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3岁才看透:同事小聚没喊你,事后才说忘记喊你了,别说没关系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08:34 2

摘要:声明:本文基于真实职场经历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旨在分享职场人际关系的深度思考。

声明:本文基于真实职场经历改编,人物姓名均为化名,旨在分享职场人际关系的深度思考。

"张哥,昨天聚餐怎么样?"

"啊...忘记喊你了,不好意思。"

"没关系的。"

李明挤出笑容,转身走向自己的工位。身后传来张哥和其他同事的低语声。

他不知道,这句"没关系",正在一步步把自己推向职场边缘。

01

李明永远记得第一次被"遗忘"的那个周五下午。

那是他入职第三个月,正值盛夏,办公室里的空调嗡嗡作响。下午五点半,大家陆续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李明也在整理桌上的文件。

"今晚聚餐,大家都来啊。"张哥站在办公区中央,声音洪亮地说道。

李明抬起头,看见张哥正在和几个同事商量地点。作为部门里的老员工,张哥在同事中颇有威望,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李明心想,终于有机会和同事们深入交流了。

他等待着张哥走过来邀请自己,但张哥只是在其他人的工位前停留,热络地讨论着聚餐的细节。

"我们去那家新开的川菜馆怎么样?"

"好啊,听说那家的水煮鱼不错。"

"小王,你也一起来吧。"

"当然,我早就想尝尝了。"

声音此起彼伏,李明感觉整个办公室都被一种热闹的氛围包围着,只有自己的工位像是被圈在了一个隐形的围栏里。

他犹豫了一下,主动走过去:"张哥,我也可以一起吗?"

张哥愣了一下,然后露出有些尴尬的笑容:"啊,当然可以啊,我还以为你今天有事呢。"

那顿饭吃得并不愉快。李明发现自己总是插不上话,同事们聊的都是一些他不太了解的话题,或者是发生在他入职前的趣事。他努力想要融入,但总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

饭后,大家各自散去。李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他告诉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是新人,大家不太了解他的缘故。

第二个周一,同事们回到办公室后,还在谈论那次聚餐的细节。

"那家店的麻婆豆腐真的很正宗。"

"是啊,老板娘还是四川人呢。"

"下次我们还去那里。"

李明听着这些对话,心里有些五味杂陈。他想起自己点的那道回锅肉,味道确实不错,但他没有参与到这些讨论中去,只是默默地听着。

之后的几个月里,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几次。每次都是在他主动询问后,才被"勉强"加入。李明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在工作中哪里做得不好,让同事们对他有意见。

他更加努力地工作,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他主动承担一些繁重的任务,希望能够得到同事们的认可。但这些努力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直到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周四晚上。

李明正在加班处理一个紧急的项目报告,办公室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了。他听到张哥在打电话:

"明天晚上的聚餐,记得通知大家啊。"

"嗯,就我们几个老同事,还有小王、小陈他们。"

"对了,别忘了在群里发消息。"

李明下意识地拿出手机,查看微信群。果然,群里已经有了聚餐的通知消息,时间、地点都写得很清楚。但奇怪的是,他的手机上并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他点开群聊界面,发现自己确实在这个群里,但那条聚餐消息在他的界面上并没有显示。李明有些困惑,可能是网络问题,或者是手机出了什么故障。

第二天,他照常上班,没有提起聚餐的事。下班时间到了,同事们陆续收拾东西,准备去聚餐。李明看着他们有说有笑地离开办公室,心里涌起一阵酸楚。

周一回到办公室,熟悉的一幕又上演了。

"昨天那家烤鱼店真不错。"

"是啊,那个蒜蓉烤扇贝特别香。"

"老板还送了我们小菜,服务态度很好。"

李明听着这些对话,感觉自己像是被隔在了一道无形的墙外面。他想起周四晚上群里的消息,心里开始有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中午休息时,李明找到了一个借口,向小王借手机查看群聊记录。在小王的手机上,他清楚地看到了那条聚餐通知,发送时间是周四晚上八点半,正好是他听到张哥打电话的时候。

