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印专业人士评估:印度申办2036年奥运会,到底该不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00:32 1

摘要:本文以印度申办2036年奥运会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其体育发展体系的深层困境。文章指出,从2010年印度主办英联邦运动会的腐败丑闻、多个体育联合会遭国际禁赛,到印度精英运动员的零星突破与基层体育生态长期荒芜的反差,均指向核心矛盾:印度尚未具备支撑奥运梦想的制度条件

本文共7612 字

阅读预计19 分钟

作者|萨尔塔克·德夫(Sarthak Dev)编译 |单敏敏编译审核| 王娇杨 胡可怡

本期编辑| 余佳轩

本期审核 | 单敏敏

编者按

本文以印度申办2036年奥运会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其体育发展体系的深层困境。文章指出,从2010年印度主办英联邦运动会的腐败丑闻、多个体育联合会遭国际禁赛,到印度精英运动员的零星突破与基层体育生态长期荒芜的反差,均指向核心矛盾:印度尚未具备支撑奥运梦想的制度条件与公共品质,在体育基础设施、运动员权益保障、体育管理体制等领域问题突出。作者强调,对社会不平等严重、经济规模大却未实现普惠繁荣的国家而言,承办奥运会常意味着难以承受的财政与社会负担。但莫迪政府倾向于将申奥包装为“国家荣耀”,以短期“面子工程”替代长期体育生态建设。在此情境下,奥运会的体育内核被消解,可能不再是传递公平拼搏精神的庆典,反而异化为腐败寻租、政治装点与资本逐利的狂欢场,最终将沉重成本转嫁普通民众。文章结论明确:唯有体育真正服务全民、基础设施以民生为先、治理摆脱腐败短视,奥运才可能成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机遇,而非昂贵危险的幻梦。南亚研究通讯特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Newslaundry

7月1日,古吉拉特邦体育部长哈什·桑格维(Harsh Sanghvi)和印度奥委会主席PT·乌莎(PT Usha)率领的印度奥委会代表团前往位于瑞士洛桑市一座玻璃建筑内的国际奥委会总部,提交了2036年艾哈迈达巴德夏季奥运会的申办方案。

在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只有印度尚未举办过奥运会,如今似乎到了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刻。

然而,印度国内正经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夏天。7月9日,古吉拉特邦瓦多达拉市马哈萨加尔河上的甘比尔大桥在早高峰时坍塌,造成至少21人死亡,多辆汽车坠入河中。7月2日,中央邦瓜廖尔的马哈尔公路在开放两周后第七次塌陷,该道路建设耗资4亿卢比。6月18日,阿萨姆邦哈朗河上的哈朗桥因两辆超载的石灰石卡车在暴雨中通行而垮塌,导致卡查尔地区与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的交通中断。6月16日,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市马瓦尔塔西利、横跨因德拉亚尼河的一座73年历史的人行桥,因约百名游客同时涌入而垮塌,造成4人死亡、50人受伤。6月12日,金奈地铁二期拉马普拉姆-马纳帕卡姆工地的两根巨型工字梁坠落下方路面,造成一名摩托车手当场身亡。6月4日,班加罗尔皇家挑战者队(Royal Challengers Bengaluru)的11名球迷在钦纳斯瓦米体育场(M Chinnaswamy Stadium)一场本可完全避免的踩踏事故中丧生。

在这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天早晨都会发生一场热气腾腾的关于基础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生动示范课”。镜头转回洛桑,国际奥委会的回应简短而直接。一位匿名消息人士向《印度快报》透露,奥委会明确要求印度先解决自身顽疾,比如治理混乱、兴奋剂问题频发以及奥运赛事成绩低迷等。

“国际奥委会已非常坦率地表示,印度可以继续为申办未来奥运会做准备,但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明确告知我们,印度奥委会必须先把自家事务理顺,才能进行关于举办奥运会的严肃讨论——这是先决条件。”该官员告诉《印度快报》。

简而言之:请先打扫干净自家屋子,再谈请客。

但奥运申办只是印度未来几年一系列大型赛事申办计划的核心。记者瓦萨夫达(Mihir Vasavda)透露,这些计划还包括“几乎已确定由艾哈迈达巴德承办的2030年英联邦运动会、2027年女子排球世界锦标赛、2028年世界U20田径锦标赛等。2025年,艾哈迈达巴德还将举办英联邦举重锦标赛和亚洲游泳锦标赛”。

那么,印度真的准备好了吗?

