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价格战美团一天损失1.3亿净利,千亿市值巨头败给低价内卷,40万汽服店谁能抵挡价格战?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09:16 1

摘要:一是跨界的外卖行业,受京东、淘宝发起的补贴价格战冲击,美团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89%,比去年同期少赚121亿元;行业报告显示,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从85%滑落到65%。

作者 | Gary

来源 | 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近期,有两个价格战相关的动态值得注意。

一是跨界的外卖行业,受京东、淘宝发起的补贴价格战冲击,美团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89%,比去年同期少赚121亿元;行业报告显示,美团外卖市场份额从85%滑落到65%。

二是行业内,打出“298元全年免费洗车”的洗车连锁,旗下100多家门店倒闭;更早之前,“全天免费补胎”、“699元三包轮胎”的轮胎店不到4个月就倒闭。

针对汽车行业价格战,北京、长沙等地汽修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明确抵制“9.9元洗车+免费检测”等价格战行为;更早的时间,中汽协发声,指出车企价格战就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

从汽车销售到售后服务,行业协会的表态,应该是响应此前发改委等多部门“抵制内卷式竞争”的呼吁。

今年以来,各行各业的价格战现象隐隐出现加剧的趋势,以美团、京东、淘宝为参与方的外卖行业最为惨烈。

正如上述美团财报所示,价格战导致一个季度的净利缩水121亿元,相当于每天少赚1.3-1.4亿元;同时市场份额急剧下跌20个百分点,说明规模垄断下的护城河似乎并不深厚。

这为汽车后市场的所有企业至少带来两个警示,一是无休无止的价格战下,所有门店都是输家;二是门店必须重新衡量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当然,关于汽后价格战,也出现过诸多争论,有人认为降价不等于价格战,价格战和内卷、恶意竞争等也不能划等号。

不过,一位行业者的质疑很有代表性:“过去十几年,就连价格最稳定的可乐都涨价了,我们行业还在讨论降价,这合理吗?”

一、外卖价格战惨烈、汽服店因低价倒闭、多部门抵制“内卷式”竞争…

今年以来,外卖行业的价格战应该是波及范围最广的现象之一,不少人关注价格战对于美团、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影响,因此,美团的二季度财报格外受到注意。

不过,即便是有所心理预期,但是美团的财报还是超出想象,被形容为“本以为是勉强及格的61分,结果直接考了16分”。

另外,首先发起外卖价格战的京东也付出了同样代价,二季度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

相较之下,最后加入战局的阿里,反而收获相对良好的成绩单:二季度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并且,外卖市场份额从13%提高到28%。

美团将利润大幅下降解释为“受本季度开始的非理性竞争影响”,显然是直指京东、淘宝的烧钱补贴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外卖市场这一波烧钱补贴,对比十几年前的百团大战,存在本质区别:一是参战群体只有三家互联网巨头;二是此前外卖行业格局相对稳定,美团基本处于垄断状态。

然而,一旦发起百亿级别的价格战,以规模垄断为基础的护城河似乎并不深,选品、价格、服务、交付等外卖行业四大因素,最终还是价格占了上风,导致美团市场份额急剧缩减。

在价格战冲击下,千亿规模美团的短期盈利和市场份额都遭遇剧烈震动,那么,延伸到汽车后市场,价格战对于大量汽服门店的冲击更是不言而喻。

事实上,今年行业内两个代表性的价格战事件,即“298元全年免费洗车”的洗车连锁关闭100家门店、“全天免费补胎”、“699元三包轮胎”的轮胎店不到4个月倒闭,其结果都是“还没饿死同行,就先累死自己”。

这是典型的多输局面。

也因此,针对以价格战为代表的内卷式竞争,今年以来,多个部门发布相关倡议和呼吁:

5月31日,工信部、中汽协先后发声,指出车企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式”竞争的典型表现;

6月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文呼吁全行业坚决抵制以“价格战”为主要形式的“内卷式”竞争行为,改善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

7月下旬,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8月12日,北京汽修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抵制非理性式竞争,呼吁汽服行业规范价格与服务收费,特别提到不以“9.9元洗车+免费检测”为噱头,变相推销高价维修项目。

价格战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说明各行各业的低价行为已经触及商业底线,演变成为恶意竞争。

并且,从外卖行业延伸到汽车行业,无论是价格战发起者还是应对者,从结果上来看,最终没有赢家。

下面,针对行业内外的价格战现象,同时结合行业的观点,汽车服务世界核心讨论两个话题:

第一,合理的降价营销和恶意的价格内卷到底有何区别?

