摘要:老舒说事(324)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十年将是中国真正由大变强的历史,中国正经历着由大到强的阵痛期,我们这代人终将见证中国人彻底改变世界格局的伟大时刻!
老舒说事(324)2018年7月6日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十年将是中国真正由大变强的历史,中国正经历着由大到强的阵痛期,我们这代人终将见证中国人彻底改变世界格局的伟大时刻!
历史最终将证明中美贸易战开打之日就是中国开始强大之时
——真正的强者都是在与强大的对手博弈中脱颖而出的
如果说1950年发生的朝鲜战争是新中国获得出生证的立国之战,那么冥冥之中在68年后的2018年开始的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就是必须面对的成人之战,这场成人之战是除了热战之外的所有领域和所有手段都将面临的挑战。
一、新中国成长史的关键节点总是绕不开与美国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
1、 1950年朝鲜战争,新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百废待举的婴儿,与美国至少打成平手,从最终的朝鲜版图来说中国还略占上风,成为新中国在全世界的立威之战。
2、 1972年美国主动联合中国对抗苏联,大大改变中国在国际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也是中美关系回暖的产物。
3、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中美之间合作大于竞争的历史产物。中国就此开始真正进入青春期的发育长大,GDP年均增速超过10%,经济总量跃升至全球第二。经济总量从2001年的11.2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1年的49.57万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从5098亿美元增至3.6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20%。
4、 2018年7月6日开始的中美贸易战,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了全面对抗与激烈竞争,双方的关系处于微妙敏感和渐行渐远的阶段,对中国来说就是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权的成人之战,只有跨过这道坎,才能说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大国家。
二、2018年到2025年中国遭遇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
1、 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舆论战、关税战、地缘政治战、断供战、军备战等一系列带有强烈冷战色彩的对抗与博弈,给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2、 房地产发展见顶并快速衰落,退出第一支柱产业的江湖地位。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经济危机,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竭力挽救房地产行业的艰难处境。
3、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给经济发展和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部分企业被迫关门或裁员、或减薪、或转换赛道,导致国力大伤元气至今仍未完全康复痊愈。
4、 中美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导致了部分外企和内资向外转移产业和供应链,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国的企业蚕食了中国部分的市场份额,给困难中的中国经济造成雪上加霜的阵痛。
5、 俄乌战争爆发和地缘政治的博弈导致国际环境日益恶劣,给中国企业出海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货代企业暂停过境俄罗斯的中欧班列业务,导致中国与欧洲间的货源组织受冲击。冲突导致部分班列取消途经乌克兰的线路,并绕行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跨里海通道。
6、 由于好大喜功、盲目决策、无序竞争及攀比、政绩考核指标不合理导致地方债成为拖累经济的毒瘤。这也是房地产过热,土地财政急剧暴涨导致的副作用。
7、 企业之间的竞争过度内卷,导致许多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研发和创新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8、 内需不足与通缩风险。2024年中国PPI连续两年为负,CPI增速降至0.2%,呈现通缩迹象。
三、2018年到2025年我国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进步
(一)民生指标稳步提升
1、 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突破上中等收入门槛。2024 年中国大陆人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折合 13,445 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
2、 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3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8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5%。按世界银行最新购买力平价转换因子计算,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折合13.76万亿国际元,相当于美国的160.98%,即1.6倍。
3、 2020 年 11 月 23 日,贵州省宣布最后 9 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中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4、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8 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1.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6.3%,占外贸总值的 27.4%。另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 年中国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合计进出口 22.07 万亿元,同比增长 6.4%,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 50%。中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得到了充分体现。
5、 2025年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美国占我国外贸总值的9.4%。中国已经大大减少对欧美国家的外贸依赖度。
6、 计划生育政策终止,开启鼓励多生的新篇章。30年后人口出生高峰的那几批人将会逐渐告别历史舞台,80后开始的老年人口将会急剧减少,我们预计再过30年-40年中国的人口结构将会得到大大改善,老年人的比例将会下降,年轻人的比重将会得到改善。
(二)产业发展开始迈入全球第一阵营
1、 中国制造业GDP占全球比重从2004年的8%升至2021年的30%,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2、 中国在新能源车、无人机、光伏、电池、电力供应、特高压输电等领域都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器人、核能发电、沙漠治理等领域,中国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3、 手机产业:全球70%以上产能集中于中国,电脑产业:全球80%以上产能由中国提供。我国在2023年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汽车产业长期处于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电池技术突破使续航里程大幅提升。
4、 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投入运营,国产化率达84%,设计寿命延长至30年。截至2025年,中国高铁总里程预计达4.8万公里,覆盖全国96%的地区,运营里程和覆盖范围均居世界第一。