一、警醒之夏

2025年7月5日,是印度田径史上的重要日子。坎提拉瓦体育场举办了“尼拉吉·乔普拉经典赛”(Neeraj Chopra Classic),这是印度首个世界田径黄金级赛事。

我和朋友M带着他儿子K早早到了现场,体育场东西两侧看台几乎座无虚席。小K一杯接一杯地灌着兑水的百事可乐,眼睛还不停在我们所在的区域扫来扫去,找卖薯片的小贩。晚上7点左右,距离首投不到30分钟时,M决定趁现在去趟洗手间,不然等会儿就没机会了。

K点点头——三杯兑水可乐的效果已经显现。他们出发了,要知道,离我们所在的看台(大概坐了2500人)最近的厕所,还得下两层长长的斜坡。这里给个贴心提醒:进场前一定要系好鞋带,听我的准没错。等M和K回来时,标枪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投掷了。

尼拉吉·乔普拉。图源:网络

那确实是个美好的夜晚。尼拉吉·乔普拉(注:印度首位奥运田径金牌获得者,曾获2020东京奥运会标枪金牌,在印度国内拥有极高人气,被誉为“金色男孩”)像新手父母照顾孩子一样,把所有事都打理得细致入微:签证、行程、住宿——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1.5万人到场观赛,媒体也赞不绝口。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场赛事都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当然,至于座椅是否完好、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是否配备齐全,恐怕压根没出现在赛事的核查清单上。在印度,基础设施的“及格线”低得离谱——只要厕所没远到得跑场接力赛才能抵达,就算符合标准了。

坎提拉瓦体育场也是班加罗尔足球俱乐部的主场。每年九月至次年三月,随意挑一个周末傍晚沿着维塔尔·马利亚路(Vital Mallya Road)漫步,就能听到体育场的喧嚣。8000人的呐喊随着球的轨迹和裁判的手势起伏。这就是印度顶级足球赛事——印度超级联赛(Indian Super League)中班加罗尔的主场热情。

但在“尼拉吉·乔普拉经典赛”仅六天后,整个印度超级联赛突然停摆。赛事主办方印度足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Football Sports Development Limited)与全印度足球联合会(All India Football Federation)因联赛权益相关的财务问题未能达成共识,索性直接叫停了整个联赛。截至本文撰写时,多支印超俱乐部已通知球员和员工,所有运营工作无限期暂停。

在印度体坛,这样的腐败恶臭早已弥漫每个角落。印度在德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中历史性夺得首枚奖牌——一枚铜牌。不久后,队员阿丽莎·汗(Alisha Khan)公开指控,由于领队BV·拉奥(BV Rao)和拉什米·拉马钱德拉(Rashmi Ramachandra)在与赛事官方召开的领队会议上未能提交完整的参赛名单,最终12名队员里只有6人获准参赛。

而这正是印度“奥运梦”即将进入冲刺阶段的四年后,其体育行政体系的真实写照。

体育记者莎尔达·乌格拉(Sharda Ugra)去年写道,印度的奥运申办进程,早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落幕时就已启动。到2023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在孟买国际奥委会年会上郑重表示:“印度将不遗余力地申办2036年奥运会,这是14亿印度人长久以来的梦想。”

于是,这些宏伟蓝图获得了“八车道高速路”般的优先推进待遇。2024年1月,古吉拉特邦政府成立公司,拨款600亿卢比建设六座体育综合体,以承办2036年夏季奥运会。计划包括一座占地350英亩的综合体——以13万座的纳伦德拉·莫迪板球体育馆这一“印度体育磁极”为核心,配套一系列现代化设施。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工业化规模的“圈地运动”。乌格拉写道:“艾哈迈达巴德西部,曼尼普尔-戈达维农村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征地。官方圈地面积从2022年6月的200英亩增至2024年3月的500至1000英亩。”

值得回顾的是,过去十年里,印度实际承办过的国际大赛屈指可数:奥里萨邦的两届男子曲棍球世界杯、新德里的两届射击世界杯决赛、2017年国际足联U17男子世界杯和2023年男子板球世界杯。