而在他自己的手机上,这条消息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

李明突然明白了什么,但他不愿意相信。他告诉自己,也许是群聊设置的问题,或者是某种技术故障。

但内心深处,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这不是意外。

下班后,李明独自坐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厅里,反复思考着这件事。他想起自己入职以来的种种经历,那些似有若无的排斥,那些若即若离的关系。

也许从一开始,他就没有被真正接纳过。

手机突然震动,是张哥发来的消息:"小李,昨天忘记喊你了,不好意思啊。"

李明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然后回复:"没关系的。"

发出消息的那一刻,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疲惫。这句"没关系",他已经说了太多次了。

02

李明以为那次只是个例,但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发现这种"遗忘"变成了一种常态。

每隔两三周,同事们就会组织一次小聚,有时候是聚餐,有时候是KTV,有时候是周末的郊游。而李明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那个人,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那些聚会的消息在微信群里传播着,但李明的手机上从来不会收到通知。起初,他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出了问题,但后来他发现,其他消息他都能正常接收,只有那些聚会的通知,仿佛被设置了屏蔽一般。

李明开始留意群里的消息记录。他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张哥发布聚会通知时,消息后面总会跟着一句"@所有人",但在他的手机上看到的却没有这个标识。

有一次,李明鼓起勇气询问小陈:"你们昨天去的那家新开的日料店怎么样?"

小陈显得有些尴尬:"啊,昨天啊...就随便吃了点。"

"下次有机会我也想去尝尝。"李明试探性地说。

"嗯...好的,有机会的话。"小陈敷衍地回答,然后匆忙走开了。

类似的对话发生过很多次,每次李明试图融入时,同事们总是表现出一种微妙的抗拒。他们不会直接拒绝,但也不会真诚地邀请。

最让李明印象深刻的是那次部门聚餐后的周一。

那天早上,整个办公室都弥漫着一种兴奋的氛围。同事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周末的聚会。

"张哥唱的那首《朋友》真的太好听了。"

"是啊,差点把我们都感动哭了。"

"还有小王的模仿秀,笑死我了。"

"那家KTV的音响设备真不错。"

李明坐在自己的工位上,听着这些对话,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孤独感。他想象着同事们在KTV里欢声笑语的场景,想象着他们互相敬酒时的亲密,想象着那些他永远无法参与的美好时光。

"李明,你周末做什么了?"小李突然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李明感到一阵尴尬。他知道大家都知道他没有参加聚会,这个问题更像是一种试探,或者是一种优越感的展示。

"在家休息,看了会儿书。"李明尽量平静地回答。

"哦,那挺好的。"小李点点头,然后转身继续和其他同事聊起了聚会的细节。

李明感到自己被彻底排除在外了。他不是不想参与这些对话,但他没有参与的资格。他没有共同的回忆,没有共同的经历,没有任何可以分享的东西。

午休时间,李明去茶水间倒水,听到洗手间里传来的对话声。

"你说李明为什么总是一个人?"

"可能是性格内向吧。"

"也不全是,我觉得他有时候挺想融入的。"

"但是总感觉和我们不太合得来。"

"是啊,聊不到一块儿去。"

李明的手僵住了,水杯里的水溢了出来,烫到了他的手。他匆忙关掉水龙头,快步离开了茶水间。

那天下午,李明心不在焉地处理着工作,脑子里反复回想着刚才听到的对话。原来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

下班后,张哥又来到他的工位旁边。

"小李,今天我们又组织了个小聚,不过地点还没确定,等确定了就通知你。"

李明抬起头看着张哥,心里知道这又是一次虚假的承诺。但他还是点点头说:"好的,谢谢张哥。"

果然,第二天李明并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聚会地点的通知。周一回到办公室,同事们又开始分享聚会的精彩瞬间。

"那家烧烤店的牛肉串真的很嫩。"

"老板娘人特别好,还给我们送了小菜。"

"我们下次还去那里。"

张哥看到李明听着这些对话,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好意思啊,昨天临时改了地点,忘记通知你了。"

李明看着张哥那张虚假的笑脸,心里涌起一阵愤怒。但他还是强忍着说:"没关系,工作比较忙,可能也没时间去。"

