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视频中,该班主任称:“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作为历史老师,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唐人街,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所以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就去网上搜,结果我越搜越生气,这句话已经引申到了说别人是‘唐氏综合症’。”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该班主任发现班上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经查阅后得知该词已演变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随即在班内严肃批评并教育学生。
视频中,该班主任称:“我不知道‘唐人’是什么意思,作为历史老师,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唐人街,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所以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就去网上搜,结果我越搜越生气,这句话已经引申到了说别人是‘唐氏综合症’。”
她强调 “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某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的类型,来作为一个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不管你是攻击了我们的同学还是其他人,你用‘唐人’这个用疾病命名的一个烂梗来攻击别人,对那些患这个疾病的人也很不尊重。所以我不希望我们班再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
视频发出后,这名班主任的行为获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就是老师育人的意义”、“现在网络的烂梗太多了”。
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该班主任表示,经过引导,学生们理解了该词的不当含义,已经停止使用该梗,被嘲笑的学生也获得了道歉。
莫让低级趣味围猎青少年
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交话语体系,为什么到了今天,不少孩子一张嘴就令家长如此警惕?究其原因,信息交换的节奏加快了,青少年倾向于使用最精悍的表达来换取注意力和回应,以迅速达成社交目的。同时,网络社交追求以低成本完成情绪交换,使得深度沟通愈发罕见。可以说,一些孩子过度依赖网络用语,甚至将其作为日常交流的唯一方式,这无疑干扰了他们规范的语言表达。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乱用词汇和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被认为是主要的影响。这样的担忧并不多余——网络烂梗满天飞的时代,“失语症患者”越来越多。语言的表达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词义越是模糊,使用范围越大,那些看似百搭的网络热梗,实则空洞无物。相比起“失语症”,夹枪带棒的黑话烂梗更令人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担忧——那些充满暴戾气息的网络语言,往往有可能会成为滋生极端暴力行为的温床。
公众认为,教师的及时干预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敬畏与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同时有观点指出,网络烂梗的传播需家校社共同防范,成年人也应以身作则,避免将歧视性语言日常化。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