5、 大飞机产业中国开始成为有力的竞争者。C919大飞机2022年12月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截至目前,C919已在我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投入商业运营,正式迈入多用户多机队运营阶段。累计交付11架,开通9条航线,通航7个城市,安全载客超70万人次。
6、 2025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1.7%、68.3%和64.9%(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三)高科技快速突破
1、 航天事业中,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等。
2、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是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有 100 多个国家都在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3、 JF-22 超高速风洞和 JF-12 复现风洞组成唯一覆盖临近空间飞行器全部飞行走廊的地面实验平台,让中国成为全球高超声速领域中唯一拥有完整 “飞行走廊” 实验能力的国家。它可有力支撑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超高速飞行器研发,对于推动气动学科发展、提升中国宇航高技术研发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4、 2018年《科技日报》列出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截至2023年我国已攻克21项,部分技术甚至成为国际强项。2023年上海微电子推出了28nm浸没式光刻机,航空发动机涡扇 - 15于2023年量产。鸿蒙系统自推出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它具有多设备协同、分布式架构等优势。中芯国际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取得进展,实现了7nm工艺。长江存储的3D NAND达到232层。
(四)国防力量突飞猛进
1、 中国第三艘航母,2022年下水,采用电磁弹射技术,排水量约8万余吨,是全球第二款电磁弹射航母,目前处于海试阶段,预计近期服役。
2、 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入列是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例如2020年1月12日,南昌舰正式入列服役。055型驱逐舰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导、反潜和对陆攻击等能力。
3、 歼 - 20隐身战斗机不断改进升级。2018年以来,歼 - 20在航电系统、武器挂载能力等方面有了新的提升,使其在制空权争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等方面能力更强。
4、 运 - 20大型运输机也在持续发展。它多次参加国内外阅兵等活动,并且在抗疫期间承担了物资运输等重要任务,其运输能力和战略投送能力不断提升。
5、 “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东风-61”陆基洲际导弹、“东风-31”新型陆基洲际导弹,首次集中展示我军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战略“王牌”。
6、 鹰击-21、东风-17,东风-26D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是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新型杀手锏。
7、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反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
四、对未来的几点思考
1、 继续加强对反腐败和预防腐败的力度,不仅仅要加强惩罚力度,更要完善考核与监督、权力制衡与惩罚震慑的制度设计,要建立和形成反腐败的文化氛围,把这股歪风邪气逐步压下去,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目前贪污腐败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要杜绝或将腐败压缩到一个很小的空间内,还任重而道远。
2、 加强建设文化高地。科技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得更快,制度可以使一个国家走得更稳,文化才能使一个国家走得更远。目前外来文化渗透的副作用已经显现,比如:历史虚无主义与民族认同危机、价值观扭曲、文化自信动摇、同性恋、性自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严重、独身主义、奢靡之风等,同时躺平、啃老、吃不起苦、一遇到困难就抱怨等不良作风也开始抬头,中华文化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侵蚀。
3、 经济领域要逐步取消、或减少、或暂缓税费优惠和减免,改为用税费的优惠杠杆来引导和撬动消费或投资。比如:减免所得税,改为不同档次的企业允许不同额度使用旅游、餐饮、交通、房租、体检等发票来冲低经营成本,进而引导企业加大消费力度,形成良性循环。原来政府减免1万亿元税金可能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促进消费,现在没有减免税收,而是让企业去消费,通过消费获得的发票,来冲抵经营成本,同样也是减少了税收,这种方法就能够有效撬动企业的集体消费,这个思路应该值得有关们认真研究。
4、 加快健康中国的推进力度。这是提高人才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健康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现在许多医院经常人满为患,说明我们国人的健康还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要通过加强健康管理的培训与宣传,落实各类预防疾病和受伤的有效措施,要从小学开始直到大学和成人强化健康管理的培训与宣传,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还能够大幅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加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延年益寿,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5、 中央和各省市要收紧一些投资项目的审批权,尤其是对于要靠借债投资的项目,必须严加审核,对于涨幅或国企年度借债总额、累计借债总额、一次性借债总额等都要分别设定相应的上限。不能让地方政府好大喜功、乱作为,到最后一堆债务,还要靠中央和省财政来替他们偿还。比如:汽车产业、芯片半导体、地铁、公路和桥梁、铁路和隧道、港口码头、机场、运河、发电站、开发园区等,要全国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6、 GDP考核不能要求地方政府每年必须增长,可以改为3-5年为一个周期考核,只要一个周期总的绩效达到指标即可,不必要求只增不减。当任政府绩效无论好坏其中的20%-30%应当归因于前任政府,形成前后衔接、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机制。既不能简单地重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也不能前任的烂摊子全由后来者承担。一定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要把GDP质量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专注于GDP的规模。
2018年以来取得的各种重要成果的过程中,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居功至伟,民营企业的强大创新能力、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中国人提升综合竞争力添砖加瓦,中国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底蕴。
当然中国也有不少问题,包括医疗、教育、养老、房产、部分官员存在能力问题、有的政府决策不科学、文化方面存在不良现象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是我相信总的趋势还是在不断进步,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就我个人目前的预计:中美这场世纪大竞争大概15年-20年内会基本见分晓,现在仅仅过去7年,中国需要继续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2025-9-2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
来源:老舒说事骑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