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绘工笔,交响写山河——捷克诗韵XAVIAN Concerto落地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09:26 2

摘要:若把Hi-Fi器材比作中国书画,那有些组合是匠气十足的“院体画”,规矩有余却少了灵韵;有些是野趣横生的“文人画”,意境虽好却欠了扎实与工整。当然,HiFi音响系统,从音源到功放再到音箱,每一件器材都重要,而在单件器材十万以下,似乎作为系统口舌的音箱更为重要一些

原创 陈建华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5年09月07日

若把Hi-Fi器材比作中国书画,那有些组合是匠气十足的“院体画”,规矩有余却少了灵韵;有些是野趣横生的“文人画”,意境虽好却欠了扎实与工整。当然,HiFi音响系统,从音源到功放再到音箱,每一件器材都重要,而在单件器材十万以下,似乎作为系统口舌的音箱更为重要一些。音响系统的搭配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不同品牌声音哲学的碰撞与融合,犹如中国书画作品,笔墨纸砚固然重要,却不是越贵的越好,而是适合书画家想表达的意境,可发挥书画家最佳状态的笔墨纸砚最好。

可当捷克诗韵XAVIAN Concerto落地音箱“撞上”德国爱因斯坦EimstEin新一代“黑影”合并机,我突然觉得,这哪是器材搭配?分明是明代山书画大师张宏《栖霞山图》,此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张宏融合元四家与北宋李郭风格,开创独特山水画风,形神俱佳,散聚得宜。一笔是诗韵的“木骨声魂”,笔力峭拔;一笔是爱因斯坦的“精准墨韵”,墨色湿润;晕染开来,层峦叠嶂、秋壑深邃;峰峦起伏,烟波浩渺,满卷都是诗画音乐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气韵生动,皆具天然逸趣。

从意大利乐魂到捷克匠艺

要聊Concerto,先得扒一扒诗韵XAVIAN的“老底”——这品牌的故事,活脱脱一部“跨界匠人传”,比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还多几分曲折趣味。1996年,一个叫Roberto Barletta的意大利人,揣着满脑子的音乐执念,跑到捷克霍斯提维采扎了根,一手创办了诗韵。别以为这是“外国人闯异乡”的偶然,Roberto的“声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结下了:1984年,还在音乐世家里泡着的他,就手痒做了第一对音箱,那股子自己动手造声音的劲头,像极了王冕少年时躲在庙里画荷花,不管不顾只追心头好;1989年,他设计的甲类音频放大器一亮相就惊艳业界,活脱脱“初出茅庐的唐伯虎,提笔就惊了江南文人”。

在意大利音响圈摸爬滚打五年后,Roberto偏要“跨界”去捷克——这一步棋,如今看简直妙绝!捷克是什么地方?是出水晶、出精密机械、连工匠都带着“强迫症”的国度,就像古代的徽州,一砖一瓦都透着“慢工出细活”的较真。诗韵在这儿扎下根,从设计、测试到组装,全在捷克总部手工完成,元器件只挑捷克本地、欧盟或丹麦的好货,那股子“不凑活”的劲儿,堪比文徵明写小楷,一笔一画都要跟自己较劲。

2011年,捷克著名扬声器设计师David Hyka的加入,更是给诗韵注入了“米家山水”的灵气——David懂技术,更懂“声音的意境”,他跟Roberto一搭档,就像沈周遇上唐寅,一个夯实“骨”,一个勾勒“韵”。如今的诗韵,产品线早已枝繁叶茂,可不管哪款箱子,都带着一股子双源基因:意大利人的浪漫乐感,让声音有“情”;捷克人的精湛匠艺,让声音有骨。就像一幅好的工笔重彩画,既有细腻的笔触,又有扎实的功底,缺一不可。

Concerto每一处设计都是“笔墨章法”

初见诗韵Concerto落地箱,我差点以为是哪位木匠大师的作品——这哪是音箱?分明是一件会发声的“红木摆件”!它那笔直棱角的长方体箱体,用MDF中密度板材打得结结实实,像极了李公麟画里的“铁线描”,线条刚劲却不生硬;外饰的胡桃木、玫瑰木真木皮,每一道木纹都带着自然的肌理,就像中国山水画里的各种组合皴法,看似随意,实则藏着岁月的温度;要是选高光黑或高光白漆面,又成了仇英的工笔仕女图,精致得能映出人影。

可别被它的“颜值”骗了——这箱子的“里子”,比外表还讲究,每一处技术都像中国画的章法,藏着大学问。先说单元配置,三单元三分频、底部倒相孔设计,活脱脱“三笔定乾坤”。26mm的高音单元是“启功体”,用手工浸渍的丝绸做半圆顶,振膜轻得像蝉翼,却有超高铁机电稳定性。你想想,启功先生写启功体,笔锋细却有筋骨,这高音单元也是如此,纤细却不单薄,能把高频里最细腻的“飞白”都描出来——就像画里的云纹,看似淡淡的,却让整个画面都活了。