"理解理解,你工作确实很认真。"张哥点点头,然后走开了。

李明知道,这句"忘记通知你了"已经成为了张哥的口头禅。每次聚会结束后,张哥都会用这句话来应付他,而他也总是回答"没关系"。

这种模式重复了无数次,李明渐渐麻木了。他不再主动询问聚会的事情,也不再期待被邀请。他告诉自己,也许独来独往更适合他。

但内心深处,那种被排斥的痛苦却从未减轻过。每当听到同事们谈论聚会的细节时,他总是感到一阵心酸。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这个环境,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地方让人讨厌。

有时候,李明会在深夜独自思考这些问题。他回想着自己的言行,试图找出被排斥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太内向了吗?是因为自己不够幽默吗?还是因为自己在工作中得罪了什么人?

但无论怎么反思,他都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他只知道,自己正在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向边缘,而那句"没关系",似乎加速了这个过程。

03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发现自己在办公室里的境遇越来越微妙。那种排斥不再仅仅局限于聚餐和娱乐活动,而是开始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春天的时候,部门要重新组建几个项目小组。李明看着同事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几个小团体。他想要加入其中一个小组,但当他走过去时,谈话总是莫名其妙地停止,气氛变得尴尬。

"李明,你也来了。"张哥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勉强。

"是的,我想了解一下这个项目的情况。"李明尽量表现得自然。

"哦,我们刚才只是随便聊聊。"小王接话道,"还没有确定的方案。"

但李明能感觉到,他们确实在讨论具体的工作安排,只是他的出现让大家都不太自在。他站了一会儿,发现自己插不上话,只好默默地走开了。

最终的分组结果公布时,李明被安排到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小组里,负责的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子项目。而那些经常聚会的同事们,都被分配到了核心项目组。

李明知道这不是巧合。在这个办公室里,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那些私下里关系好的人,在工作中也会相互照应,形成一个个利益共同体。而他,作为一个被排斥在外的人,自然无法享受到这种关照。

更让李明感到沮丧的是,他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有时候,关键的工作调整或者政策变化,同事们早就通过私下的交流知道了,而他总是最后一个得知的人。

有一次,部门要调整考核标准,这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李明是在正式会议上才知道这个消息的,而其他同事显然早就有所准备,甚至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重点了。

"你们早就知道要调整考核标准了?"李明忍不住问小陈。

"啊,听说了一点。"小陈有些尴尬地说,"也不是什么确切的消息。"

但李明能看出来,他们不仅知道要调整,还知道具体的调整方向。这种信息的不对等,让李明在工作中处于劣势。

办公室里还有一些微妙的细节,让李明感受到了被边缘化的痛苦。比如,同事们经常会在某些人的工位旁边聊天,但从来不会在他的工位附近停留;比如,午餐时间,大家会结伴去食堂,但从来没有人主动邀请他一起;比如,下班后的电梯里,如果只有他和其他同事,气氛总是有些尴尬。

最让李明印象深刻的是那次部门会议后的情况。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还坐在会议室里,继续讨论一些细节问题。李明也想参与讨论,但他发现自己的发言总是得不到回应,或者被其他人的话题打断。

"我觉得这个方案还需要考虑一下成本问题。"李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没有人回应他,大家继续讨论着其他的话题,仿佛他刚才没有说话一样。

李明感到一阵挫败,他站起来准备离开。这时,张哥突然说:"李明,你先回去准备一下那个报告吧,明天上午要用。"

"好的。"李明点点头,走出了会议室。

但他在门外听到,自己离开后,会议室里的讨论变得更加热烈了。同事们开始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看法和建议。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是他在场时从未体验过的。

李明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于同事们来说是一种负担。他们在他面前总是显得拘谨,不敢说真话,不敢表达真实的想法。这种心理距离,比物理距离更加残酷。

下班路上,李明经常会思考自己的处境。他是一个认真工作的人,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对待?是因为他的性格太内向了吗?是因为他不够圆滑吗?还是因为某些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有一天,李明鼓起勇气找到了部门里的一个老同事,想要了解一下情况。

"王姐,我想问你个问题。"李明有些犹豫地说。

"什么问题?"王姐停下手头的工作,看着他。

"我感觉同事们对我...怎么说呢,有些疏远。是不是我在工作中哪里做得不好?"

