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分点舆情监测系统(Mediaforce)以关键词为导向,智能化、全天候实时监测、收集与分析数据。对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贴吧、问答、报刊、APP等媒体提供7X24小时的全方位舆情监测。
百分点舆情监测系统(Mediaforce)以关键词为导向,智能化、全天候实时监测、收集与分析数据。对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微信、贴吧、问答、报刊、APP等媒体提供7X24小时的全方位舆情监测。
数据统计周期:2025年8月
数据监测平台: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Mediaforce
一、引言
作为国内“新中式茶饮”赛道的代表性品牌,茶颜悦色凭借鲜明的“中国风”设计(如古典纹样包装、国风门店装修)与“原创”产品定位,自成立以来迅速积累大量消费者,成为兼具市场热度与文化标签的茶饮品牌,其“原创”理念更一度成为品牌形象的核心基石。
然而,近期茶颜悦色两次陷入较大规模的抄袭争议:第一次为其零食产品包装设计被爆抄袭方大同音乐专辑封面引发争议;第二次则是其发布的手账本被指控抄袭拼贴多位原创作者的作品,两次争议均直指品牌核心的“原创”定位,对其长期建立的品牌信任度构成严重挑战。
为厘清品牌在抄袭危机中的应对逻辑,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上述两次抄袭争议中的公关应对策略(包括响应时效、沟通内容、整改措施等)及公众反响,并重点探究第二次公关应对是否从第一次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策略制定与执行层面实现了哪些实质性的进步与优化。
经梳理分析发现,茶颜悦色第二次抄袭争议的公关应对,在响应速度(较第一次缩短数小时)、诚意表达(避免推诿话术,直接针对争议点致歉)与后续行动(提及完善原创审核机制)上确有明显改进,但受“多次抄袭”的负面印象叠加影响,此次应对未能彻底挽回品牌形象受损的局面,多数消费者仍对其原创能力持怀疑态度甚至表达已对其失去信任。整体来看,品牌的公关策略在长期信任修复、原创体系建设的沟通深度上,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二、两次抄袭事件回顾
(一)第一次抄袭事件回顾:外观抄袭(视觉设计抄袭)
2025年7月17日,有网友发现茶颜悦色“山胡椒油辣丝”零食包装上,女孩拿着的专辑封面与方大同《梦想家》专辑高度相似,此事迅速在网络发酵。面对质疑,茶颜悦色客服承认无联名,随后品牌方紧急下架产品,并就创意审核监管缺失致歉。
【事件脉络】
事件起因:2025年7月17日网友指出新零食封面上的专辑与方大同专辑封面高度相似引热议
品牌方首次回应:2025年7月17日下茶颜悦色于7月17日下午在社交平台评论区首次回应争议,称“正在全面下架该产品”,并承认“创意审核流程中的监管缺失”。
产品下架确认:2025年7月18日 茶颜悦色通过媒体采访和官方客服渠道进一步确认“已全面下架产品”。
【争议焦点】
被指直接挪用专辑封面的视觉语言,缺乏原创性。零食包装和专辑封面几乎一致。
(二)第一次抄袭事件传播分析:品牌方回应日声量达峰,主传播渠道为微博
7月17日00:00-7月22日23:59,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共监测到茶颜悦色抄袭方大同专辑封面舆情信息约8818篇次,共覆盖122家媒体。
根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自7月17日起#茶颜悦色被曝设计与方大同专辑相似#相关话题讨论热度持续走高。7月18日茶颜悦色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致歉,承认审核流程存在疏漏并宣布全面下架该产品后,迎来传播高峰。
传播渠道主要为微博、网站、短视频,占比分别为59.90%、22.20%、9.30%,其他渠道占比较低。
第一次抄袭事件声量趋势图
第一次抄袭事件声量渠道分布图
(三)第一次抄袭事件舆情发酵:内容聚焦是否抄袭、营销行为和侵权界定
在监测周期内,相关话题在微博、新浪、搜狐三大平台累计上榜 3 次,总上榜时长达 6.34 小时。
从舆论焦点来看,网友讨论主要围绕两大核心方向展开:一是茶颜悦色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以及对抄袭范围的界定;二是茶颜悦色相关营销行为的合理性,及其引发的争议点。
在专业视角层面,专家结合著作权侵权的法定界定标准,对茶颜悦色是否构成侵权展开分析;媒体则聚焦品牌管理维度,对此次抄袭事件进行解读,其中部分媒体已针对该侵权相关事件发布相关报道。
热搜展示
网页评论内容分布
【媒体评论】
极目新闻:消费者不会永远为“不小心”买单。与其事后灭火,不如好好补上法律常识与创作边界的必修课,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创作,以真诚之态面对市场,才能走出“翻车—道歉—再翻车”的怪圈,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尊重。
【专家评论】
