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浙茶出海”十条意见来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0:18 1

摘要:统筹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主产区开展茶园宜机化改造和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技术推广。探索建立出口示范基地联合备案机制,鼓励开展有机茶园国际认证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深化跨区域合作,构建“省内备案+省外共建”原料供应体系。到2027年,全省符合国际认证的标准茶园面积达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杭州海关、宁波海关联合印发《支持“浙茶出海”的十条意见》,一起来看看~

一 、建设标准茶园

统筹相关项目资金,支持主产区开展茶园宜机化改造和生态低碳茶园管理技术推广。探索建立出口示范基地联合备案机制,鼓励开展有机茶园国际认证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场备案。深化跨区域合作,构建“省内备案+省外共建”原料供应体系。到2027年,全省符合国际认证的标准茶园面积达8万亩以上。

二、开发多元产品

深化产学研协同,推进茶叶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研发应用,构建传统茶类、新茶饮及功能衍生品协同发展体系。支持开发便捷茶产品和精深加工茶制品,培育以抹茶、原叶茶为代表的新茶饮产业,拓展茶食品、茶用品领域,推动茶出口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到2027年,全省茶叶出口额达5亿美元,出口量稳定在15万吨以上;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占茶叶出口总额比重达10%。

三、提升浙茶品质

加快制定全产业链团体标准,提升重点出口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品字标浙江农产”建设,促进国际认证互认。支持科研院所参与ISO、FDA等国际标准制修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到2027年,新增国际标准互认产品10项。

四、完善茶事服务

支持重点茶叶出口市县新建茶叶特色农事服务中心或依托现有农事服务中心拓展茶事功能,整合提供茶园管理、鲜叶分级收购、初制加工、工艺标准化指导、农残快速检测、质量追溯管理等服务。推广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出口绿茶初制生产流水线,推进标准化技术应用。到2027年,建成出口茶叶特色农事服务中心5个。

五、培优企业主体

重点培育 “专精特新”和 “链主”茶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整合资源联合拓展国际市场。到2027年,力争全省出口额超亿元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规模以上出口茶企数量增长10%。

六、打造国际品牌

用好“中国国际茶博会”等平台,深化产业链国际合作。构建 “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体系。加快培育茶叶出口自主品牌,重点培育具有国际辨识度的区域性公用品牌,支持企业创新产品设计、设立海外体验中心,培育差异化品牌。到2027年,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5个。

七、拓展全球市场

支持企业参加境外专业展会,重点开拓日韩等RCEP市场,支持新茶饮品牌国际化发展,提升名优茶出口竞争力。支持企业在北非、西欧等重点市场布局海外仓,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到2027年,组织境外推介活动10场以上,参展企业超100家次。

八、优化产业生态

建立产业联盟协同机制,完善出口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激励诚信经营。整合产融对接、政策咨询、法律支持等配套服务,提升企业出口能力。重点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出口茶叶示范基地,培育优质经营主体。到2027年,培育茶叶类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10家以上。

九、推动文化传播

深入挖掘浙江千年茶史和“海上茶路”资源,办好 “国际茶日” 浙江主场活动,推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支持建设非遗茶空间,将龙井茶炒制、径山茶宴等非遗技艺转化为出口产品的文化 IP。创新农业外事活动载体,推广“茶园+创意加工”“茶园+主题民宿”“茶园+风景名胜”等特色体验模式,提升浙茶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十、健全保障机制

深化茶叶出口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分析研判、信息发布和联合应对。完善出口合规指引,解读主要市场技术标准,服务企业合规经营。强化知识产权海外保护,为浙茶出海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茗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