王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李明,你工作能力挺强的,这个大家都承认。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你有时候给人感觉...太认真了。"王姐选择措辞,"工作上的事情你总是一丝不苟,但私下里的交流比较少。大家可能觉得和你不太好相处。"

李明听了这话,心里五味杂陈。他认真工作难道是错的吗?他内向一些难道就应该被排斥吗?

"那我应该怎么改变呢?"李明问。

"多参加一些活动吧,和大家增进一下感情。"王姐建议道。

但李明心里清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是否参加活动,而在于他根本没有参加活动的机会。那些活动的通知,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发给过他。

晚上回到家,李明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灯火。他想起了刚入职时的雄心壮志,想起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但现在,这些都被现实的残酷击得粉碎。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工作环境,是否应该考虑换一个地方。但转念一想,如果问题出在自己身上,那么换个环境可能也无济于事。

李明拿出手机,看了看微信群。群里偶尔会有一些工作相关的消息,他都能正常收到。但那些聚会的通知,依然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要测试一下自己的猜测。第二天,李明找了个借口,向小王借了一下手机。在小王的微信群里,他看到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消息,包括各种聚会通知、私下的讨论,甚至还有一些关于工作安排的非正式交流。

那一刻,李明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终于确认了自己的怀疑:他不是被"遗忘"了,而是被故意排除在外了。

晚上下班时,张哥又来到了他的工位旁边。

"小李,明天晚上我们又要聚一下,庆祝小陈升职。不过具体时间还没定,到时候通知你。"

李明抬起头,看着张哥那张熟悉的虚伪面孔,心里涌起一阵愤怒和悲哀。但他还是点点头,说出了那句已经说了无数次的话:"没关系,到时候看情况吧。"

张哥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李明知道,明天晚上他依然不会收到任何通知。而后天,张哥又会过来说"忘记通知你了"。这个循环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彻底放弃为止。

那天晚上,李明在日记里写道:"也许,我真的应该接受现实了。不是每个人都能被所有人喜欢,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每个人生存。但是,为什么接受这样的现实会如此痛苦?"

04

时间慢慢流逝,李明在这种被排斥的环境中已经待了将近两年。他逐渐适应了独来独往的工作状态,也不再对那些聚会抱有任何期望。但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委屈,却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他心里慢慢发芽。

那个春末夏初的下午,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洒在李明的桌案上。他正在专心致志地修改一份重要的方案,这是他负责的项目的关键部分。

"李明,你先停一下手头的工作。"部门经理刘总突然走到他的工位前。

李明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刘总。

"公司决定成立一个新的项目组,专门负责下半年的重点项目。"刘总说道,"我们经过讨论,决定让张哥担任项目负责人。"

李明点点头,等待着下文。

"项目组需要五个核心成员,我们已经确定了人选。"刘总继续说道,"分别是张哥、小王、小陈、小李,还有小赵。"

李明的心沉了一下。这五个人,正是平时聚会的固定成员。而他,再次被排除在外。

"那我的工作安排呢?"李明尽量保持平静地问。

"你继续负责现在的项目,把它做好就行。"刘总回答道,然后转身离开了。

李明坐在位置上,看着刘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愤怒和委屈。他知道自己的工作能力并不比那五个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强。但为什么最重要的项目却没有他的份?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属于那个圈子。

下午的时候,被选中的五个人聚在会议室里开会,讨论新项目的具体安排。李明透过玻璃门看到他们热烈讨论的样子,心里感到一阵深深的失落。

这个新项目不仅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意味着更高的奖金和更好的前景。而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下班后,张哥走过来,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李明,我们今晚要庆祝一下新项目的成立,你要不要一起来?"

李明看着张哥,心里知道这又是一次虚假的邀请。但这次,他没有立即拒绝,而是问道:"在哪里?"

