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母亲,带35岁智力障碍儿子自驾两万公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09:28 1

摘要:2025年8月10日,57岁的单身妈妈杨姐,带着她35岁智力二级残疾的儿子东东,回到了湖南湘潭的家。

“出去了5个月,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的真经回家啦!”

2025年8月10日,57岁的单身妈妈杨姐,带着她35岁智力二级残疾的儿子东东,回到了湖南湘潭的家。

5个月前的3月14日,她一人一车带着智力相当于两岁孩子的儿子,踏上了她谋划已久的自驾的行程,“此生必驾318,我来了,还有一起去的吗?”

驾龄只有5年,连导航都用不熟,没有任何户外宿营经验的杨姐,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趟出发,不仅完成了她自驾318国道的梦想,最终更是开出了横跨9个省市自治区、超过两万公里的行程。

其间东东数次走失,无数次发脾气,情绪激动还打人,日常起居护理也要杨姐处处代劳,这些她都挺了过来。

“他啥都不懂,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杨姐说,她今年57岁了,趁着还能动,带他出来看看世界。

文 | Kido

图 | 受访者

编辑 | Jarvis

“冒失”母亲的万里闯荡

“我这腿上的伤,是和儿子打架时碰到的。”杨姐提起裤脚,指着自己的小腿,笑着说,“他35岁了,只有两岁的智力。”

这是一场持续了五个月、行程两万公里旅行的尾声。

今年3月14日,57岁的杨姐开着一辆塞得满满当当的SUV,独自带着智力二级残疾的儿子东东,从湖南湘潭出发,一路穿越广西、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再经由四川、重庆回到湖南,画下了一个巨大的环线。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路上行李装卸、一日三餐、洗漱清理,所有事情都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儿子帮不了一点忙。

带上东东,还意味着多了无尽的繁琐操劳,“他全部的护理都是我搞,有时候上厕所没擦干净,身上有屎,你要给他洗。”

杨姐小学没毕业,驾龄只有5年,连导航都用不熟,但胆大的她还是带着这个“长不大”的儿子,开车闯入了西部。

在今年之前,杨姐开车累计只走了一万多公里,她只会进行最基础的目的地设置,对于复杂的路况和寻找露营地一概不知。

从湖南到广西,杨姐一直跟着望城的老乡华哥走国道,直到在百色市二人分别。

到了云南后,网友们都让她试试爬玉龙雪山,“看看我们有没有高反,如果没有,就可以走318。“

4月5日,他们顺利登上了玉龙雪山。她高反并不严重,但东东嘴唇发乌,排队时都满头大汗。

从雪山下来后,杨姐对前路的挑战看得更清楚了。独闯318国道,意味着所有问题都得一个人扛。考虑到东东的情况,她不敢冒险。

那几天,杨姐在社交媒体连发几条视频,迫切地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318搭子”。直到她联系上了四川的熊大——他一个人开着一辆太阳能电动三轮车,穷游了大半个中国。

4月19日,在川藏交界的巴塘竹巴龙,杨姐与熊大汇合了。熊大户外经验丰富,对线路也熟悉,此后,他们便结伴而行。

没想到,她跟着熊大走过318线后,又一路向西、再北上,走出了一个远大于自己预期的大环线。

一部状况百出的“公路片”

“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这是熊大对杨姐的第一印象。

318线、怒江72拐、219无人区,数不胜数的弯道、变化莫测的天气,自驾川藏路线上的危险接二连三,但在照顾儿子的麻烦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在熊大和同伴们的记忆里,东东状况百出,最惊心动魄的莫过于屡次走失。

“我帮她找了好几回。”熊大回忆。有一次在新疆温泉县,杨姐泡个脚的工夫,一转眼儿子就不见了,最后是熊大骑着电动车在一公里外把他找了回来。还有一次在伊犁市,大家找了两三个小时,才在三公里外找到了他。

东东不仅是“路痴”,还是个停不下来的“话痨”。他会不停地用别人听不懂的方言自言自语。熊大形容:“就像念经一样,在你耳边叽里咕噜、叽里咕噜,一直不停地讲。”

杨姐在抖音记录

不被理解的表达,加上无法控制的行为,给母子俩的旅途招来了数不清的麻烦和白眼。

东东会因为手部控制不好,在营地打水时把水洒一地,导致母子俩被人责骂。看到东东的样子,一些服务区值班的工作人员甚至拒绝让他们用厕所。

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杨姐很坦然,“如果我们自己做父母的都看不起他,别人就更看不起他们。”

五个月的旅途中,东东始终无法独立洗澡。“两只手一压折叠桶,桶就下去了,水全洒了,他不是故意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弄。”她只能一次次帮儿子洗澡。

在高海拔地区,东东高反严重,杨姐便给他喝可乐,东东总是盖不好瓶盖,可乐全都撒到了副驾座位上,她便不厌其烦地清理。

熊大说,杨姐很爱干净,基本上一两天就要给儿子换洗衣服。路上颠沛奔波,她一直把儿子收拾得整洁,也把车子打扫得干净。

虽然常有异样眼光,但母子俩也收获了源源不断的善意。

在云南巧家县,杨姐不小心把车开进了洞里,动弹不得,是当地一对好心的年轻夫妻帮她搬石头、铲土、一起推车,才把车子弄出来;

