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抱怨国防部这个名称“听起来不妥”。他进一步表示,“国防部——我不希望只是防御。我们需要防御,但同样需要进攻”。
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具有标志性的行政令,甚至让前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抨击“这一决定是种倒退”。
早在8月25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就抱怨国防部这个名称“听起来不妥”。他进一步表示,“国防部——我不希望只是防御。我们需要防御,但同样需要进攻”。
他补充说:过去它被称为战争部,听起来更有气势。而且你们也知道,我们赢了一战,赢了二战,赢了所有战争。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防部的前身可追溯至1789年成立的战争部。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将军队管理中央化,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国家安全法》,将军事指挥权统一交由新成立的“国家军事机构”。
直至1949年,美国再次修订《国家安全法》,将“国家军事机构”更名为“国防部”。
9月3日,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福克斯新闻上说,“正如总统所言,我们不仅仅是防御,而是进攻”。“战争部”听起来更有力,更符合美国的实力定位,他说。
9月5日,就在特朗普签署总统令后,现任“战争部长”赫格塞思进一步表态,“我们要最大化杀伤力,而不是不温不火的合法性”“我们要暴力效果,而不是政治正确。我们要培养战士,而不只是捍卫者。”
然而对于熟悉特朗普的人来说,他的“骚操作”可不是一拍脑袋就做出的决定。
早在今年3月,赫格塞思就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起过投票,邀请网民发表有关国防部新名称到底是“国防部”还是“战争部”的投票。
最终结果显示,有超过20.3万名美国网友参与这项投票,其中54.3%的投票者支持使用“战争部”这个名称。甚至马斯克也回复帖文称:“战争一词更准确。”
种种迹象表明,特朗普想改国防部的名字已经“蓄谋已久”。
改名消息发布当天,五角大楼的官方网站已将域名从defense.gov更新为war.gov。社交平台上的官方账号也同步更名,头像徽章、标题栏全部焕然一新。
不过改名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换牌子”。根据美国法律,联邦政府部门的正式命名必须由国会通过法案批准决定。一位熟悉相关讨论的人士称,白宫也正寻求其他不需要国会投票的替代方案。
总统行政令只能赋予“次级称谓”的使用权限。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一点。“我认为这传递了胜利的讯息,真正传递了力量。”特朗普在签署行政令时说。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及该部门将被授权在官方信函、公开沟通和正式仪式中使用“战争部长”“战争部”等名称。
同日,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首席民主党议员珍妮·沙欣在微软全国广播公司(MSNBC)节目中说,“总统与国防部长耗费时间精力在这种事情上,而非聚焦于现役部队战备状态,分明是想转移国内其他矛盾的注意力。”
美国媒体还援引数据称,在拜登政府时期,美国曾耗资超过6000万美元发起军事设施的改名行动,而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又推翻了这项工作。
同时更换国防部的各种官方标识、信纸和出版物,以及各种军事文件、合同、资料等文件需要大量人手和精力,既花钱,又费人。
根据五角大楼初步估算,这项更名行动影响超过70万处设施、数十万个合同文档、几十个军种和下属单位的行政系统。每一份合同、每一张信纸、每一个徽章,甚至士兵的军装、基地的门牌、社交媒体的签名栏,全都要修改。
不仅如此,改名还波及到国防部的承包商体系。五角大楼与全球40多个国家签有军事合作合同,更名意味着这些合同文本也必须重新审核、签署,甚至重新谈判。
而让许多政客愤怒和沮丧的是,为了这个“面子工程”,就要耗资十亿美元。
国防部改名也在释放着一种“危险”信号。
《今日美国报》4日报道称,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在历史上把“战争部”更名为“国防部”,部分原因是旨在传递美国在世界进入核时代后将更专注于防止战争的信号。
而如今,现任美国政府一边把自己塑造成多场国际冲突的“和平缔造者”,一边又在展示美国军力的强大并恢复“战争部”的旧称,这“颇具讽刺意味”。
对于这项行政令,多家媒体则迅速报道,将其作为“美国战略激进化”的证据。
这对美国的软实力是一种打击。但特朗普及其助手对此并不在乎,他们也推出过其他措施,例如:关闭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禁播“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电台”、削减国务院数十亿美元对外援助预算
这套操作的逻辑非常清晰:削弱软实力,强化硬实力。
“国防部”这个名称,是杜鲁门政府为了适应冷战背景下“威慑至上”战略而设计的。意在体现“威慑至关重要”的时代特征,毕竟一旦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战争,可能会导致地球毁灭。
如今,特朗普打破了这一设计,让美国历史“倒退”。
“战争部”这个称呼,它让美国不再为“防御”辩解,而是直接把“进攻”挂在门牌上。
“我们要进攻,而不是防守。”特朗普的这句话,或许才是这场更名风波的真正注脚。
国防部的“不复存在”,意味着美国从一个维持秩序的角色,转向一个主动出击、破坏规则的角色。
更名不过是开始。无论特朗普是为了拉高支持率还是真的为了“进攻”,都向世界传递出了“危险”的讯号。
美国也许正走上一条不同于过去80年的道路,而这一切,都从一块门牌开始。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