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顶着天翻地覆的局势,晚清的风雷,总让人觉得日子是水上漂的,一个浪没踩好,就够完蛋的。那个洪秀全,小时候也没谁看好他,考秀才考得跟买彩票一样,一次次碰壁。后来搞出了拜上帝教这玩意儿,不是一下子就风生水起,最初还像是老乡自治会,没人当回事。有人说广东富庶,穷人少,
顶着天翻地覆的局势,晚清的风雷,总让人觉得日子是水上漂的,一个浪没踩好,就够完蛋的。那个洪秀全,小时候也没谁看好他,考秀才考得跟买彩票一样,一次次碰壁。后来搞出了拜上帝教这玩意儿,不是一下子就风生水起,最初还像是老乡自治会,没人当回事。有人说广东富庶,穷人少,大家没啥心思折腾新教。洪秀全跟他表兄弟冯云山,干脆绕道去了穷一点的广西,想想也不傻,在山多地瘠的地方,生活让人看透了皇帝和官府的脸色,信新教,拼革命的意愿反而旺盛。
也别说,这哥俩到广西不是瞎跑,确实找准了脉门。拜上帝会的撒种,从紫荆山头冒头,慢慢扩到小县城,村村寨寨都有了点底气。说到起家,不同于很多宗教都是吃斋念佛、吼两句口号,洪秀全的会搞得有点像地下活动,见不得光,却能吸引一批批讲义气、没门路的穷兄弟,每天都是一场拼命三郎的聚会。你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团体,当年并不是随便发个告示就能人满为患,他们在桂平那地头花了足足三四年,才把信众攒到几千人的规模。比起后来起义时铺天盖地,早期其实很寒酸——像我们老家村里,谁去凑个饭局,没个酒桌也能闹热闹两天,这会儿真是捉襟见肘。
太平天国的第一枪,其实打得很怪异。洪秀全那一年抄家伙起事,是大年初四——按咱中国人的规矩,正月里动刀动枪,总觉得不吉利。但他们管不住这,反正清朝那一锅烂粥,谁还管啥忌日。洪秀全站出来自封天王,开张“太平天国”招牌,人马有两万,看着似乎气派,其实军队里不少是泥腿子、矿工,还有一堆满脸麻子的失业书生。大伙今儿是农民,明儿就敢撑刀子杀官,转眼天翻地覆。
如果说永安封王是个大动作,旁人指指点点,说洪秀全是急于暴露目标,但你回头一瞧,其实大势所趋。别的不说,这封王那天,全城外头都围了清军,饭都吃不上,洪秀全还在里头摆谱分王位,像是乡里操办婚宴,外头鞭炮还没响完,新郎已被人堵在门口。可洪秀全想的多,他分王不是只图自己称头,还要把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这些死忠都拉在身边,人为一盘棋,不怕单个倒霉。
这儿插一句,早年拜上帝会最顶事的冯云山就是在桂林吃了大亏。跟原文不一样,我想起冯云山其实更像后来的将领曾国藩的老部下蒋益澧,有两把刷子,人缘又好。转战广西那阵,被清军守将盯上,算计到他乘坐的黄轿在田地里晃,结果一炮轰下去,轿子和人都报销了。南王冯云山死得憋屈,连送命的地头都是湘江的渡口,水边冷清,附近是鸭子和蓑衣的地方,没人伺候。太平军里边的朋友,听到消息后,都是怒发冲冠,有人甚至跑去放火烧掉敌人家里草垛以泄愤,比菜市场吵架还猛烈。没过多久,队伍干回头,围住城池,炮轰之后杀戮,场面真不比现在街头群架。
说起西王萧朝贵,命运弹得更急。攻长沙那场仗,他指挥手下直接摸进城门,自己竟然穿着明黄色战衣,像在商场搞促销,一下就被清军盯住了。结果一颗炮弹嘎嘣脆砸在身上,扛不住,只能抬回去治伤。萧朝贵有点像曹操帐下的典韦,猛是猛,脑子也灵光,可惜梅开二度没等到,人还没等好,半个月就彻底挂掉了。当时太平军里,很多人骂他太冒失,也有人觉得他算是拼命三郎,死得够体面。留下的遗憾,就像村里早死的能人,大家总说:“要是他还在,哪能闹成这样。”