而前事之鉴中,尤以刚结束的2023年板球世界杯最为典型。在多场焦点战中,艾哈迈达巴德承办了10月14日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小组赛,当天正值九夜节前夕。早在几周前,当地的酒店、旅馆、招待所和付费民宿就已被预订一空。有些球迷实在没辙,甚至预订了医院病房,只为比赛当晚有个落脚的地方。

尽管这场世界杯号称“全球体育盛事”,却呈现出单一而固执的蓝色调——整片整片的蓝色覆盖了每座球场,在高耸的泛光灯下闪烁。你得用放大镜,才能在看台上找到中立球迷或对手球队的支持者。或许对赛事组织者而言,“全球”二字本就是多余的。

二、2010年的前车之鉴

要更深入地审视印度的赛事承办能力,我们必须倒回15年来看。那是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在德里举办。该赛事2003年获批的初始预算约为2亿美元,可到了2010年,仅运动会官方支出(不含非体育类基础设施费用)就飙升至14亿美元;待赛事落幕,总成本更是高达81亿美元。

而其中的舞弊手段堪称“艺术级”:一卷卫生纸的费用从2美元虚报成80美元,一个皂液器也从2美元哄抬到60美元;计时计分系统的合同,最终以14.1亿卢比的价格判给了瑞士计时公司,至于西班牙公司提出的报价仅为其一半的方案,却被完全无视。

2011年4月,印度中央调查局逮捕了赛事组委会主席苏雷什·卡尔马迪(Suresh Kalmadi)。他被控刑事阴谋、欺诈和财务舞弊——这些罪名堪称印度行政管理者的“标配”。

可花了这么多钱,总该为赛事添些光彩吧?事实却截然相反。2010年9月21日,德里尼赫鲁体育场外一座新建的拱形人行天桥,在收尾施工阶段突然坍塌,造成23名工人受伤。事故原因是公共工程部承包商所用的夹具松动,进而导致拉索接连断裂。

两天后,举重区的三块吊顶板坠落;体育场内一处临时顶棚垮塌,两名警察受轻伤。印度拳击手阿希尔·库马尔(Akhil Kumar)刚往运动员村的床上一坐,床板便“咔嚓”断裂了——床架里根本没有胶合板;德里大学体育场的电子记分牌也因支撑链断裂,而砸向地面。

运动员村最终成了印度“待客之道”的“纪念碑”:房间被描述为“肮脏不堪、无法入住”,墙壁和地板满是槟榔渍,空酒瓶到处散落,甚至有人在床上发现了狗粪。开幕式前不到两周,新西兰、加拿大、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代表团正式投诉住所“无法居住”。更离谱的是,部分塔楼的排水管被用过的避孕套堵塞。

面对外界对卫生状况的批评,组委会秘书长拉利特·巴诺特(Lalit Bhanot)的回应则堪称金句:“每个人对干净的标准不同。在你我看来,运动员村房间很干净,但他们有另一套标准。” 2011 年,巴诺特成为组委会中因腐败被捕的 10 名官员之一。可仅仅一年后,他就与另一位同样因腐败被捕的官员阿贾伊(Ajay Singh Chautala)在未经过投票的情况下,分别当选印度奥委会秘书长与主席。

三、淘金热

这场运动会闹剧落幕之后,国际奥委会对印度实施了长达14个月的禁赛。而一旦解禁,印度立马祭出了自己最擅长的招数——砸钱。

2014-15财年,印度体育部的预算创下176.9亿卢比的纪录,与此同时,一大批新的赛事名称和项目缩写应运而生:“印度运动”“青年运动会”“奥运领奖台计划”。这些项目均由中央政府支持,号称会投入资金并推动体育领域转型。

“这系列新赛事让许多运动员受益,因为相比过去,他们可以参加的比赛更多了。”莎尔达·乌格拉表示,“但本质上,这些都只是单纯的赛事而已。政府在操办本该由协会负责的活动,然而仅靠增加赛事数量,又如何能推动建立一个现代化、符合21世纪需求的体育生态系统呢?”