第二,以美团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为切入点,汽服门店如何建立护城河?

二、如何平衡降价营销和价格内卷?

汽后价格战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烧钱补贴的粗放化阶段,例如9.9元洗车、99元小保养,都是典型现象;二是体系支撑的精细化阶段,比如集采、规模效应下的低价配件、保养套餐等。

因此,关于价格战也出现了诸多争论,有人认为降价不等于价格战,价格战也不等于价格内卷和恶意竞争,并且,合理的降价算是一种营销杠杆。

观察汽车后市场的营销路径,从一开始的地推方式,到期间的广播电台,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低价营销现象一直存在,一位从业者表示:“适当的营销方案,对于门店经营是有好处的。”

关键在于,如何定义适当?

目前来看,有几种价格战行为已经行不通。

一是低价引流+高价转化的逻辑,这也是流量粗放化时代的基本逻辑,比如利用9.9元洗车吸引车主进店,再转化到美容、养护、维修等高价项目;不过,如今车主消费愈发理性,缺乏服务体验的低价引流,转化效率越来越低。

另外,北京汽修行业协会在《倡议书》中也特别指出,不少门店低价引流之后,变相推销高价维修项目,属于小病大修,也是行业顽疾之一,直接损害整个行业的信誉。

二是低价+过度服务的行为,今年提供“全天免费补胎”、“699元三包轮胎”、“废旧轮胎100元回收”的轮胎店,其价格体系不可能支撑承诺的服务,显然违反基本商业逻辑,最终的倒闭就在情理之中。

三是项目设计考验人性,比如前几年倒闭的i保养,其推出的买保险赠送无限次保养的模式,导致门店和车主联合作假骗取保养服务费用,最终少数群体获利,多方利益严重受损。

今年倒闭“298元全年免费洗车”的洗车连锁,也是类似性质,如果按照车主一周洗一次车的频次计算,客单价甚至不如9.9元洗车,难以为继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四是烧钱补贴行为,淘宝、京东、美团的外卖价格战就是典型的烧钱补贴,甚至主动损失百亿规模利润去打击对手,可以说是恶意竞争。

当然,在资本撤退之后,汽车后市场的烧钱补贴现象已经缓解,不过,今年几家头部养车连锁推出“1元保养”、“99元小保养”等营销手段,有开历史倒车的嫌疑,值得警惕。

以上几种价格战行为,可以归类于价格内卷和恶意竞争,汽服门店需要绕道而行。

反过来,如今汽车后市场进入新消费常态:一方面,车主的消费理念趋于谨慎和理性;另一方面,车主对于品质服务又提出了高要求。

因此,汽服门店使用价格杠杆的时候,必须坚持几个原则。

站在门店的维度。

第一,设计好入口项目和价格体系,而不是盲目地降价。

以洗车为例,目前,低价洗车基本上被加油站和自动洗车机瓜分;因此,行业大趋势是将精洗当作新的入口项目,同时设计对应的价格体系,利用团购套餐或会员卡等手段,保证精洗有一定价格优势。

第二,保证入口项目的盈利性,提供对应的服务体验。

除了洗车、保养、油漆、保险等传统入口项目,很多门店的引流项目已经延伸到镀晶、三膜、四轮定位、治理烧机油等更复杂、技术含量更高的项目。

也因此,门店才能在项目中赋予和传递更多的服务价值和体验,保证入口项目的盈利空间,实现引流+盈利的双重目标。

站在车主的维度。

第一,从抢客流到抢客群,实现精准引流,从而筛选掉低端客户。

所谓的低端客户,简单来说就是价格极度敏感、缺乏忠诚度的客户,不仅耗费门店精力资源,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冲突。

