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年底我翻出记账本时傻眼了——光是囤的化妆品就花了五千多,可有两盒面膜过期了还没用完,还有一双标价300的鞋子从没穿过。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挺会过日子的,可月底为啥还是月光?后来我用了大半年时间慢慢试错,现在终于摸出点门道。
去年年底我翻出记账本时傻眼了——光是囤的化妆品就花了五千多,可有两盒面膜过期了还没用完,还有一双标价300的鞋子从没穿过。那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挺会过日子的,可月底为啥还是月光?后来我用了大半年时间慢慢试错,现在终于摸出点门道。
其实问题就出在“囤货”上。以前一到618、双十一就疯狂下单,现在想想真没必要。比如去年双11买的那套护肤品,其实用完手头的正好赶上促销,根本不用急着囤。现在电商平台直播天天有活动,价格比以前稳定多了,与其存钱等着凑单,不如缺了再买。
我还发现个怪事:便宜的东西反而让我花更多钱。比如之前买的50块平板笔,用着不顺手,最后咬牙花了150块买原装的。还有便宜的塑料鞋架,用半年就歪歪扭扭的,现在看还是值回票价的木质鞋架更省心。
最闹心的是被优惠券“套牢”。有段时间总想着“优惠券不用白不用”,结果两个月喝了50多次奶茶。可我压根不爱喝啊!那些5块钱一杯的奶茶,其实能省的不过10块,可身体多喝进去的糖分和热量,哪是钱能算清的?
现在我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第一,除非是快用完的日用品,否则不囤货。第二,只买需要的东西,便宜没用的坚决不碰。第三,常用的东西一步到位,别总想着能便宜点。
比如我上个月买新外套,直接选了一件贵的羊毛衫。虽然比地摊贵三倍,但穿出去别人夸好看,自己也乐意穿。之前买的便宜衣服,要么颜色难看要么容易起球,最后都在衣柜里落灰。
要说最让我服气的是,调整后这一年反而多存了一万多。之前总觉得自己省吃俭用,其实都是被商家套路了。现在买东西前先问自己两遍:“我真的需要吗?”要是答案是“因为便宜才想买”,那肯定不买。
有时候逛街看到打折标签,真不如扭头就走来得痛快。慢慢发现,省钱不靠凑热闹,靠的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以前总羡慕别人存款多,现在自己也算摸着门道了。
你看,消费这事根本不用太纠结,关键看是不是真需要。要是我早明白这个道理,那双300块的鞋子也不会吃灰两年吧。
来源:清茶在觉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