在四川巴塘,女孩小雨给了她300块钱;在康定驿站,老板娘送来氧气瓶和面包;

许多素不相识的网友,每天在直播间和她互动聊天,还给她寄来东西。

这趟旅程,如果没有湖南华哥、四川熊大、湖北小张等同行人的帮助,或许寸步难行。

“这一路都是熊大照顾我们,我又不知道做攻略,导航我都不会用。”杨姐坦言,和熊大分别后,她又不会走国道了,“只能直接走高速,直接飙回去”。

持续35年的“缠斗”

这趟“冒失”的旅行,源于杨姐被短视频里的“此生必驾318”所吸引。

雪山、草原、一望无际的公路,让她心驰神往,“我也想试试。”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按捺不住。

她想趁自己还能走得动,带儿子出去走走,“等我老了,走不动了,也没人带我出去。”

35年来,杨姐的生活似乎就是一场与儿子的“缠斗”:两点一线,充满了无尽的琐碎辛劳,和旁人难以想象的崩溃瞬间。

杨姐是在东东上幼儿园时发现异常的,“他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不会讲话。”带去医院检查后,东东被诊断为二级智力障碍。

为了给东东更好的教育,杨姐曾把他送去聋哑学校的特殊班读了两年,但效果甚微。她也担心东东跟着同学打手语会越来越开不了口,便把他带回了家。在此后的30年里,她每天都把东东带在身边。

从小到大,东东只会说“月亮”,杨姐试过教他说太阳,教了千百遍,“怎么教都不会。”他至今也只会说“妈妈“”面条”、“去长沙”这样简单的词句。

东东的个人生活也无法自理。几十年来,杨姐日复一日教儿子,尝试让他自理——但即使是挤牙膏这样的小事,东东也总是学不会。“他会一直挤,挤得满地都是。”

不会刷牙,总是把牙刷和水含在嘴里,含两下就吐掉;

洗脸就是用水沾水一抹,手还是脏的;

洗澡更是连肥皂都不知道往身上擦,水往身上一倒,不到5分钟就出来了。

最让杨姐头疼的是上厕所,多年来,东东一直擦不干净屁股,即使用了很多纸,也无法清理干净,裤子上经常有屎,一卷卫生纸两天就能用完。

这些只是日常护理的冰山一角。东东情绪不稳定,从小脾气就大,有时突然想吃零食,只要杨姐不答应,他就会生气,还乱摔东西,“不管是什么,拿起来就往地上摔”。

而杨姐性子急,有时也会忍不住发火,母子俩便会打起来。东东急了会手舞足蹈地乱打,还咬过杨姐的手。杨姐也不敢软弱:“你必须比他凶,如果你不凶他,他就越来劲。”

有时候杨姐会凶他,更多的时候她不理他。“如果我能忍住,就不理他,让他自己去闹;忍不住了,就会打起来。”这是杨姐总结出的与儿子相处的模式。

“他是我儿子,我还能把他丢掉?”

8月10日,持续5个月的自驾旅程结束了。这一趟,花光了杨姐近5万元的积蓄。

回到湘潭,意味着从辽阔风景回归到日复一日的琐碎与辛劳。对于杨姐来说,照顾儿子东东,是她生命中最沉重也最无法卸下的责任。

“我是24小时的免费保姆。”杨姐这样形容自己,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的自嘲。她坦言,这么多年,她几乎感受不到儿子对她有爱,“只会天天跟我吵。”

但有时候打了儿子,儿子过一会儿又会喊“妈妈”,他似乎永远不记仇,也永远学不会体谅母亲的辛苦。

这些年,总有人劝她把孩子送去敬老院,交点生活费,自己能轻松点。但杨姐放心不下,“我说这不可能,我这个做妈妈的还在,就不可能把他丢到里面去受罪。”

还有人建议她利用儿子的情况,在直播时卖惨博流量,被她断然拒绝,“我宁愿自己去卖点老鼠药,为了自己的自尊,我要自己活。”

要强二字贯穿了杨姐的大半辈子。她20岁从农村进城,开过两块钱一份的快餐店,摆过地摊。丈夫是残疾人,一只手无法帮忙,多年来,都靠她照顾儿子东东。

2010年,在东东20岁生日那天晚上,东东的父亲因肝硬化去世了。从那以后,杨姐一个人撑起了这个家。

她摆过地摊卖童鞋,现在则在菜市场骑着三轮车卖老鼠药、蟑螂药。只要不下雨,杨姐每天都会带上东东去卖药,收入勉强覆盖生活费。

菜市场曾有人瞧不起她,杨姐过去买菜,老板理都不理她,以为她没钱,“我说我不比别人差,还是得自己争气。”

自驾旅行回来后,杨姐的心态似乎更加开阔了。“管别人怎么说,我带他出去,别人爱说就说。”

最近,杨姐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任务——教东东学做饭。起因是直播间的网友们总提醒她:“杨姐,你得教东东做饭,万一你老了、生病了,他不做饭会饿肚子。“

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教儿子做饭,因为她知道“怎么教都教不会” 。她笑着说,她开直播是为了让网友们监督——不是监督东东,是监督自己,她怕一直教不会,自己就不想教了。“如果他能学会,那真的是个奇迹!”

“现在没钱,等我再挣几年钱,60岁了我还想出去一趟。”未来,她还想带着东东去更多地方。

来源:梦姐姐的育儿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