上海兰迪(广州)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律师孔云飞:产品包装上使用了专辑封面,虽不是音乐版权,但可能构成美术作品,美术作品的使用同样需要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在通常情况下,方大同音乐专辑的封面设计可以算作是独立的美术作品。只有在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下,才可不经授权使用,如为个人学习、评论、新闻报道等,但商业盈利目的不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从法律视角看,判断相似度主要看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会从构图、色彩、元素排列、整体视觉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如果茶颜悦色的包装在这些方面与方大同专辑封面高度雷同,且这种相似并非巧合或通用设计,则构成侵权。
(四)第二次抄袭事件回顾:复合型外观抄袭(外观抄袭与组合抄袭)
2025年8月22日,茶颜悦色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推出「活在爱里面」联名手账本,产品迅速售罄,二手平台甚至出现溢价销售。次日,多位博主在小红书等平台指控手账本设计抄袭,24日,茶颜悦色发文承认未经授权挪用设计,已第一时间联系作者道歉并下架产品。
【事件脉络】
事件起因 2025/8/23 茶颜悦色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在8月22日推出「活在爱里面」联名手账本。8月23日多位博主在小红书等平台指控茶颜悦色联名手账本设计抄袭。
品牌方首次回应 2025/8/23 晚上 茶颜悦色官方于8月23日晚上在其中一位涉事博主“废画三千”的评论区回复称“我们很重视,也在迅速自查了解情况中”。
品牌方正式回应 2025/8/24 茶颜悦色于8月24日下午在社交平台官方账号发布道歉声明。
【争议焦点】
质疑茶颜悦色将不同创作者的作品拼凑成商品。
(五)第二次抄袭事件传播分析:品牌方回应日声量达峰,主传播渠道为微博
8月22日00:00-8月25日23:59,百分点舆情洞察系统共监测到茶颜悦色手账本抄袭舆情信息约23409篇次,共覆盖220家媒体。
根据舆情监测数据显示,自8月23日起#茶颜悦色抄袭#相关话题讨论热度持续走高。8月24日茶颜悦色发布长篇致歉声明后迎来传播高峰。
传播渠道主要为微博、网站、短视频,占比分别为54.30%、31.70%、6.50%,其他渠道占比较低。
第二次抄袭事件声量趋势图
第二次抄袭事件声量渠道分布图
(六)第二次抄袭事件舆情发酵:话题多热度高,内容聚焦抄袭、营销与知识产权
在监测周期内,相关话题于微博、新浪、小红书等 9 个平台累计上榜 22 次,总上榜时长达到 75.79 小时。
从讨论维度来看,网友核心关注点集中在两大方向:一是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二是营销行为的合理性及争议点;而专家则聚焦知识产权保护层面,针对抄袭事件展开专业评论。事件发展期间,部分媒体围绕 #茶颜悦色 抄袭 #、# 茶颜悦色 致歉 #、# 茶颜悦色回应再抄袭质疑 #等话题,发布了系列相关报道与评论内容。
热搜展示
网友讨论方向分布
【专家评论】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
对原创能力和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才是品牌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新茶饮已经从初代的“跑马圈地”走向品牌化竞争。未来,谁能在口味、文化表达、审美设计、供应链效率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谁才能笑到最后。
非遗传承人、茶文化学者周重林:
国风不是“免版权素材”,更不是“抄袭的保护伞”。
(七)两次抄袭事件对比:第二次抄袭事件性质更严重、舆论关注度更高
【总结】
两起争议皆源于抄袭:第一次是单作品整体视觉挪用;第二次则挪用多位博主设计并拼接,范围更广、性质更恶劣。与首次相比,第二次事件舆情传播更广、热度更高、持续更久,网友评论还涉及设计师责任、行业抄袭问题及茶颜悦色品牌形象。
三、公关应对分析
(一)第一次公关应对分析:品牌方应对方案缺乏诚意,多数消费者称对其失去信任
茶颜悦色虽下架涉事产品,却未发布正式致歉声明,既未向已逝的方大同表达歉意,也未说明后续处理方案,此举被消费者视作缺乏诚意,多数消费者更是直言已对其失去信任。
应对策略拆解:冷处理方式应对
回应时效性:热议出现到首次回应未超12小时
回应渠道:社交平台评论区回复
回应内容:下架产品+因监管缺失道歉
“非常感谢小主的关注和反馈,真的很抱歉给大家带来不好的体验,在收到顾客反馈后,正在全面下架该产品中,对于我们在创意审核流程中的监管缺失,郑重地向各位道歉,非常感谢大家指出错误,我们会立即改正的,也欢迎大家有问题持续跟我们反馈。”
核心信息:承认错误+道歉
具体行动:下架产品
(二)应对效果与舆论反馈:大多数消费者持负面态度,认为茶颜悦色的回应缺乏诚意
