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平时特别爱喝酒。他一直坚信“喝酒脸红代表酒量好”,自己每次喝酒都脸红,便觉得自己是“千杯不醉”的体质。
别再被这些“健康常识”坑了!9个误区很多人信了十年,医生一次说清
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平时特别爱喝酒。他一直坚信“喝酒脸红代表酒量好”,自己每次喝酒都脸红,便觉得自己是“千杯不醉”的体质。
公司聚餐,同事轮番劝酒,他本就喝得头晕,却想起“脸红=酒量好”的说法,硬撑着又灌了好几杯。结果当晚就胃出血,送医时不仅胃黏膜糜烂,肝功能也出现了损伤。
他到最后都想不通:“不是说脸红酒量好吗?怎么我喝一点就出事?”
其实这种“伪健康知识”,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中国科协曾做过调查,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仅占6.2%,近94%的人都可能被谣言误导。
今天就把最坑人的9个“健康误区”扒清楚,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一、喝酒脸红=酒量好?恰恰相反,这是“致癌预警”
很多人觉得“喝酒脸红是在散酒气,说明酒量好”,但真相恰恰相反。
喝酒脸红的人,体内乙醛脱氢酶2活性很低——这种酶是分解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关键。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活性低就意味着乙醛排不出去,堆在体内会扩张血管,导致脸红、心跳加速。
《Nature》杂志早就发过研究:喝酒脸红的人,乙醛在体内堆积更多,患食道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
下次再有人说“脸红能喝”,别信,那是身体在喊“别喝了”!
二、感冒了赶紧吃药?吃不吃都得等一周
感冒发烧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赶紧吃药压下去”,觉得这样好得快。
但你可能不知道:感冒药治不好感冒。
感冒大多是病毒引起的,而感冒药只能缓解鼻塞、咳嗽、发烧这些症状,根本杀不死病毒。真正能“治好”感冒的,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它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识别病毒、发起攻击,最后把病毒清除。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硬扛:老人、小孩、慢性病患者,或者症状严重到影响生活的人,还是要及时吃药缓解,避免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
三、发烧捂汗能退烧?孩子这么做可能要命
“发烧了?多喝热水,盖被子捂出汗就好了!”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但这是最危险的误区之一,尤其对孩子来说。
人体的逻辑是“先退烧,后出汗”——体温降下来时,毛孔打开才会出汗,而不是“出汗了才退烧”。
如果发烧时强行捂被子,身体热量散不出去,很容易导致“捂热综合征”。特别是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能会捂到缺氧、脱水,严重时甚至抽搐、昏迷。
正确的做法是:发烧时少穿点衣服,保持室内通风,体温超过38.5℃再用退烧药。
四、中药没副作用?“尚不明确”不是“没有”
“中药是天然的,没副作用,多吃点没关系”——这种说法害了不少人。
之前有个患者,因为头发白,长期用首乌煮水喝,结果喝成了肝衰竭。送到医院时还说:“首乌不是保健品吗?怎么会伤肝?”
如果你仔细看中药的说明书,会发现“不良反应”栏大多写着“尚不明确”。这不是说没有副作用,而是目前还没研究清楚具体有哪些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不管中药西药,都得在医生指导下吃,别自己瞎琢磨。
五、晨起喝淡盐水/蜂蜜水?不如喝杯白开水
“晨起一杯淡盐水,排毒又通便”“喝蜂蜜水润肠,还能美容”——这些说法传了很多年,但真相并不美好。
淡盐水的问题在于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一杯淡盐水就占了1-2克,很容易导致一天盐超标,长期下来会增加高血压、骨质疏松的风险。
蜂蜜水则是“糖罐子”:蜂蜜里70%以上是糖,其中大部分是果糖。晨起喝一杯,血糖会突然升高,对糖尿病人尤其不友好。而且所谓的“润肠通便”,只对果糖不耐受的人有效——他们喝了会腹泻,但这不是真正的“通便”,长期下来反而伤肠道。
晨起第一杯水,最安全的还是白开水。
六、血管里有“垃圾”?根本不用“清理”
“血管里的垃圾不清理,会堵成血栓!”——这种说法在朋友圈很火,但血管里根本没有所谓的“垃圾”。
我们血液里只有“代谢废物”,比如尿素、二氧化碳等。这些废物会通过血液运输到肾脏、肺部,然后通过尿液、呼吸排出去,根本不需要额外“清理”。
真想让血管舒服点,不如多喝点白开水,增加排尿,帮身体更快排出废物。那些宣称“清理血管”的产品,大多是智商税。
七、清淡饮食=不吃肉?长期吃素反而伤肝
“医生让我清淡饮食,是不是就不能吃肉了?”——这是很多患者的疑问。
错了!清淡饮食的核心是“少油少盐少糖”,而不是“不吃肉”。
我们人体需要8种“必需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自己造不出来,必须从肉、蛋、奶里获取。长期不吃肉,会导致蛋白质不足,出现乏力、记忆力下降,严重时还会得结石、骨质疏松。
更讽刺的是:长期吃素的人,脂肪运输会出问题,脂肪堆在肝脏里,反而容易得脂肪肝。
真正的清淡饮食,是鱼、肉、蛋、蔬菜、主食都吃,只是做饭时少放油盐糖。
八、严重皮肤病能“快速治愈”?偏方都是在毁免疫
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这些皮肤病,很多人都想快点治好,结果就信了电线杆上的“偏方”。
但这些病和普通皮肤病不一样——普通皮肤病是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而它们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
那些“快速治愈”的偏方,大多加了重金属毒剂或免疫毒剂——它们通过摧毁你的免疫系统来“压制”症状,短期看皮肤好了,长期下来会导致免疫力崩溃,甚至引发败血症。
这类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遵医嘱治疗,别信“偏方治大病”。
九、胃溃疡是吃辣喝酒导致的?真正的凶手是它
查出胃溃疡后,很多人会戒辣、戒酒、不吃生冷,觉得是自己饮食不当搞出来的。
但其实,饮食只是“诱因”,不是“病因”。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这种细菌会破坏胃黏膜,引发炎症、溃疡,甚至胃癌。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共餐、咀嚼喂食传播。比如家人一起吃饭,一个人感染了,其他人很容易被传染。
所以查出胃溃疡,先去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而不是单纯忌口。
这些“伪健康知识”,之所以能骗到很多人,就是因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健康这件事,不能凭感觉,得靠科学。
下次再看到什么“养生妙招”,别着急信,先想想:有没有权威研究支持?医生会不会这么说?
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别被谣言坑了。
来源:十月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