政府不过是按既定套路行事。恰在此前后,印度体育发生了某种质变:印度超级联赛(IPL)把板球从“运动”升格为“娱乐秀场”。它抢走了传统国际赛的风头,也带来了更高的转播费与广告收入——于是,水到渠成,“体育”就此变成了“生意”。

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IPL。体育律师南丹·卡马斯(Nandan Kamath)在《边界实验室》(Boundary Lab)一书中记录了这场淘金热:

“羽毛球、网球、台球、摔跤、曲棍球、足球、篮球、排球、掰手腕、卡巴迪——随便你说得出名字的项目,都有人尝试过或宣布过要办特许经营联赛。除了职业卡巴迪联赛和印度足球超级联赛这两个突出的例外,绝大多数联赛撑不过一两个赛季就销声匿迹了——比如曲棍球联赛,即便历经多次改版重启,效果也始终不尽如人意。”

与此同时,每逢奥运会,一种熟悉的哀叹总会如期出现:这么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印度在奥运会上居然拿不到几块奖牌。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印度在官方奖牌榜上的排名或许会有波动,但一旦按人均GDP来换算,印度永远稳稳地排在最后。

因此,我们选择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去追逐奖牌。除此之外,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还能拿什么当“发展”的刻度?我们崇拜的是规模:世界最高雕像、全球最大体育场、最长跨海大桥;我们比的是能动员多少人穿上统一制服、向特朗普挥手——只要够“大”,就一定是好事。

所以,多五枚奖牌,就也能称得上是“进步”了。

在这股狂热里,我们掩盖了关于奖牌的两个关键事实:第一,在健康的体育环境中,奥运金牌本该是长期科学培养的“终点”,而非急功近利的“目标”;第二,除了尼拉吉·乔普拉的金银牌,印度近年的奥运奖牌仍集中在羽毛球、摔跤、射击这类“传统强项”——这些项目能发展起来,靠的是自身生态在体制之外顽强运转,而非官方体制的推动。

而其他领域的运动员——那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咬牙坚持的追梦者、真正推动体育发展的基石群体——他们面对的,依旧是那本翻不完的“悲剧故事集”。

在印度,体育金字塔的顶端是印度体育总局(Sports Authority of India),总部位于德里的尼赫鲁体育场。这座体育场曾耗资约90亿卢比翻新;到了2020年,又斥资780亿卢比进行了二次改造。

你可能以为,这么多钱足够保障基本设施了?但你错了。2016年,印度国会某委员会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体育场的田径跑道就是“运动员的死亡陷阱”;媒体报道则进一步揭露,体育场内还存在墙壁破损、床铺断裂、柜门外露铁钉、洗手间停水等一系列不堪入目的状况。2024年,该体育场承办了旁遮普歌手多桑吉(Diljit Dosanjh)的巡演,演出结束后,体育场内垃圾遍地,跑道上到处散落着变质的食物、打翻的饮料和空酒瓶。

2025年,该体育场将承办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距离开赛仅剩数月,运动员却仍在为缺水与卫生状况发愁。一位选手说:“我们连喝水都得自己想办法,夏天尤其难熬。”一名教练指出,翻新后的跑道“凹凸不平,从技术层面根本达不到全国比赛的标准”。还有一位运动员家长抱怨,女洗手间完全没人维护,状况糟糕到让人担忧。

问题既出在“结构”,也出在“体制”——无论是字面意义,还是隐喻层面。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后印度奥委会遭国际禁赛,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在印度体育界,“被禁赛”似乎成了一项“保留项目”。

2012年,印度业余拳击联合会(Indian Amateur Boxing Federation)因操纵选举被禁赛。一个月后,印度拳击联合会(Boxing Federation of India)又因未按正确方式修改章程、选举程序违规而被停权。2022年,国际足联因“第三方不当干预”暂停全印度足球联合会资格,这种干预行为严重违反国际足联章程。

这还没完。2023年8月,世界摔跤联合会暂停了印度摔跤联合会资格。几个月后,印度政府再度暂停其资格。

在此期间,印度摔跤联合会(WFI)一直由印人党成员布里吉(Brij Bhushan Sharan Singh)领导,他最终因涉嫌性骚扰女摔跤手被提起诉讼。在长达一年的抗议、诉讼与公众怒火“成功”登上国际头条后,当局才终于采取行动将他撤职,可就在抗议浪潮最激烈的时候,他的亲信桑杰(Sanjay Singh)却被推上了他原来的职位。办公室还是在同一栋大楼里,只不过门牌换了个名字。