没多久,太平天国的实权人物杨秀清也衰了,原因很简单,野心太大。杨秀清跟洪秀全原来是半路兄弟,他的发家史其实和很多低学历领导差不多,上山烧炭,后来管了成百上千号人。拿下南京一役,他讲的是能干大事,不会搞人际关系,没啥读书人气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被女人和酒包围,杨秀清却整天排兵布阵,看上去好像把太平天国装进自己的手心。谁料后来膨胀起来,居然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你可以想象,这就好像小老板要踢掉大老板自个上位,结局当然是死路一条。
洪秀全不傻,见机行事,暗地里下旨,让韦昌辉和石达开带兵回来,办杨秀清。几千人进城,杀法就像年夜饭收桌子,一波带走敌对派系,两万部下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且不说是不是太残忍,这举动等于自断一臂。洪秀全和韦昌辉关系复杂,像旧社会的庄稼户,伙计干活太狠,有天一定会遭报应。
韦昌辉的下场更惨,这哥们和洪秀全算是半路同乡,早年还捐钱买个小官,为了躲避土豪,才投奔拜上帝会。天京大杀之后,大家对他忌恨成仇。洪秀全别看平时捧着圣经自称天王,关键时刻一点不手软,直接派人特殊处刑——千刀万剐,生生让韦昌辉变成太平天国里唯一一个被家人干死的人。坊间流言也多,“死得太惨”,大伙儿背后嘬着牙花子议论不休,仿佛是集体心理创伤。
接下来说石达开,人称翼王,山外云游的孤胆英雄。他本事不输曹仁,将才又有口碑,苦出头时大伙都跟着,后来洪秀全却多疑,把他晾在外边。石达开怒气冲冲走了,随手收拢了上万老兵,像民间传奇人物王佐,转战几个省,硬是把队伍做成另一个天下。可是风水轮流转,石达开后来的路走得越来越窄。一次兵败,大部队产生分裂,石达开没拦大家回朝,自己却带着残兵到了四川,碰上当地彝族和清军联合围困。赶上大雨,把老军都困在河滩,没法突围,最终无奈投降,落得被清军杀害的下场。说到底,石达开的死,像村里最能干的人一夜之间输光家底,众人都唏嘘。
再说洪秀全的结局,真有点窝囊。太平天国支撑到末段,围城兵士天天少,外边的湘军和淮军卡住粮道,城里饿到一口饭也没。忠王李秀成当时建议他出去突围,说江西、湖北还有老部队,可以再熬一把,洪秀全却认死理,非要死守天京。他相信“上帝会救”,真像民间老太信庙里神佛,喝粥吃野草也不肯离开。
到了最后,洪秀全下令让大家采野草煮“甜露”充饥,说这是天赐食品。大伙一边吃草,一边骂娘。连战马都下锅,城里人瘦得脱相,出门还不如骷髅。洪秀全自己也挨饿,身子垮了,撑到病重去世。临死时,据说连枕头都没铺好,靠着一把烂草熬过去。十天后,湘军攻城,天京成了一炉灰烬。
这么一路下来,太平天国的骨干人物,全是死法不一。你说他们是真信仰,还是一群“头铁”的革命家,history never gives final answers。南王死得憋屈,西王死得壮烈,东王死于野心,北王死得惨烈,翼王悲壮收场,最后洪秀全,饿死在自家天王府,像烂俗故事里落幕的老大。这一圈人,有理想,有争斗,有势利,也有愚蠢。都说大人物自有天命,真要算计起来,也难逃一个“起落沉浮”。我们常说成王败寇,就像农村大队里选队长,闹到头谁还能独自收场?或许,这才是历史的冷味。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