181mm的中音单元和227mm的低音单元,对于一对中型落地箱来说,算是大口径了,全用Kevlar振膜,这振膜材质简直是音响界的“狼毫笔”!刚性足得能抗住大动态,失真却低到几乎听不见。中音用它,像董源画“点苔”,一落笔就有“肉感”,人声、弦乐的醇厚感全托得住;低音用它,像范宽画山石,一皴一擦都有重量,下潜深却不浑浊。最妙的是,这Kevlar振膜还带着点木头味——不是那种刻意的“闷”,而是像老红木家具的气息,温润、自然,一听就知道是“懂实木乐器”的主儿。

要是说单元是“笔墨”,那“镜相低频技术”就是“留白”,是Concerto最绝的一笔!低音单元被放在面板底部,借地面反射增强低频量感,这招像齐白石画虾——“以水为虚,以虾为实”,地面反射的低频就是“水”,看似无形,却让低音更显饱满;箱体底部正中的大口径倒相孔,配着底座两侧的弧形通风口,让低频能量向四周弥散,又像张大千画中的云雾,慢慢散开,不轰头、不压迫,却让整个声场都有了“空灵感”。还有那高度可调的底座,简直是“画龙点睛”,不管地面平不平,都能让箱子稳稳当当,像画轴必须装裱得周正,才能显出画的好。

分频器也超级讲究,用的是Jantzen和Mundorf的好元件,贵精不贵多——“少即是多”的智慧,像八大山人画鸟,寥寥几笔,却神韵十足。少而精的元件,让分频效率更高、工作更线性,灵敏度飙到94dB,分频点设在250Hz和2500Hz,全频段衔接得像流水一样顺畅,且容易搭配音箱,箱体与低音单元口径虽大,却容易推,几十瓦的晶体管合并机即可推得生龙活虎。

“黑影”合并机:德国精工的“墨锭”

聊完诗韵这“毛笔与宣纸”,再说说爱因斯坦“黑影”合并机这“墨锭”——德国货的脾气,向来是“精准到骨子里”,像徽州高级墨锭,每一块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半点不含糊。“黑影”合并机的核心技术,说起来不复杂,但每一项都透着较真。它的功率虽然不大,只有八十多瓦,声音控制力惊人,像压得住画面的墨色,黑中有黑,层次分明。不管诗韵Concerto落地箱重放的音乐能量多强,它都能稳稳托住;爱因斯坦新一代“黑影”合并机电路设计追求极简,少了多余的干扰,像倪瓒画山水,删繁就简,只留最核心的笔墨精神;元器件筛选严格到“变态”,每一个电阻、电容都要过好几道关,造就爱因斯坦出色的驱动力与声音宁静度。

简单说,这台合并机就是“精准的代名词”——但它精准中富有情感有声音厚度,不抢戏,不添乱,只做“最好的传声筒”,把诗韵Concerto的潜力全给激活了。就像好的墨锭,落在宣纸上不洇墨、不褪色,只把笔锋的每一处细节都精准呈现,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人声器乐诠释,每首歌都是工笔重彩

先听姚璎格最新粤语碟《粤•无双》,她以醇厚磁性的女中音,重新演绎张德兰、陈百强等歌手的经典粤语歌,嗓音如上好丝绸,细腻温润,与诗韵Concerto的“木头味”堪称绝配。播放《情义两心坚》时,姚璎格的中频细腻如王叔晖工笔仕女图,发丝、衣纹般的细节拉满——气息流转似仕女衣袂飘动,看得见丝线纹路;嗓音暖意像仕女脸上的淡胭脂,透着自然红晕;唇齿音的细微摩擦,如发间珠钗精致不刺耳。唱到《沉默是金》,Concerto的中音圆润裹住人声,高频略暗但泛音如云雾悠远,低频铺垫似山石沉稳不抢戏,整张专辑听着如品温茶,越品越有味道,难怪说“姚璎格的歌,要配懂木头的箱子”。

再换毛阿敏《凌云志》专辑,这是她十二年磨一剑的流行与京剧融合之作。作曲家孟庆华打破调性差异与风格壁垒,录音师李小沛用700万的Neve 88RS纯模拟调音台,搭配DPA4006、Neumann U87等话筒,实现京剧韵味与流行质感的无缝衔接。在爱因斯坦“黑影”合并机驱动下,Concerto声场开阔惊人。毛阿敏声音气质自带一股“大气磅礴”的劲,像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一展开就有“势”。

