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跟青春期儿子说话总吵架,参加‘蔷薇治愈社’的工作坊后,用‘情绪卡片’沟通,孩子愿意跟我交心了!”南稍门社区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酒泉路街道特色志愿服务的温度。今年以来,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1+5+N”工作法,在5个社区孵化5支志愿服务队,从女性互
“以前跟青春期儿子说话总吵架,参加‘蔷薇治愈社’的工作坊后,用‘情绪卡片’沟通,孩子愿意跟我交心了!”南稍门社区居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酒泉路街道特色志愿服务的温度。今年以来,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1+5+N”工作法,在5个社区孵化5支志愿服务队,从女性互助到银龄助老,从环保行动到就业帮扶,再到健康守护,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社区里处处是鲜活场景,满是满意笑声。
巾帼家政服务驿站
走进南稍门社区活动室,“蔷薇治愈社”的插花活动正热闹。“既能学手艺,还能跟姐妹们聊心事,感觉心里亮堂多了!”全职妈妈王女士手中的玫瑰刚插好,就忙着和身边人分享。这支专为中青年女性打造的队伍,用“三阶疗愈”工作法解难题:先听大家倒“情绪苦水”,再组织烘焙、茶艺等技能互助,最后鼓励大家反哺社区。截至目前,已开展6场主题活动,挖掘23名特长居民,“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更是帮17位母亲改善亲子关系,化解16起家庭矛盾,服务覆盖180余人次。
茶艺课
畅家巷社区的“银龄智援社”里,72岁的张大爷正拿着手机教邻居挂号:“以前我连微信付款都不敢,现在不仅会用手机办事,还能当小老师!”队伍针对老年人“数字鸿沟”和反诈需求,设置“助学角”手把手教操作,还模拟“保健品推销”“冒充子女急救”等骗局实操演练。“转账前先问子女、问社区、问民警,这口诀我记牢了!”参与活动的李奶奶说。目前,“银龄智援社”已服务120余人次,让老年群体稳稳跟上数字生活节奏。
杨家园社区的小广场上,“碳”索行动社的志愿者正带着居民分拣垃圾:“厨余垃圾要投绿色桶,废旧电池得放有害垃圾回收箱,大家记清楚啦!”这支队伍靠“联声传倡+联动践行”双管齐下,线上发环保知识,线下搞“绿植漂流日记”活动,50多位居民主动参与。“现在我们楼里垃圾分类正确率特别高,社区环境越来越干净!”居民刘阿姨笑着说,5位环保达人组成的志愿队,正带动更多人加入低碳行动,社区朝着“最美社区”稳步迈进。
“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又有稳定收入,太感谢‘萤火加油社’了!”张家园社区居民陈先生拿着入职通知书,难掩激动。作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该社区的“萤火加油社”搭建“萤火聚能站”平台,一边收集245家企业的687条用工信息,一边帮居民匹配岗位。“我们还组织线下招聘会、开直播荐岗,就是要让大家找工作少跑腿。”志愿者介绍,目前已帮59人解决就业,新增96个岗位,12人通过直播间找到心仪工作。
中街子社区的独居老人王爷爷家,“医暖邻里社”的志愿者正陪着医生上门体检。“量血压、测血糖,还教我健康养生知识,比亲人还贴心!”队伍建立1624人健康台账,用“红黄绿”标注重点人群,为行动不便者上门服务,还定期开健康宣讲会。“上次听了高血压防治的课,我现在饮食、作息都规律多了。”居民赵阿姨说。半年来,“医暖邻里社”已开展16场宣讲,惠及200余人,“15分钟健康服务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
医生上门为老人体检
如今,酒泉路街道的5支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居民身边的“贴心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将深化“五社联动”,加强志愿者培训,推动队伍资源互通,让基层服务更精准、更暖心,让社区生活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城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