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10月6日,《新疆日报》头版包框刊发的一则简短消息,如一声惊雷响彻天山南北:“中外合资经营的新疆天山毛纺厂于10月3日正式投产。”寥寥数语,宣告了新疆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它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工业生产领域中外合资经营的第一批企业之一。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梁伟
1981年10月6日,《新疆日报》头版包框刊发的一则简短消息,如一声惊雷响彻天山南北:“中外合资经营的新疆天山毛纺厂于10月3日正式投产。”寥寥数语,宣告了新疆历史上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它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工业生产领域中外合资经营的第一批企业之一。
1981年10月6日,《新疆日报》头版刊发天山毛纺厂正式投产的消息。
在改革开放初启的晨曦中,新疆正是通过这“第一家”,向世界推开了合资合作的大门,刻下了敢为人先、拥抱世界的起点。
这扇“窗口”的开启,源于1979年在乌鲁木齐谈判桌上的一次破冰之举。报道回溯:“天山毛纺厂是在1979年11月由新疆方面的技术引进部门与香港半岛针织厂有限公司、香港国际棉业有限公司、日本东洋纺系工业株式会社签订合营合同,成立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以后开始兴建的。”
时任公司总经理滕志荣回忆,时值改革春风乍起,政策尚不明朗,外商难免疑虑重重。然而,新疆作为中国四大牧区之一,其羊毛羊绒品质冠绝天下。关键时刻,香港爱国实业家唐翔千力排众议,一锤定音选定此项目。而自治区人民政府也视其为提升新疆工业产品国内外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关键契机。于是,三方一拍即合,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就此孕育而生。这不仅是新疆首次引入外资、技术与管理经验,更是以股权为纽带进行国际合作的破冰之举,其“第一家”的开创意义不言而喻。
上世纪80年代,天山毛纺织公司厂区。(新疆图片库提供)
在那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激情年代,“天毛”的建设速度令人惊叹。1980年底,乌鲁木齐鲤鱼山下,崭新的厂房如春笋般破土而出。翌年元旦,公司正式挂牌。试生产启动时,《新疆日报》记录下了历史性的第一道工序:洗炭车间工人将首批原毛送入喂毛斗,一个多小时后,洁白松软的羊毛如云朵般从烘干机口涌出。这汩汩流淌的毛条,正是新疆工业现代化吐故纳新的象征,印证了这“第一家”迸发出的蓬勃生命力。
“天山”之名被郑重赋予产品商标,寄托着品牌远征国际的雄心。公司确立“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三高战略,建立了以营销为龙头的运转机制。当国内改革步履尚显蹒跚之际,“天毛”年轻的推销员已如拓荒者般奔走四方,用双脚丈量市场冷暖。他们第一次将新疆制造的高档羊毛衫带出国门,也第一次将国际市场的需求信息带回天山脚下。这“第一家”,成为了新疆工业感知世界、走向世界的灵敏触角。
1987年9月12日,《新疆日报》在《“天毛”在改革开放中起飞》一文中,以四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评价:如今的“天毛”,已置身于我区发展迅速、生机旺盛的企业之林;如今的“天毛”,已成为我区对国家贡献较大的企业之一;如今的“天毛”,已成为我区创汇最多的企业;如今的“天毛”,已成为我区经自治区经委批准的第一家外向型出口企业。这标志着“天毛”步入了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高、产品质量高的稳步发展新阶段。评论员在《发挥“天毛”的辐射作用》中更是激情写道:“天毛”已成为我区对外开放的一个明亮的“窗口”。
荣誉接踵而至:“天毛”五次跻身全国“十大最佳合资企业”,并曾荣登榜首;进入中国出口创汇“百强企业”;四度摘取国家最畅销产品“金桥奖”;荣获全国纺织行业十强,新疆纺织行业第一名……在改革开放的壮阔征程上,这“第一家”步履铿锵,成为新疆企业挺立潮头的标杆。
1998年5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内金锤鸣响,“天山纺织”股票昂首上市,新疆企业的资本化之路由此第一次接通时代大动脉。
四十余载风云激荡,“天毛”历经重组转型、“退城进园”,从最初的合资毛纺厂,蝶变为新疆毛纺织行业唯一一家集羊绒收购、产品研发、分梳、染色、纺纱、服装设计、针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企业,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全国羊绒纺织行业十大企业之一。2023年,新疆天山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入围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企业。2024年,自治区商务厅公布首批35家获新疆老字号称号的品牌及企业,“天山”品牌当之无愧,荣耀在列。
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18年摄)。(新疆图片库提供)
回望“天毛”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它不只是一个企业的起点,更是改革开放春风中新疆拥抱世界的序章。“天山”品牌从雪山之麓走向五洲四海,以无数个“第一次”铺就了新疆工业强筋壮骨、自信开放的不凡之路。
来源:焉耆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