那富有质感、情感与张力的音色令人感动得快落泪。毛阿敏在《智斗》中反串男角,中频的厚度恰到好处,像画中的碧水,清澈却有“深度”。这套系统也将角色的狡黠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乐器层次、管弦乐与戏曲主奏乐器的交织,非常有立体感。而管弦乐器与中国传统乐器的演绎像画里的青山,饱满、深厚,却不浑浊。

齐秦早期作品的《空白》——这首歌里的齐秦,还带着点“桀骜不驯”的少年气,嗓子清澈,尾音略带青涩和沙哑,情感中带着忧郁。诗韵XAVIAN Concerto落地音箱不会因为中音单元口径大、低音能量充沛而抹掉齐秦带与生俱来的高贵感,这种高贵感的实际上很难诠释,多一分厚度失去微弱的青涩细节,少一分厚度则唇齿音过多。而Concerto落地音箱与“黑影”合并机搭配之下,齐秦的嗓音特质被诠释得恰到好处,像冬天里的阳光,明亮却不灼人,像倪瓒的山水,幽秀旷逸,简淡却有风骨,却让整首歌有了“空灵感”。

用Concerto落地音箱听齐秦,仿佛可以穿越回四十年前,触摸到齐秦温柔细腻的内心世界。这种孤寂中泛发出的温暖情感,苍茫而遥远,温润中透着冷冽。突然懂了为什么有人说听齐秦的歌,要配懂得克制的箱子,Concerto不抢戏,不夸张,只把最真实的内心独白呈现在面前,这才是真本事!

大写意山水画里的“雷霆万钧”

说到交响乐里的“发烧碟天花板”,必须得提《无敌天碟 Tutti!》——说它是发烧友人手一张的检验神器,那真是半点不夸张!你听听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里面的打击乐跟下狂风骤雨似的,噼里啪啦能把空气都震出波纹;再看第八首布鲁克纳《第九号交响曲》,打击乐跟管弦乐往一块儿凑,那动静叫一个“神仙打架”,动态猛得像脱缰野马,简直是给音响系统出的魔鬼考题。

起初还担心,几十瓦晶体管合并功放配9英寸低音的Concerto,怕是“鸡蛋碰石头”——毕竟它倒相孔朝地、低音单元贴地,虽能借地面反射攒低频能量,可面对《无敌天碟》的极低频,难免怕满屋子驻波。结果Concerto狠狠“打脸”,94dB灵敏度堪称“节能王者”,35平空间里,动态瞬时100dB仅需4瓦,偶尔冲破110dB也才40瓦。因此用八十多瓦的“黑影”推Concerto播《无敌天碟》,那叫一个“收放自如”!尤其是播里面那段“爆棚名场面”——就说《火鸟》里“魔王降临”那段,定音鼓“咚!咚!”两下闷拳似的砸下来,紧接着铜管乐器“嗷”一嗓子往上冲,管弦乐组像急雨般跟进来,低频还算干净,没有前担心的驻波灾难。

要是把Concerto声音听感这听觉上的“动态暴击”,比喻到视觉艺术里,那必然得提黄宾虹的大写意山水——老爷子的画简直是用笔墨炸出山河气势,雷霆万钧,狂放却不失控,墨色浓淡跟《无敌天碟》的动态似的,一会儿“焦墨如定音鼓沉底”,黑得扎实有力;一会儿“留白似弦乐轻飘”,朦胧透气,浓淡之间还藏着“飞白”的留白,有“呼吸感”。更意外的是,这还是没装脚钉的状态(包装箱里没找到),可Concerto的大动态、强能量感丝毫不藏,播“变态爆棚”曲目时,规模感直接“越级碰瓷”更大箱体音箱。

结语

捷克诗韵Concerto落地箱,如果对它声音的全面总结,恰似兼工带写的山水画,以“声”作笔墨,勾勒出层次丰盈的听感画卷。它诠释人声时,中频细腻如画卷中江岸林木,每处气息流转、唇齿细节,都像工致的枝叶纹理,清晰却不锐利;“木头味”裹着暖意,如淡墨晕染的山石,温润不抢戏。播放大动态交响,又似画卷里的远山叠嶂,极低频下潜如深谷沉厚,动态起伏像江面云雾聚散,虽箱体不大,却有“咫尺显千里”的开阔气势,把音乐的“骨”与“韵”,都藏进这“声之山水”里。

诗韵Concerto落地箱是款“懂平衡、有韵味”的音箱,在如今欧美一些名牌产品同等规模动辄十多万以上的售价,Concerto落地箱显然更克制更显性价比。它的音色好听,声音调性恰到好处,也很好搭配功放,在我们杂志社甚至用一台一万多的国产300B合并胆机推它,都有非常超值的声音体验。

这次南京威虹发货过来忘了附上原装脚钉是一个遗憾,但即使无脚钉时已有亮眼表现,可以推测,搭配原装脚钉后,它在低频层次和中高频透明度上还能再上新台阶,整体潜力更值得期待。

来源:新音响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