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全食为什么会让月亮变「血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0:43 1

摘要:2025 年 9 月 8 日凌晨,我国公众有幸观测到血月盛宴,全食阶段长达 1 小时 22 分钟,从 01:31 的 “食既” 到 02:53 的 “生光”,暗红色的月亮在夜空中清晰可见。那么,这一神奇现象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

2025 年 9 月 8 日凌晨,我国公众有幸观测到血月盛宴,全食阶段长达 1 小时 22 分钟,从 01:31 的 “食既” 到 02:53 的 “生光”,暗红色的月亮在夜空中清晰可见。那么,这一神奇现象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

月全食: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

要理解 “血月” 的形成,首先得搞清楚月全食的发生机制。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其实是它反射的太阳光。当月球、地球、太阳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位于中间时,月球就会进入地球身后的影子区域,这就是月食。地球的影子分为两层:外层较暗的半影和内层完全避光的本影。只有当月球完全进入本影区时,才会发生月全食。

有趣的是,月全食时月球并未完全消失。天文学家解释,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层起到了 “光线滤镜” 的作用。太阳光在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最终有部分光线能够抵达月球表面,让月亮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血月” 密码:红光的突围之旅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其中,蓝光、紫光等短波光线容易被大气中的分子散射(这就是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而红光、橙光等长波光线穿透力更强,能够绕过大气分子继续传播。

当月全食发生时,太阳光需要穿过厚厚的地球大气层才能到达月球。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短波光线被散射掉,只剩下红光等长波光线成功 “突围”,经过折射后照射到月球表面。月球再将这些红光反射回地球,在我们眼中,月亮就变成了暗红色,也就是俗称的 “血月”。

“血月” 的颜色深浅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当时地球大气层中尘埃、云量较多(比如火山喷发后),红光会被进一步散射,月亮会显得更暗;反之,若大气透明度高,“血月” 会呈现出鲜艳的铜红色。2025 年 9 月 8 日的月全食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观测到的 “血月” 颜色格外清晰透亮。

看懂月全食的五个阶段

完整的月全食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初亏:月球东边缘开始进入地球本影,月面出现缺口;

食既:月球完全进入本影区,“血月” 正式登场;

食甚: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距离最近,是 “血月” 最红最亮的时刻;

生光:月球东边缘开始离开本影区,“血月” 逐渐褪色;

复圆:月球完全脱离本影,恢复满月模样。

观测月全食无需特殊设备,用肉眼即可欣赏。若想拍摄 “血月”,建议在全食阶段延长相机曝光时间或调高感光度,这样能更好地捕捉暗红色的月面细节。

下次相会:2028 年的跨年月全食

月全食并非罕见天象,每 13.5 个月就会发生一次,但并非每次都能在我国观测到全过程。上一次我国可见全过程的月全食是 2022 年 11 月 8 日,而 2025 年 9 月 8 日之后,下一次能在我国全境观测到全过程的月全食,要等到 2028 年 12 月 31 日至 2029 年 1 月 1 日 —— 这将是一场罕见的 “跨年月全食”,适合全家一起跨年观赏。

从古代民间认为 “血月” 是 “天狗食月” 的不祥之兆,到如今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一自然现象,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在不断进步。每一次月全食都是一次生动的天文课,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宇宙的壮美,更提醒着我们:看似神秘的天象背后,都藏着可被探索的科学规律。

来源:鑫鑫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