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在公元1368推翻元朝称帝,成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即公元1548年)内阁首辅夏言(字公谨,号桂洲,明正德进士,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因支持曾铣收复河套被严嵩等人诬陷,离职
【历史小知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在公元1368推翻元朝称帝,成立大明王朝,定都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即公元1548年)内阁首辅夏言(字公谨,号桂洲,明正德进士,明朝中期政治家、文学家)因支持曾铣收复河套被严嵩等人诬陷,离职后被锦衣卫追捕并斩首,成为明朝唯一被公开处决的首辅。
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解围元薮》
【导言】上期桃花岛陈药师介绍了历朝历代医药著作简介之明朝之万全的《片玉心书》、《片玉痘疹》、《痘疹心法》;本期介绍明朝时期中医药著作之沈之问的《解围元薮》。
(一五五)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中医药著作简介
1、《解围元薮》内容简介
《解围元薮》又名《癞症秘书》,为明代皮肤病医生沈之问撰于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1550年)一本专论风癞疾患的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麻风病专著。全书共分4卷,分风证为36种,癞证14类,并汇集医方249首。卷一对大麻风、蛇皮风、鱼鳞风等三十六风分属六经论述;卷二对十四癞的判别,隶属于心肝脾肺肾胃六经以论治,又阐述预防、饮食宜忌等;卷三、卷四主要介绍方药,收载大小轻重方剂二百四十九首,以供按症选用。其主要内容有:
一、卷一:包括风癞论(一曰风水阴阳所损、二曰源流传染所袭、三曰气秽蛊疰所犯、四曰保养失度所发、五曰感冒积郁所生)、受病所在经络、三十六风六经分属是:
●发于心经(包括大麻风、蛇皮风、脱跟风、鱼鳞风、邪魅风、血风)
●发于肝经(包括鹅掌风、鼓槌风、血痹风、糍糕风、痛风、癫风)
●发于脾经(包括半肢风、软瘫风、紫云风、干风、刺风、痒风)
●发于肺经(包括白癜风、蛓蚝风、历节风、壁泥风、疹风、哑风、冷麻风、漏蹄风、蛤蟆风、核桃风、水风、热风)
●发于胃经(包括雁来风、疙瘙风、鸡爪风、蝼蝈风、亸曳风、蛊风)
二、卷二:包括六经三十六风总论、药病总说、癞症一十四种六经所属
●心之癞(包括火癞、蟋蟀癞)
●肝之癞(包括木癞、风癞)
●脾之癞(包括土癞、䖲癞)
●肺之癞(包括金癞、面癞、白癞)
●肾之癞(包括水癞、雨癞、乌癞)
●胃之癞(包括酒癞、麻癞)
以及癞症总论。
三、卷三:包括六经汤丸秘方、风疠各方。介绍102个方。
四、卷四:主要介绍了包括参术遇仙丹、子和方、第一神效散、第二清气散、第三大皂丸等147个方药的组成及使用方法,多数为外用药。
【作者沈之问简介】
沈之问(生卒年不详):号无为道人、花月无为道人,为明代中医皮肤病学家,明代江苏无锡人,他主要活动在明嘉靖年间(约公元1500-1560年),他的祖父叫沈怡梅曾在福建、河北等地搜集麻风病秘方,后来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赵王朱高燧(封地在河北彰德)的赏识,被聘任为王府的太医令;父亲叫沈艾轩,抄存并补充完善沈家秘传医方。沈之问继承传传经验的基础上,历时多年收集民间验方,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编撰成了《解围元薮》,为我国较早之麻风病专著。他在书中序中写道:“唯承三世之业,广罗百氏之书,论治丹溪,访贤云水”,沈之问在麻风病(古称大风、疠风、癫)的治疗方面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他在治疗麻风病方面主张六经辨症的整体疗法,强调扶正固本,反对盲目使用剧毒药物,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他善用中药大枫子,制成多种剂型(如丸剂、散剂)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他提倡早期隔离治疗,制定饮食禁忌(如忌辛辣、发物)与居住环境改良方案(如保持清洁、通风),有效降低了麻风病的传播风险。
沈之问的学术思想具有“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的特点,强调在继承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创新。他的著作《解围元薮》对清代麻风病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其倡导的随集随证治学方法成为后世医家的重要参考。
沈之问画像
来源:福建桃花岛陈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