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的四大着力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8 09:47 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功能,其有效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导、输送、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功能,其有效性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基于此,高校应当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更新话语理念、优化话语内容、转变话语方式和创新话语载体等方面着手发力,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性发展。

一、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关系到话语活动的效果及价值,更新话语理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关键。

立足现实,树立平等对话理念。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常带有权力色彩,教师拥有话语主导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难以形成对教育目标的共识和认同。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话语信息日益开放,大学生往往优先掌握信息资源,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重新定位话语格局,树立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主动将学生引入对话场景,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话语环境,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关注受众对象,树立人文关怀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与发展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这意味着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更要深入把握其思想动态与心理状况,以此构建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的教育话语体系,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满足学生成长需要。情感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困惑、观点和诉求,并通过倾听和理解建立起信任关系,帮助学生获得情感认同和归属感。同时,面对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教育者需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心理疏导工作,依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助力其全面健康成长。

坚持正确导向,树立话语共生理念。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相应地,对其进行表达的话语体系也变得更加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其他话语之间并非孤立隔绝的关系,教育者应当用开放性的眼光和视野洞察国际国内发展局势,主动了解并有选择性地借鉴吸收其他话语体系中的有益成分,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热点问题,促进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与共生。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资源,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资源。要以科学的态度审视传统文化,从中提炼契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元素。这包括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汲取其话语精髓和思想精华,使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有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增强话语感染力和亲和力。

充分诠释时代话语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是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中国理论的时代精华,也是新时代中国最鲜明的思想旗帜、最响亮的时代话语。高校应在深入阐释这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分析社会发展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

有效拓展网络话语资源。高校教育者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关注网络舆论热点和网络意见领袖观点,将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话语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以增强话语吸引力,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网络语言,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别能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发展。

三、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

话语表达的核心在于有效传递知识、思想和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实效性,必须主动调适和转变原有的话语方式,采用更契合大学生认知特点、更具吸引力和接受度的话语来传递教育内容。

表达生活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有时显得抽象、枯燥,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和当代大学生对信息趣味性、生动性的多元需求。破解之道在于将理论话语、政治话语有效转化为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大众话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生活化语言阐述深刻道理,例如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形象说明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否合适,其人民最有发言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习借鉴运用简朴、通俗的语言表达深邃思想,使思政话语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与说服力,从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表达故事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教育者的基本能力,也是提升话语感染力的关键。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和筛选社会生活中富有启发性、体现时代精神的故事素材,用生动叙事传递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将抽象深奥的理论进行故事化表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故事化表达必须遵循真实性、时代性等原则,确保所选故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导向和道德标准。

表达生动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形象的修辞,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教育内容的深度内化。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用“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生动地阐述了青年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的危害。同时,生动化表达需要精准恰当,与教育内容的深度和严肃性相结合,以维护话语内容的权威性和可信度,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教育的核心理念。

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载体

话语载体肩负着传递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借助现代媒介的多样化传播渠道拓展话语传播空间,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

一要深化实践载体。要完善第二课堂活动机制,将实践活动作为课程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一方面,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理论宣讲、教育帮扶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使话语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话语的力量,增进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

二要引入新型话语传播媒介。教育者应摒弃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法,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借助短视频、直播和互动式教学等多样化的形式,将抽象的政治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视觉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机制,掌握网络教学资源,并学会运用网络热词、表情包等网络话语表达技巧,以减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隔阂,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针对性。

三要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优势。高校应坚持差异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原则,大力培育和创作优质网络文化作品,建立健全作品质量的评价体系,确保传播的内容能够有效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要深挖新媒体传播潜力,实现内容的精准推送,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扩大话语覆盖面和影响力。尤为关键的是,必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完善监管机制,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筑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防线,确保网络环境安全、文明、高效运行,有效防止不良信息传播。

【作者:卢保娣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郑州大学)2024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开放课题《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ZZUKFYB202403)、2026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6-ZZJH-237)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大河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