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往常菲律宾补给船一靠近仁爱礁,中国海警船就贴脸拦截,水炮滋得比过年烟花还热闹。
“112天没饭吃,突然就能送进去了?
”刷到这条消息的人,第一反应八成跟我一样:菲律宾怎么做到的?
答案其实藏在一句话里——“整个过程未发生冲突”。
放在南海这锅常年沸腾的汤里,这五个字比任何导弹都稀罕。
往常菲律宾补给船一靠近仁爱礁,中国海警船就贴脸拦截,水炮滋得比过年烟花还热闹。
这回倒好,两艘美军驱逐舰远远晃着,菲律宾海警船慢吞吞在24海里外漂,航速1节,跟公园划船差不多。
没强闯,没喊话,更没水炮,就这么“蹭”进去了。
说穿了,这是场默契的“人道主义表演”。
坐滩破船上的菲律宾士兵真要饿出毛病,国际舆论能把屋顶掀翻。
中国海警放一马,既堵了“不人道”的嘴,又顺手把“管控权”坐实——你看,我让不让你进,我说了算。
至于美军驱逐舰?
活脱脱两尊门神,专门给菲律宾国内强硬派看的:瞧,大哥罩着我呢。
最逗的是菲律宾政府的反应。
往常成功补给,菲媒恨不得把摄像机绑在船头直播,这次却集体装哑巴,连细节都不让问。
为啥?
因为真相比面子尴尬:所谓“突破封锁”,其实是提前打了招呼。
那些天天喊“主权寸步不让”的议员,突然发现自家政府偷偷学了“先敲门再进门”的礼貌,脸往哪儿搁?
美军也精得很。
驱逐舰没进12海里,全程保持“我在但我没动手”的距离,既给盟友递了梯子,又不真踩中国的红线。
这种“模糊护航”已经成了南海新常态:美国需要证明存在感,中国需要证明控制权,菲律宾需要证明没被美国抛弃——三方各取所需,唯一受伤的大概是菲国内那些真以为“硬碰硬能赢”的热血青年。
说到底,仁爱礁这出戏早不是简单的谁对谁错。
它像块试金石,试出了三个真相:第一,南海再热闹,真敢掀桌子的一个没有;第二,所谓“主权”在饿肚子面前,也得先让人吃饱;第三,美军的存在感越来越像朋友圈点赞——看着热闹,真出事还得私聊。
下次菲律宾再送补给,建议直接挂个横幅:感谢中方人道主义,感谢美方精神支持。
毕竟,在南海这片海里,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才是自己过的。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