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法治沃土助企“拔节生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09:18 1

摘要:“技术卡壳索赔难,生产线停摆让人心慌”“检查扎堆跑断腿,哪还有心思搞研发”……在宁夏“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推进中,市场主体的这些急难愁盼,正被一套靶向法治“解决方案”逐一精准破解。今年初,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的《关于法治化保障“六个攻坚战”实施

“技术卡壳索赔难,生产线停摆让人心慌”“检查扎堆跑断腿,哪还有心思搞研发”……在宁夏“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推进中,市场主体的这些急难愁盼,正被一套靶向法治“解决方案”逐一精准破解。今年初,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出台的《关于法治化保障“六个攻坚战”实施方案》,跳出“事后兜底”传统模式,直奔企业发展痛点,以创新思维构建全周期法治保障体系。

今年,某科技公司与合作方的水溶性催化剂技术许可纠纷,让企业负责人愁眉不展:技术许可与合同约定不符,多次沟通未果,试生产陷入停滞,2500万元索赔诉讼更是让企业雪上加霜。这类纠纷往往“案结事不了”,还可能衍生出新的争议。

但这次,宁夏政法机关没有走常规流程,而是依托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激活“法治家园”数字化平台,线上聚合法官、律师、技术顾问组建“云端专班”,线下派专业人员主动上门梳理证据链,为企业分析案情、提供法律建议,推动矛盾化解。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深入梳理争议焦点,通过“双线调解”引导当事人理性协商。最终,不仅解决了技术许可合同纠纷,关联的问题也一并解决,剩余价值2000万元的催化剂还通过数字化备忘录予以回收。“没想到纠纷化解得这么高效,还帮我们挽回了损失,生产线也能重启!”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为给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宁夏从政策制度层面持续发力。一方面,加快推进自治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制定宁夏营商环境评价地方标准;推进落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以法治思维方式精准破解企业办事堵点难点。另一方面,将公平竞争审查列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关卡”,从源头上防止政策文件对市场的不当干预,让竞争环境更公平、更透明。

“一个月要应付五六次检查,有时多部门查同一事项”——这曾是不少企业面临的困扰。为改变“多头执法、重复检查”现状,宁夏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与“群腐”集中整治衔接推进,全面压缩涉企行政检查事项:自治区本级检查计划从280项压减至174项,市县平均从148项压减至127项。同时,创新推行“综合查一次”和“亮码”入企检查,实现“事前备案、亮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模式,涉企行政检查频次大幅下降,企业满意度达98.1%。

针对中小微企业缺法务人员等问题,宁夏的法律服务不再“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自治区司法厅抽调139名骨干律师、公证员等组成法律服务团队圆满完成第七届中阿博览会服务保障工作;组建500多名精英律师参与的律师服务团队20个,为中小微企业、新设立民营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摸排企业300余家。依托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机制,推动高效化解涉企纠纷8500余件,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贺兰县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工商联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案例。

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从“被动维权”到“主动保障”,宁夏用法治创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企业发展的“挠头事”:李某通过伪造证据勒索企业,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有力保护了企业安全;徐某等4名员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违法泄露商业秘密,经调解向原公司赔偿90余万元,有效保护了企业创新成果;行政复议机关纠正了某行政机关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违反“罚过相当”原则的行政处罚决定,促进行政机关规范执法。

如今的宁夏,正以法治为企业遮风挡雨,让企业家不再为杂事分心,能安心搞经营、放心扩投资、专心谋发展,为“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行动注入实打实的法治力量。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