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新语 | 警惕AI虚假种子广告,别让农民的希望“种”进骗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0:44 3

摘要:近日,“花生上树”的AI生成图片引发广泛关注,某知名零食品牌因使用这一违背常识的图片,发布致歉声明。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应用中的漏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农业领域,AI生成的虚假种子广告正成为坑农害农的新隐患。

近日,“花生上树”的AI生成图片引发广泛关注,某知名零食品牌因使用这一违背常识的图片,发布致歉声明。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应用中的漏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农业领域,AI生成的虚假种子广告正成为坑农害农的新隐患。

无独有偶,在多个平台直播间,一款名为“樟树港辣椒种子”的产品成为网络主播推销的重点。主播展示的视频中,辣椒植株高大,果实成串垂挂、硕大无比,甚至还出现农户在深水中采摘辣椒的场景。经技术专家分析,这些视频存在明显的“穿模”现象,水雾形态、花朵分布等细节均不符合自然规律,是典型的AI生成视频。而湘阴县樟树镇高级农艺师也指出,樟树港辣椒植株矮小,视频中的画面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AI虚假种子广告的危害不容小觑。从经济层面看,农民一旦购买了这些假种子,不仅损失了种子费用,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最终却可能面临颗粒无收的结局,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从农业发展角度而言,虚假种子广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挤压了正规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阻碍了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从食品安全来看,来源不明的种子可能会带来未知的食品安全风险。此外,对樟树港辣椒等地理标志产品来说,虚假广告会严重损害其品牌形象,降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影响地方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AI虚假种子广告泛滥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AI技术的发展使得虚假内容的制作变得更加容易和逼真,普通农民难以辨别真伪。另一方面,部分不法商家受利益驱使,利用AI技术夸大种子的性状和产量,以吸引农民购买。

为了有效遏制AI虚假种子广告坑农害农的现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进行标识,这为监管提供了新的依据。与此同时,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直播间内容的审核,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下架虚假宣传的商品和视频。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应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对种子真伪的辨别能力和对AI虚假广告的防范意识。农民自身也需增强警惕性,在购买种子时,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核实产品信息和商家资质,切勿轻信夸大宣传。

AI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但当它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坑农害农的工具时,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通过政府、平台、专家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让虚假种子广告无处遁形,让农民的每一分投入都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获,守护好农业发展的根基。

来源:农村大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