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定调 2025 碳市场:从 “建框架” 到 “强功能”,双轨体系攻坚这些关键任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11:14 1

摘要:9 月6日,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释放重磅信号:历经数年基础建设,全国碳市场已进入 “提质增效” 关键阶段。这场汇聚各省生态环境部门、碳交易机构及重点企业的会议,以 “强化市场功能、服务双碳目标” 为核心,明确 2025 年将从制度完善、市场扩容

9 月6日,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会议上释放重磅信号:历经数年基础建设,全国碳市场已进入 “提质增效” 关键阶段。这场汇聚各省生态环境部门、碳交易机构及重点企业的会议,以 “强化市场功能、服务双碳目标” 为核心,明确 2025 年将从制度完善、市场扩容、监管升级等维度发力,推动碳市场真正成为高耗能行业减排的 “硬约束” 与绿色转型的 “助推器”。

一、会议核心定位:碳市场从 “建制度” 转向 “强功能”

会议开篇即明确全国碳市场的阶段性使命 —— 此前已完成 “框架搭建”:建立起覆盖核算、报告、核查(MRV)的基础制度,形成 “强制碳市场为主、自愿碳市场为辅” 的双轨雏形,初步具备激励约束作用。2025 年的核心目标,是让碳市场从 “能运行” 向 “真管用” 跨越:既要让高耗能企业感受到碳约束的 “压力”,也要通过市场化机制降低减排成本,同时为后续更大范围覆盖打牢基础。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强调,碳市场不是 “单一交易平台”,而是 “系统性减排工具”:“当前最关键的是让市场‘活’起来、‘严’起来 ——‘活’在交易机制能适配企业需求,‘严’在数据质量不掺水分,这样才能真正引导资金、技术向低碳领域流动。”

二、三大关键任务落地:直击碳市场核心痛点

会议围绕 “强功能” 目标,部署了 2025 年重点攻坚方向,每一项都瞄准当前行业关切的核心问题:

1. 强制市场 “扩围 + 提质”:逐步覆盖更多高耗能领域

作为碳市场的 “主力军”,强制碳市场的优化是重中之重。会议明确:将在现有行业基础上,稳步扩大覆盖范围,优先纳入减排潜力大、数据基础好的高耗能行业(具体行业将结合前期调研逐步明确);同时优化配额分配机制,避免 “一刀切”,让配额发放更贴合企业实际减排能力,既不增加合规企业负担,也不纵容高排放行为。

针对企业最关心的 “配额调剂” 问题,会议提及将完善配额清缴履约机制,探索更灵活的履约补正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应对短期减排压力,但未涉及具体配额调整比例或行业清单 —— 所有细节需以后续官方细则为准。

2. 数据质量 “零容忍”:升级全链条监管体系

“数据是碳市场的生命线”,会议用大篇幅强调数据质量管控。2025 年将重点优化核算、报告、核查(MRV)体系:一方面细化不同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减少核算偏差;另一方面强化 “智能监管”,推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运用数字化手段(如在线监测、数据交叉校验)排查异常数据,对虚报、瞒报碳排放数据的企业,将加大处罚力度并纳入诚信黑名单,确保每一笔碳排放数据 “真实可追溯”。

某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代表在交流中提到:“之前部分企业存在‘核算不规范’问题,今年会通过专项培训、上门指导等方式帮企业补短板,同时建立‘企业自审 + 第三方核查 + 政府抽查’的三级把关机制,从源头杜绝数据问题。”

3. 自愿市场 “激活 + 拓界”:让全社会参与低碳有路径

如果说强制市场是 “硬约束”,自愿市场就是 “软激励”。会议明确 2025 年将重点推进自愿碳市场(CCER)提质扩容:一是完善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鼓励风光、储能、碳捕集等领域的减排项目开发;二是拓展 CCER 应用场景,除了用于强制市场配额清缴抵消,还将探索对接绿色金融(如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让企业参与自愿减排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会议还提及 “探索跨境碳交易合作”,但未明确具体合作区域或模式,仅强调将 “遵循国际规则、立足国内实际”,为后续碳市场国际化预留空间。

三、行业关切回应:企业最关心的 3 个问题有了方向

会议专门设置交流环节,针对高耗能企业、碳交易机构提出的共性问题给出指引:

减排成本怎么降? 鼓励企业通过 “技术改造 + 碳交易” 组合拳:一方面利用碳市场配额交易调剂减排缺口,另一方面通过低碳技改获得额外减排量(可开发为 CCER),形成 “减排 — 收益 — 再投入” 的良性循环;数据合规怎么做? 生态环境部将编制《重点企业碳排放核算操作指南》,并组织全国性培训,帮助企业规范填报流程,同时开通 “数据问题咨询通道”,及时解答企业实操疑问;中小企业如何参与? 支持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搭建 “碳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核算代理、配额托管等集约化服务,降低参与门槛。

四、会议意义:为 “十五五” 碳市场打基础

站在 “十四五” 收官、“十五五” 谋篇的节点,此次会议不仅是 2025 年的工作部署,更明确了未来碳市场的发展逻辑:不追求 “规模速度”,而是聚焦 “功能实效”。正如会议总结中提到的:“碳市场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低碳’成为企业的内生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倒逼产业升级,这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后续,生态环境部将陆续出台配套细则(如新增行业纳入名录、CCER 方法学更新等),所有政策动态需以官方发布为准 —— 对于企业而言,紧跟政策节奏、夯实数据基础、提前布局低碳技术,将成为应对碳市场深化的核心准备。

来源:环保先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