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而,2003年4月1日那个愚人节,他却以一种决绝而令人心碎的方式,从高楼纵身一跃,留给世人无尽的悲痛与谜团。多年来,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而近日,向太的一番爆料,似乎又为我们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张国荣的歌声,如天籁般穿透岁月,至今仍在无数人的心头萦绕;他的演技,细腻且极具感染力,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成为了影史经典。
然而,2003年4月1日那个愚人节,他却以一种决绝而令人心碎的方式,从高楼纵身一跃,留给世人无尽的悲痛与谜团。多年来,关于他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而近日,向太的一番爆料,似乎又为我们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爆料中被网友揪出的 "时间线错误",更让这场跨越二十多年的争议,添了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向太在视频里说得很清楚:"那天早上五点多,张国荣给我打了电话。"
她回忆说,电话里张国荣语气急切,反复强调 "我没病,没有抑郁症",还恳求她陪自己开记者会澄清。可一个多小时后,也就是 "早上六点多",跳楼的消息就传了过来。
这段描述刚一出炉,就被熟悉事件的网友揪住了漏洞:"明明是下午六点多!" 根据当年的新闻报道和知情人回忆,张国荣坠楼发生在当天 18 时 43 分,正是傍晚时分。有网友翻出老资料,连救护车赶到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18 时 45 分抵达现场,19 时 06 分宣告不治。
更关键的是,向太说 "清晨没睡醒" 的细节也站不住脚。
熟悉香港娱乐圈的人都知道,张国荣向来作息规律,即便拍戏熬夜,也很少在清晨五点多主动联系朋友。而陈淑芬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到,当天下午她还和张国荣通过电话,约定在酒店楼下见面,这些时间点都和 "清晨说" 对不上。
"总不能把下午说成早上吧?" 有网友质疑,也有人猜测是不是向太年纪大了记混了时间。但无论如何,这个被放大的时间误差,让原本就敏感的爆料,多了层值得推敲的空间。
抛开时间争议,向太描述的 "最后通话" 依然足够震撼。她说张国荣在电话里情绪激动,反复强调自己没有抑郁症,"他说要开记者会,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健康的"。可向太当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还劝他冷静点,说天亮了再说"。
这个细节让人想起陈淑芬的回忆:坠楼前张国荣给她打了最后一个电话,只说 "你在酒店门口等我,我马上下来"。谁也没想到,这句 "马上下来" 竟成了永别。陈淑芬后来在采访里提到,自己赶到楼下时,还以为他要下楼见面,直到看见那个坠落的身影,整个人都僵住了。
向太说,挂了电话后她越想越不对劲,正准备出门时,向佐突然冲进来喊 "张国荣跳楼了"。"我当场就瘫在马路中间哭,是向佐把我拖回来的。" 她抹着眼泪说,这 22 年里总在想 "如果当时我立刻答应他,会不会不一样"。这份内疚像根刺,扎得她到现在都睡不好觉。
在这场悲剧里,经纪人陈淑芬的遭遇同样让人揪心。向太爆料说,陈淑芬是亲眼看着张国荣跳下来的 ——"她站在楼下等,张国荣在电话里说 ' 马上下来 ',结果下一秒就看到人掉下来了。"
这个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窒息。向太说,陈淑芬受的刺激太大,转年头上就长了肿瘤,"医生说是长期精神紧张导致的"。这些年陈淑芬很少公开谈论这件事,偶尔被问起,也只是红着眼圈说 "不想再提"。
有老粉丝记得,张国荣出殡那天,陈淑芬捧着他的遗像走在最前面,背影挺得笔直,可谁都能看出她强撑的坚强。
此后,陈淑芬的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向太透露,第二年,陈淑芬的头上就长出了肿瘤。这无疑是长期精神压力和创伤的结果,那次亲眼目睹张国荣跳楼的恐怖经历,成了她余生都难以治愈的创伤。后来她花了十年时间整理张国荣的遗物,出版纪念画册时特意写下:"他只是累了,想换个方式休息。"