四、奥运的代价

举办奥运从来不是轻松差事。首先,对于社会存在严重不平等、经济体量虽大却未实现真正繁荣的国家而言,举办奥运会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卡马斯写道:“除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过去几十年里,几乎所有奥运会(及世界杯)的主办国都背上了沉重财务负担。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当地市民连续40年都在缴纳特别税,只为偿还城市因办奥运欠下的债务。”

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则为世界展示了如何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高效、盛大,又处处彰显巴黎特色。巴黎方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最低的公共开支(100亿美元,仅比初始预算超支 25%),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奥运赛事。正如安迪·布尔(Andy Bull)所写:“巴黎牢牢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时刻,就像席琳·迪翁(Céline Dion)身着闪亮的迪奥礼服走上埃菲尔铁塔广场,高唱《爱的颂歌》。”

洛杉矶则承诺在2028年举办“无车奥运”,完全依赖公共交通系统。

举办这样规模的赛事,需要的是真正的远见,而非政府文件里那些花里胡哨的缩略词游戏,更不是那种只为在推特上博眼球的高光演讲稿。印度政府大肆宣扬,2025-26财年将向青年事务与体育部拨款379.4亿卢比,却对一个事实避而不谈:这笔钱甚至不够2020年德里尼赫鲁体育场单一场馆的翻新费用。

乌格拉在文章中精辟解释了这种脱节:

“最近,国际奥委会成员妮塔·安巴尼(Nita Ambani,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之妻)在波士顿举行的哈佛印度峰会上谈到,世界十大经济体中有九个举办过奥运会,唯独印度没有。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九个国家的体育生态系统,从未像印度这样深陷治理混乱、内部四分五裂、争议层出不穷的困境。中国的举国体制虽具wei权色彩,但效率确实很高;而其他主要经济体,则拥有自发且充满活力的体育体系。

当基础本身不牢固时,任何“翻新”都可能变得可怕。2013年6月——也就是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开幕前一年、里约奥运会前三年——体育记者赖特·汤普森(Wright Thompson)曾这样描述巴西的震荡:“医院和学校接连倒塌,体育场却拔地而起;里约市政府甚至打算拆除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只为给世界杯决赛场地马拉卡纳体育场附近的停车场腾出空间。”

这让我想起了更近的事——2023年9月在德里举行的G20峰会。当时我正要去诺伊达探望家人,后来为了赶去机场,还得在德里市区和北方邦之间来回奔波。整座城市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被巨幅横幅和总理的巨型照片层层包裹——到处都在宣扬印度的“成功故事”,为迎接他国政府领袖做准备。

除此之外,城市里还立起了大片大片、一排连着一排的绿色围挡,把那些不想被看到的地方遮得严严实实。

德里2023年秋季的这一“时尚单品”(指绿色围挡),其用途直白得刺眼。可别忘了,这座城市里不仅住着官僚,还有那些连学习“bureaucrat”(官僚)这个词怎么拼都付不起学费的人。于是印度政府索性凭本能行事:把穷人赶走、拆了他们的房子,再用绿围挡盖起来——仿佛只要把穷人遮住,贫困就不存在了一样。

而如今负责将奥运会带到印度的,正是同一个政党。进展如何?古吉拉特邦政府已经开始向当地居民发出搬迁通知了。

印度是否该考虑在近期举办奥运会?南丹·卡马斯(Nandan Kamath)总结道:“印度的国家体育目标,不应只停留在精英化、竞技化和追求成绩的层面。在制定体育政策时,必须把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作为首要考量因素。这些资金理应服务于更广泛的社会福祉,而不只是惠及少数精英群体。只有当我们的社会制度和基础设施,能够确保体育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国民时,印度才有资格真正意义上谈论承办奥运会这件事。”

作者简介:萨尔塔克·德夫(Sarthak Dev),印度工程师兼专栏作者,现居金奈,长期为《第一邮报》(FirstPost)等知名印媒撰写足球、板球相关稿件,同时担任足球主题媒体平台“足球天堂”(Football Paradise)编辑负责人。

本文编译自“Newslaundry”新闻网2025年8月4日文章,原标题为Should India host the Olympics? An authoritative guide to why this is a bad idea,原文链接:https://www.newslaundry.com/2025/08/04/should-india-host-the-olympics-an-authoritative-guide-to-why-this-is-a-bad-idea

本期编辑:余佳轩

本期审核:单敏敏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