这类客户,从一开始就要被门店筛选出去,从而将资源和精力放在目标客户群体上。

第二,做好公域到私域留存,建立基盘客户。

引流只是第一步,如何将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也很关键,现在的私域运营不是简单的记账式或者微信群就能激活,还需要数字化体系的支撑,实现客户的长期跟踪和转化,由此,也能杜绝现场过度推销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如果汽服门店还是将价格战视作低价层面的竞争,那就是没有看清竞争的本质:汽后价格战不是不存在,而是门槛提高了,门店需要实现精细化运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参与其中。

三、从美团看汽服门店的真正护城河是什么

外卖价格战以及美团的最新财报,带来的第二个警示在于:汽服门店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是核心竞争力,从而建立真正的护城河。

美团王兴曾经分析过即时零售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一切要归于基础,也就是选品、价格、服务和交付四个因素。

观察这几个因素:选品取决于餐饮门店,美团利用规模出台过“二选一”条例,本质上还是希望实现资源垄断,但被上游政策叫停;在服务和交付上,头部外卖平台的时效性逐渐靠拢;最终,京东和淘宝发起价格战,使得价格这一因素脱颖而出。

此前,美团在外卖行业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处于垄断地位,但是价格战冲击下,市场份额迅速下跌,说明规模垄断下的护城河并不深厚。

美团尚且如此,汽服行业更需要警惕。

不过,有两个现象证明,汽服行业有机会建立更为有效的护城河:一是大量资本和互联网巨头冲击过汽车后市场,但是效果并不显著;二是目前行业中仍然存在大量特色门店,不仅维持稳定价格体系,还实现加速增长。

从本质上来看,汽服行业是基于信任的技术服务业,在技术+服务的综合作用下,门店可以与车主形成深度粘性,从而避开价格战冲击。

在此基础上,汽服门店可以从两个宏观方向出发,建立真正的护城河:一是项目差异化,二是经营专业化。

第一,项目差异化。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过,门店在寻找新增量的同时,面临着项目调整落地的问题,主要分为定人群、定需求、定项目、定店型四种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首先确定服务人群,然后基于人群特性来确定特定的需求和具体的项目,最终综合人群、需求、项目等各种因素之后,确定门店类型。

在宏观层面,目前汽服门店的店型出现了两种特性,一种是专项门店,另一种是门店专项化:

专项门店就是门店经营细分垂直的项目,目前行业中涌现了一批专修专项门店,在特定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

门店专项化就是门店以业务板块为单位,在一个门店当中形成多个项目模块,实现每个项目相对独立和专业的运营。

第二,经营专业化。

经营专业化涉及到三个方面:在经营方面,守基盘、调结构、抓增量;在组织方面,构建流量×项目的组织单元;在战略方面,构建车主-员工-供应商的利益共同体。

目前行业存在四类基盘,分别是燃油车业务基盘、老客基盘、主项基盘、线下基盘;可以调整的主要是门店结构、项目结构和成本结构;抓增长则是汽车服务世界梳理过的行业十大增量机会。

流量×项目的组织单元,简单来说,线下项目和线上内容,已经形成了强关联,门店要基于具体的项目确立对应的线上流量打法,再通过线上流量放大线下项目的体量。

车主-员工-供应商的利益共同体,则是尊重行业各个群体的诉求和利益需要,不仅仅是客户,也包括门店员工。

上面提到的两个维度,通俗而言其实很简单:要么人无我有,要么人有我精。

在信息壁垒越来越透明的背景下,门店很难再通过信息和资源垄断脱颖而出;那么,门店的专业性要求就显得愈发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汽车服务世界一直强调,行业已经进入专业红利时代。

最后,由此延伸,汽车服务世界今年报道过全球最大轮胎经销商ATD倒闭、拆车件领头羊LKQ业务下滑的经历,结合早期诺基亚、如今美团的遭遇,或许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规模从来不是最大的护城河,专业才是。

一个真正拥有专业壁垒的汽服门店,哪怕这种专业性只领先于三五公里范围内的竞争,也不会轻易被行业价格战击倒。

这也是美团最新财报数据给行业的启示之一。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