这些细节和向太的爆料对照,更让人感受到这场悲剧背后,那些亲近之人背负的沉重创伤。
"他那么爱美,怎么可能用这种方式离开?" 向太在视频里反复强调这句话。在她眼里,张国荣是娱乐圈出了名的 "精致派",拍电影时连服装褶皱都要亲自调整,私下里更是注重形象,"他总说 ' 要体面,要优雅 '"。
这个说法得到不少圈内人的认同。曾和张国荣合作《霸王别姬》的张丰毅就说过,拍戏时张国荣为了保持程蝶衣的身段,每天只吃水果,"连走路姿势都要对着镜子练"。化妆师回忆,他每次上镜前都要自己检查妆容,"哪怕一根头发丝乱了都要重新整理"。
向太还否认了另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说他因为电影投资撤资想不开?不可能!" 她解释,张国荣当年筹备《偷心》时确实遇到资金问题,但以他的性格,"摔一跤只会爬起来再战,绝不会被这点事打垮"。
更让人意外的是,向太提到张国荣拍《异度空间》后的变化:"有朋友跟我说,他总说睡觉时感觉有东西拉他。" 她自己曾帮过有类似经历的人,想介绍师傅给张国荣看看,可张国荣的伴侣唐鹤德是基督徒,"不相信这些,还不让我多接触他"。那段时间,原本常一起打麻将的几个人,聚会时再也没见过向太的身影。
争议背后的两种声音:真相还是消费?
向太的爆料像块石头投入舆论场,立刻激起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直以来,外界普遍认为,张国荣是因抑郁症自杀离世。
有人翻出张国荣的遗书,里面明明白白写着 "Depression(抑郁症)",并感谢了各位朋友、唐鹤德先生以及他的医生,字里行间,满是对这个世界的无奈和留恋。还有张国荣的大姐张绿萍,曾在 2013 年证实,张国荣患的是 Clinical Depression(临床抑郁),是由于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导致生理上的抑郁。这种生理性的抑郁症,让张国荣备受折磨,最终选择了以这样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
张国荣的经纪人陈淑芬,也曾公开证实他患上抑郁症,努力治疗年余,但病情最终还是失控。
这些证据链,让向太的 "非抑郁症说" 显得底气不足。
支持者却觉得向太没必要撒谎:"她和张国荣是真朋友,当年向华强夫妇还帮过他不少。" 有老粉丝记得,张国荣早年和唱片公司闹纠纷时,是向太出面调解;拍《霸王别姬》时资金紧张,也是向华强拉来的投资。"如果不是真心内疚,谁会把 22 年前的伤疤揭开?"
更有意思的是,有网友发现,向太提到的 "记者会计划",和张国荣生前的性格很像。他向来在意公众看法,当年被传 "耍大牌",立刻开记者会澄清;被质疑 "性取向",也大方承认 "我是双性恋"。"他那么在乎名声,真有可能为了证明自己没病,想搞一场记者会。"
不管真相如何,22 年过去,张国荣依然是无数人心中的 "白月光"。他的《Monica》还在 KTV 里被反复点唱,《霸王别姬》重映时影院座无虚席,连 00 后都开始翻他的老电影,学着唱《沉默是金》。
向太的爆料或许有细节偏差,或许有记忆模糊,但有一点毋庸置疑 —— 这场悲剧在亲历者心里刻下的伤痕,从未真正愈合。就像陈淑芬在纪念展上写的:"他没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陪着我们。"
如今争论还在继续,有人纠结时间线,有人猜测真相,可对更多人来说,比起探究 "怎么没的",更重要的是记得 "他曾怎样活过"—— 那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歌手,那个在镜头前演活万千角色的演员,那个会给粉丝签名到最后、会帮新人解围的温柔前辈。
或许就像网友说的:"不管真相是什么,我们怀念的,始终是那个叫张国荣的人。" 至于这场跨越 22 年的争议,或许就该留些空间给时间 —— 毕竟有些故事,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这个事件,你又有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特别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