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日子为几例焦虑症患者实施了FMT。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对他们的内心焦灼感及因此而产生的躯体化症状及行为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分享给大家。
您是“焦虑障碍”,还是紧张?
近些日子为几例焦虑症患者实施了FMT。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我对他们的内心焦灼感及因此而产生的躯体化症状及行为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分享给大家。
一、焦虑障碍的定义
指过度、持续的紧张/担忧或恐惧,难以自控,并已影响学习、工作、人际或睡眠。不同亚型(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社交焦虑、特定恐惧、分离性焦虑、疾病焦虑等)以不同情境触发,但核心是“过度威胁感 + 回避/控制行为”。
二、焦虑障碍的常见
1.情绪/认知:持续担忧、易紧张、易受惊、灾难化思维、注意力难集中、易怒、对不确定性难以忍受。
2.躯体症状:心悸/心跳加快、胸闷或气短、出汗、手抖/肌肉紧张、头晕、麻刺/发麻、胃肠不适(反酸、腹胀、腹泻/便秘)、频繁小便、头痛、疲劳。
3.行为:回避(社交/开会/乘坐交通工具等)、反复检查与求安心(不停搜信息/问人)、安全行为(随身带药水、靠门坐等)。
3.睡眠: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噩梦或惊醒。
三、不同类型的“典型场景”
1.广泛性焦虑(GAD):对多领域“事事担心”,≥6个月,多数日出现,常伴肌肉紧张/睡眠差/易疲劳。
2.惊恐障碍:反复突发的“惊恐发作”(几分钟内达到高峰的强烈恐惧 + 心悸、窒息感、胸痛、濒死感等),并对再次发作持续担心或出现回避。
3.社交焦虑:在被评价的场合(发言、吃饭、面试)明显恐惧与回避,持续≥6个月。
4.特定恐惧:对特定对象/情境(乘机、注射、血、动物、高处)强烈恐惧与回避。
5.疾病焦虑(健康焦虑):对患重病的过度担心,反复求医/查体或反复自查、搜寻证据。
6.儿童/青少年:表现可偏向“分离性焦虑”、上学回避、腹痛/头痛等躯体诉求。
四、焦虑症与“正常紧张”的区别
1.持续时间更久、出现更频繁(常≥数周至数月)
2.难以控制,明显影响功能(工作效率下降、关系紧张、避免外出/上班)
3.常伴明显躯体症状与回避行为
4.自我安慰或短暂休息难以缓解
五、需要尽快就医/评估的信号
1.突发胸痛、持续气短、晕厥(需先排除心肺等急症)
2.反复或加重的惊恐发作
3.有自伤/自杀想法或计划(请立刻联系当地急救电话或危机干预热线,并告知身边可信任的人)
4.焦虑已明显影响学习/工作/人际或伴发抑郁或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