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经常听同事说他们公司保安换人特别快,问了才知道现在好多企业的工人都是从劳务公司招的。说是这样能省人力成本,可实际到手工资总比企业开的价低一大截。我表哥就在建筑工地当保安,工资条上明明写着月薪3000,可建筑公司招标文件里保安费都标到6000多了。这种差价到
最近经常听同事说他们公司保安换人特别快,问了才知道现在好多企业的工人都是从劳务公司招的。说是这样能省人力成本,可实际到手工资总比企业开的价低一大截。我表哥就在建筑工地当保安,工资条上明明写着月薪3000,可建筑公司招标文件里保安费都标到6000多了。这种差价到底哪里去了?
举个例子,去年我们学校食堂安保招标,中标价格每年180万。算下来20个保安一个月该有15万,可每人到手工资才不到3000。中间那十万块差价,说是什么管理费、税费,可劳务公司连张办公桌都没给我们保安队摆过。更离谱的是有些保洁大姐每天干12小时,工资还不到200块,说是要给他们交保险。可我去社保局查过,企业根本没给这些老人缴过一分钱。
现在好多企业都玩这套把戏。快递站找的送件员、超市的理货员、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都是通过劳务公司来的。中介收企业的高价,再扣掉一半发给干活的。有次我帮老张递材料到劳动局,看见他们签的合同里写着“临时工不享受五险一金”,但同样的岗位正式员工月入能多拿1500。
听说劳务公司跟企业部门经理私下还有回扣。比如某个车间招30人,企业答应给劳务公司每小时25块。中介转手只给工人14块,剩下的钱里面还要分给企业那边的人。这种吃差价的链条,像极了以前菜市场倒卖猪肉的二道贩子。
环卫工的问题更严重。有的县城环卫招人,公开报价每人每月3500,结果工资卡到账才2000。剩下的钱说是要扣住管饭钱,但环卫站食堂根本不管饭。有工友偷偷算过,自己每天带饭省下的钱加起来,三年攒都攒不够被扣的那部分。
快递行业也一样。现在物流公司几乎全用劳务外包,说是要应对旺季用人变化。快递小哥每天送200多件,收入却跟十年前差不多。中介说这是浮动工资,可看看企业财报,配送成本年年都在涨。有次我弟弟送错件被劳务公司扣半个月工资,问公司为什么不管,他们说合同是中介签的。
最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模式在扩散。医院清洁、商场服务、甚至学校后勤也开始用劳务派遣。年轻人找工作发现,很多岗位明明需要长期上夜班值大班,合同上却写着“临时工”。有朋友在酒店打工,做了三年还是劳务身份,连春节加班费都要被克扣。
听说有些地方开始查了。某个区人社局突击抽查,发现某建筑公司的劳务名单里有30个假名字。那些工人其实早离职半年了,公司还在给他们发空头工资。原来是为了凑社保人数,实际钱都进了中介口袋。
国际上好多国家规定劳务派遣不能超过六个月。德国企业用临时工超过三个月就要转正,可这儿有些工人干了五年还挂着劳务身份。有老工人说以前国企改制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没想到现在变本加厉了。
现在街上总能看到穿不同工装的人一起干活,可工资待遇天差地别。同一车间的师傅,正式员工领4000,派遣来的才拿2500。问中介为什么差别这么大,他们说这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可企业用你们不也是为了少缴社保少给福利吗?
前几天新闻报道说某食品厂爆发纠纷,劳务派遣工要求同工同酬。老板说这是公司制度,劳务公司说这是合同约定。双方互相踢皮球,最后还是工人只能罢工才能拿到补发的钱。这种靠闹才能维权的状况,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近几年劳务公司越开越多,但工人工资涨幅却追不上物价上涨。有数据分析显示,制造业派遣工平均月薪比正式员工低30%,而劳务中介净利润率却能达到35%。这些钱到底怎么花的,没人查账。
听说有些劳务公司总部就在写字楼里,十几个人管理着几千号工人。工人受伤了他们不赔,工资拖了他们不补,全指着工人不懂法不敢告。有次老李的手被机器压伤,中介让他自己找保险公司,结果理赔要的各种证明企业都不给开。
现在连大学里的食堂阿姨、图书馆保洁都是劳务身份。有个同学的妈妈在大学打杂,干了四年还是劳务合同,寒暑假还要无薪放假。她问校长这是不是违法,领导说这是按流程来的。可按劳动法规定,用工超过一年就应该签正式合同。
最近天气热了,看见路边送外卖的小哥累得满头汗,他们的保温箱上印的全是劳务公司的logo。有同行说他们骑手每天超时罚款要扣不少,但企业把这部分成本也算作节约的开支。这些钱最后都能变成财务报表上的利润。
听说有些劳务公司开始玩新花样,把工人分成AB类。A类稍微正规点,B类连基本工资都不保底。工人想升级成A类得交好处费,不然就一直被压着用。这种潜规则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连家政服务都不敢乱说话。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都先问是不是正式编制,因为劳务派遣的坑太多。有刚毕业的学妹在劳务公司登记求职,中介说介绍成功要收20%工资做押金。这不是赤裸裸的剥削吗?可想找工作的年轻人没选择,不签还不给安排岗位。
最近看了报道,某个劳务中介被查封,查出来账面上有几百万不明资金。他们不仅克扣工资,还伪造考勤记录、虚开发票。但负责人最后只判了缓刑,罚了点钱就走了。这种案子处理这么轻,难怪中介们敢肆无忌惮。
工人们在维权群里发消息,很多人连劳动仲裁流程都不知道。有次二十多个工人集体讨薪,中介直接换了个名字继续开公司。打官司耗时耗力,工人又没钱请律师,只能默默咽下这口气。这种恶性循环什么时候能断?
现在连基层公务员招聘都在扩大派遣指标,说是节省编制。可这些社区协管员、城管辅助工,遇到问题连正式员工都比不了。他们每天风吹日晒工资却不到三千,哪天不高兴了也没人敢顶撞。
听说有地方试点强制劳务公司公开账目,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中介说这是商业机密,劳动监察也查不了太细。工人就算知道被骗了,没有证据也拿他们没办法。这种信息不对称,让劳务公司越来越嚣张。
现在连一些IT外包职位也开始低薪化,程序员也沦落到被中介剥削。有同行说他们写代码的时薪报价是劳务公司给客户的三倍,剩下的全被抽成。高科技行业都这样,其他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最近物价涨得厉害,可很多劳务工人的工资原地踏步。有个老焊工算了笔账,现在干满三十年的工资还没他当年的退休金高。这种反常现象,说到底就是有些人想方设法把成本转嫁给最底层的人承担。
现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在依赖劳务派遣,这种趋势如果持续,最后受害的不只是工人。消费市场被压低,年轻人没盼头,整个社会都会受影响。企业省下的钱进了谁的口袋,工人们又该怎么活下去?
来源:天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