KOL反馈:在茶颜悦色因零食包装设计侵权方大同《梦想家》专辑封面事件致歉后,KOL的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反映了对品牌侵权行为的批判和品牌信任的下降。
网友反馈:茶颜悦色致歉后反而引发网友广泛质疑。数据显示,78.57%网友认为其致歉缺乏诚意,既无正式声明,也未说明后续处理措施,21.43%网友直言因此对该品牌失去信任。
(三)第二次公关应对分析:公关较上次诚恳,但屡抄难获信任,仅少数认可处理态度
在本次茶颜悦色抄袭事件中,其公关应对相较此前明显更显诚恳,态度上多了几分正视问题的姿态。但受品牌方屡次陷入抄袭争议的影响,消费者对其信任基础已严重受损,目前多数消费者明确表示不再信任该品牌;仅有极少数KOL及网友,对此次道歉的态度给予了有限认可,整体舆论反馈仍以负面为主。
应对策略拆解:以积极姿态直面本次危机
回应时效性:出现抄袭指控到首次回应未超8小时,正式回应未超过24小时
回应渠道:社交媒体评论区、社交平台官方账号
回应内容:评论区回应+官方账号道歉声明
“非常抱歉大大老师,这边收到您的反馈,我们很重视,也在迅速自查了解情况中,希望能够尽快和您取得联系麻烦老师看下私信。”
核心信息:承认未经授权挪用,向消费者、原创作者以及合作方道歉,与原创作者积极沟通,承认管理漏洞,发布后续整改计划。
具体行动:下架产品+正式发布道歉信
应对效果与舆论反馈:整体反馈仍以负面态度为
KOL反馈:对于茶颜悦色的回应,KOL的态度和评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多数KOL反映了对品牌侵权行为的批判和对整改措施的质疑,个别KOL对茶颜悦色的处理态度表达认可。
网友反馈:数据显示,多数网友直言因此对该品牌失去信任并质疑其道歉行为实为作秀,部分网友提及品牌方仍欠方大同一个道歉,另有部分网友担忧品牌文化价值,仅少部分网友认可其道歉态度。
网友评论方向分布
(四)两次公关应对对比:二次道歉响应诚、反思深,获部分消费者认可
【总结】
两起抄袭事件的公关应对中,第二次尽显更成熟的危机处理思维。
其一,响应时效大幅提升,先迅速对接涉事博主,再快速发布正式致歉声明,远超首次的迟缓反应;其二,回应态度更诚恳,明确承认内容挪用并致歉,而非首次的简单表态;其三,传播渠道更聚焦,选择官方微博发布声明,比首次仅在评论区回复更显重视;其四,认知深度升级,从初次的浅层致歉转向深刻反省,还明确提出成立专项小组自查、加强内部培训等改进计划,首次则无相关安排。最终,第二次的道歉行为与态度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
四、总结与启示
【总结】
在7月抄袭方大同专辑封面事件与8月手账本抄袭事件中,茶颜悦色的公关表现进步。
第一次抄袭风波后,茶颜悦色仅下架产品、简单致歉,未能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公关应对显得仓促且缺乏深度,消费者信任流失。到了8月手账本抄袭事件,茶颜悦色的公关有明显进步,态度更为诚恳,迅速承认“部分未经授权的挪用”,第一时间与原创作者联系沟通,部分设计还取得了授权;行动上也更果断,宣布成立调查小组自查自纠,对推进中的内容二次审核。
然而,其仍存在不足与遗留问题。屡次陷入抄袭争议,已严重透支品牌信任度,即便当下公关手段改进,也难以完全弥补消费者心中的信任裂痕,品牌形象受损严重。
【建议】
短期:设立专门舆情监测岗位,利用大数据舆情监测工具,24小时监控全网对品牌的讨论,尤其关注与抄袭相关的新话题。对于已承诺的整改措施,制定详细执行时间表,公开透明推进,比如调查小组每周发布自查进度报告,及时公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结果,用实际行动重建消费者信任。
长期:优化公司管理制度,如设立独立的创意审核部门,配备专业法务人员,对每一个设计创意从初稿到终稿进行多轮审核,杜绝侵权风险。建立创意素材库,鼓励设计师原创,同时规范素材使用来源,对外部借鉴素材做好版权登记与授权管理,从创意流程源头筑牢“原创”护城河。
另外建议品牌方将媒体关系维护纳入危机应对核心策略,在第二次抄袭事件中,部分热门话题由媒体发起,这一现象凸显了媒体在舆论发酵中的关键作用。日常可通过定期沟通行业动态、提供真实品牌故事素材等方式,与媒体建立信任基础,避免信息差引发的误报。事件爆发时,应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核心媒体,坦诚说明抄袭调查进展与整改方案,而非被动回应。同时,针对媒体发起的相关话题,可适度参与理性讨论,传递负责任的品牌态度,借助媒体公信力引导舆论走向,减少负面情绪扩散,避免危机进一步升级,从而更好地守护品牌声誉。
【启示】
对于高度依赖品牌形象和创意的新消费品牌而言,茶颜悦色案例警示重重。
新消费品牌在追求热度、快速推出产品时,切不可忽视版权与原创,一旦陷入抄袭争议,品牌辛苦积累的形象将毁于一旦。
一套有效的危机公关机制,速度是关键,在事件曝光初期迅速发声,掌握舆论主动权;诚意不可或缺,真诚致歉、承担责任,而非推诿逃避;行动则是核心,落实整改、完善机制,向公众展示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
只有兼顾速度、诚意与行动,新消费品牌才能在危机中妥善应对,维护品牌声誉。
来源:百分点舆情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