"就在楼下的那家餐厅,六点半开始。"张哥似乎有些意外李明的反应。

"好的,我会去的。"李明点点头。

六点半,李明准时来到了楼下的餐厅。但他在餐厅里转了一圈,都没有看到任何同事的身影。他询问了服务员,得知确实有人预订了包间,但时间是七点半,不是六点半。

李明在餐厅大厅里等了一个小时,直到七点半同事们才陆续到达。看到李明已经在那里等着,大家都显得有些尴尬。

"李明,你来得好早啊。"张哥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自然。

"你不是说六点半吗?"李明反问。

"啊,是吗?可能我记错了。"张哥敷衍地说。

那顿饭吃得异常尴尬。李明坐在角落里,听着同事们讨论新项目的计划,感觉自己就像一个不速之客。他们谈论的内容他插不上嘴,他们的笑话他也笑不出来。

更让李明难受的是,他能感觉到大家对他的戒备。平时在办公室里还能维持表面的和谐,但在这种私人聚会上,那种排斥就显得格外明显。

饭后,大家提议去KTV继续,但没有人询问李明的意见。李明主动说要回家,大家都显得松了一口气。

"那你先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张哥说道。

李明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比任何时候都要难受。他意识到,即使偶尔被邀请参加聚会,他也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进去。那种心理距离,比物理距离更加难以跨越。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明眼睁睁地看着新项目组的同事们越来越忙碌,越来越得意。他们经常加班到很晚,但脸上总是洋溢着兴奋和满足的表情。他们在为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奋斗,而他,却只是在重复着一些例行的工作。

有一天,李明在茶水间遇到了小王。

"你们的新项目进展怎么样?"李明问道。

"很顺利,客户对我们的方案很满意。"小王回答道,然后有些犹豫地说,"其实,这个项目本来也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什么意思?"李明问。

"我是说,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个项目的工作。"小王说道,"但是..."

"但是什么?"

小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但是张哥觉得你可能不太适合团队合作。"

李明听了这话,心里涌起一阵愤怒。他不适合团队合作?这个理由简直荒谬。他在之前的项目中表现得很好,也从来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工作上的冲突。

"他为什么这么认为?"李明追问。

"可能是因为...你平时和大家交流比较少吧。"小王尴尬地说。

李明苦笑了一下。他和大家交流少,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被排斥所以孤立,因为孤立所以更被排斥。

那天晚上,李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应该离开这个公司。但转念一想,如果每个地方都是这样,他能逃到哪里去呢?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处境。也许问题真的出在他身上,也许他确实不适合这种工作环境。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做一个认真工作的人会如此困难,为什么保持自己的本性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深夜里,李明打开手机,看着微信群里偶尔出现的工作消息。他想象着同事们在群里畅所欲言的样子,想象着他们分享生活点滴的温馨,想象着那种他永远无法体验的归属感。

那种孤独,比任何痛苦都要难以承受。

05

李明33岁的生日,是在一个普通的周三。

那天早上,他照例第一个到达办公室,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桌上放着一份需要修改的报告,这是他最近负责的一个小项目的总结材料。

同事们陆续到达,办公室里逐渐热闹起来。李明埋头工作,偶尔听到身边传来的谈话声。

"今天是不是应该庆祝一下?"

"庆祝什么?"

"小赵升职的事情啊,昨天才正式确定的。"

"对啊,应该聚一下。"

李明的手停顿了一下。小赵升职的消息,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作为同一个部门的同事,这么重要的消息,他居然是最后知道的。

"那今天晚上就安排上?"张哥的声音响起。

"好啊,我知道一家新开的火锅店,听说味道很不错。"

"那就定了,下班后直接过去。"

李明继续低头工作,假装没有听到这些对话。他已经习惯了被排除在外,但心里的那种失落感,却从未减轻过。

下午五点半,同事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李明看到他们聚在一起,讨论着晚上聚餐的细节。

"我们先去火锅店,吃完了再去KTV唱歌。"

"好啊,正好今天是周三,KTV有优惠。"

"那我们现在就走吧。"

李明看着他们有说有笑地离开办公室,心里涌起一阵熟悉的酸楚。他想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一个注定要独自度过的生日。

办公室里很快就只剩下李明一个人了。他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区里,听着远处传来的汽车声和人声,感受着一种深深的孤独。

手机突然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电话。

"儿子,今天是你的生日,准备怎么庆祝啊?"

