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防治并不难!这套实用组合拳请收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09:10 1

摘要:在农业生产中,白粉虱是一种高发且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不仅会刺吸作物汁液,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其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污染叶片和果实,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与产品品质,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因此,高效防治白粉虱是保障种植效益的关键环节。不过,防治前需先明确一点:要

在农业生产中,白粉虱是一种高发且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不仅会刺吸作物汁液,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其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污染叶片和果实,直接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与产品品质,造成显著的产量损失。因此,高效防治白粉虱是保障种植效益的关键环节。不过,防治前需先明确一点:要将白粉虱与外形相近的烟粉虱准确区分,二者的生理特性和危害规律存在差异,对应的防治方案也需精准调整。

烟粉虱的耐高温能力更强,可耐受 40℃的高温环境,这也是它在夏季高温季节仍能大量繁殖、危害猖獗的主要原因;而温室白粉虱的耐热性较弱,通常仅能耐受 33~35℃的温度,高温环境下其活动和繁殖会受到明显抑制。

从体型和翅形可直观区分二者:烟粉虱个体偏小,停息时双翅呈 “屋脊” 状折叠,前翅的翅脉有分叉特征;温室白粉虱个体相对较大,停息时双翅较为平展,前翅翅脉无分叉。

此外,白粉虱的种群在作物上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植株最上部的嫩叶上,以成虫和刚产下的淡黄色卵为主;稍下部叶片多为已变黑的卵;再往下的叶片上,主要是初龄若虫;中下部叶片常见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叶片则以蛹居多。

针对白粉虱的危害特点,可选用以下几组高效药剂组合,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田间虫口密度灵活选择,严格遵循推荐用药浓度和施药间隔期,并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白粉虱神经系统中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最终导致害虫麻痹死亡。

该组合由联苯菊酯和氟啶虫酰胺复配而成,二者协同增效:联苯菊酯通过干扰害虫神经系统的钠离子通道发挥毒杀作用;氟啶虫酰胺则能抑制害虫取食行为,并干扰其神经传递功能,双重作用下杀灭效果更显著。

此配方中,呋虫胺通过作用于害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破坏其神经功能;哒螨灵则能抑制害虫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不仅对白粉虱有特效,还能兼治田间常见害螨,实现 “一药多防”。

总之,只要先准确区分白粉虱与烟粉虱的差异,再结合田间实际情况科学选用上述防治组合,就能有效控制白粉虱的危害,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保障。

来源:华生农资技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