"没什么特别的安排,可能就在家吃个便饭。"李明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怎么不和同事们聚聚?年轻人应该多交交朋友。"

"他们都比较忙。"李明撒了个谎。

挂了电话后,李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心情变得更加沉重。他想起小时候过生日时的快乐,想起大学时和室友一起庆祝的温暖,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对比。

七点多的时候,李明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就在这时,他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消息,是张哥发来的:

"李明,我们今晚聚餐,你要不要一起来?地址我等会儿发给你。"

李明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他知道这又是一次虚假的邀请,但今天是他的生日,他不想再独自一人了。

"好的,我马上过去。"他回复道。

但是,等了半个小时,李明都没有收到张哥承诺的地址。他又发了一条消息询问:"张哥,地址在哪里?"

过了十几分钟,张哥才回复:"不好意思,刚才在开车。我们在市中心的那家'川香火锅',你知道在哪里吗?"

李明当然知道那家火锅店,但从公司过去至少需要四十分钟。等他到达时,同事们可能都快吃完了。

但他还是决定去。

当李明匆忙赶到火锅店时,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他在服务员的带领下找到了同事们的包间,推门进去的那一刻,包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李明来了。"张哥站起来说道,"我们刚开始吃,你来得正好。"

但李明能看出来,桌上的菜已经吃得差不多了,锅里的汤也变得浑浊。显然,他们已经吃了很久了。

"不好意思,路上有点堵车。"李明解释道。

"没关系没关系,快坐下吧。"小王说道,给他让了个位置。

李明坐下后,发现自己很难融入到他们的谈话中。同事们聊的都是一些他不了解的话题,或者是发生在他不在场时的趣事。他偶尔想要插句话,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更让他难受的是,他能感觉到大家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很客气,但那种勉强和敷衍是显而易见的。

吃了一会儿,小赵提议:"我们去KTV吧,庆祝一下我的升职。"

"好啊好啊,我已经预订了包间。"小陈说道。

李明听了这话,心里一沉。他们已经预订了KTV包间,说明这次聚会是早就计划好的,而邀请他只是一个临时的决定,或者说是一个虚假的姿态。

"那我们现在就过去吧。"张哥站起来说道。

大家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李明也跟着站了起来。但这时,张哥突然说:"李明,KTV包间比较小,可能坐不下太多人。你要不先回家休息吧?"

那一刻,李明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羞辱。他被邀请来参加聚餐,但却被排除在后续的活动之外。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让他无法再保持表面的平静。

"好的,我先回去了。"李明尽量保持镇定地说。

走出火锅店的那一刻,李明听到身后传来了轻松愉快的笑声。他知道,同事们因为他的离开而感到了解脱。

走在回家的路上,李明感到了一种深深的疲惫和绝望。他想起母亲电话里的关怀,想起自己对这次聚餐的期待,再想想刚才遭受的冷遇,心里涌起一阵强烈的委屈。

那天晚上,李明独自在家里过了自己的33岁生日。他买

了一个小蛋糕,点了一支蜡烛,对着镜子唱了生日快乐歌。

在许愿的时候,李明闭上眼睛,心里默默地说:希望我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希望我不再被这样对待,希望我能够重新开始。

吹灭蜡烛后,李明坐在沙发上,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开始反思这两年来的经历,反思自己的应对方式,反思那句说了无数次的"没关系"。

也许,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

第二天上班,张哥又来到了李明的工位前。

"李明,昨天不好意思啊,KTV包间确实太小了。"

李明抬起头,看着张哥那张熟悉的虚伪面孔。这一次,他没有立即说出那句"没关系",而是沉默了几秒钟。

"下次有机会再一起玩吧。"张哥继续说道。

李明点点头,但心里知道,他不会再给任何人这样的机会了。

直到33岁这天,李明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看着同事们又一次"忘记"邀请他聚餐后的得意神情,终于明白了一个残酷的真相:他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过。

而自己那句看似大度的"没关系",实际上是在告诉所有人——你可以继续这样对待我。

情商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绝不会说"没关系",而是会说另一句话。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李明的职场命运...

来源:不凡艺术家VMBzJn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