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今年3月起,一场以“提质更新”为核心的管网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在全市铺开。这场从“地下”发力的工程,不仅为城市“强筋健骨”,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强调的要求,朝着“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稳步迈进。如今,这座城
古城之下,一张隐匿的“地下脉络”正全天候奔忙,默默支撑着整座城市的有序运行与百姓的烟火日常。
自今年3月起,一场以“提质更新”为核心的管网基础设施升级行动在全市铺开。这场从“地下”发力的工程,不仅为城市“强筋健骨”,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强调的要求,朝着“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稳步迈进。如今,这座城市“地下脉络”升级已按下“快进键”。
图为铁西大街。
据统计,今年全市有187条路段实施管网提质更新,截至9月6日,已有106条路段完成施工并已通车,目前3条路段正在加紧施工中,其余78条路段等待更新。
升级更新管网 筑牢“地下根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城市功能升级,我市既有管网的“老龄化”“碎片化”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隐忧”。因此,管网基础设施升级更新,既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里子工程”,也是提升百姓幸福感的“民心工程”。
本次升级改造,涵盖雨水、污水、中水、燃气等多个类型的管网系统。其中,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优化升级更新,成为此次管网提升改造的重点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滏河大街(人民路—丛台路)、果园路(滏东大街—新兴大街)、铁西大街(丛台路—邯钢路)、永和街(联纺路—望岭路)等多条路段工程改造项目,改造内容均包括雨污排水工程改造,对老旧破损管道进行修复或更换。
其中,一些路段的收水口由单箅子改为双箅子,无雨污管网的城市支路新增管网铺设,部分路段新铺设的雨污管道直径较之前增大等。一系列举措让城市雨污水排放能力“焕新”,进一步强化排涝能力、保障通行畅通,为城市安全“加码”。
管网更新,难在“系统”二字,不同管线分属不同部门,地下空间复杂,盲目施工易造成“拉链马路”。市政工程管护中心党委委员雷宁说,为此,本次工程坚持规划先行,打破“条块分割”,规划明确“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统筹推进,实现“多管合一”铺设,从源头避免后期反复开挖路面。施工中,管网更新与道路翻新、绿化修复、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同步开展,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出行与生活的影响。
路面降噪焕新 丝滑畅行无忧
驾车驶过路面时的沉闷噪音、行驶中的颠簸感,曾是不少市民出行的“小烦恼”。如今,随着管网提质更新,道路改造同步推进,一批兼具“静音”与“平顺”特质的路面亮相城市街头,不仅让通行体验更“丝滑”,也为城市降噪按下“静音键”。
此次路面焕新,核心在于材料和工艺的双重升级。在材料选择上,采用SBS玄武岩沥青混凝土和玄武岩沥青混凝土。在工艺上,采用“精细铣刨+精准摊铺”技术,先对原有旧路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再通过铣刨机精准去除不平整表层,最后以高精度摊铺机将新混合料均匀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联纺路(建设大街—百家大街)工程项目在修建时,运用SBS玄武岩沥青混凝土,它由SBS改性沥青、玄武岩集料、矿粉和纤维等组成。SBS改性沥青是在基质沥青中掺加3%-5%的SBS颗粒,经高温熔化和高速剪切搅拌制成。而玄武岩集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抗滑性能强等特点。
陵园路(黎明街—滏河大街)、中华大街(滏阳河桥—学府路)等工程改造项目中,基本都采用玄武岩沥青混凝土这种降噪材料。“这类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降噪效果,通过吸声、隔声或阻尼作用,减少交通噪声向周边传播,营造更安静的出行环境。”市政工程管护中心副主任陈建辉说,同时,其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可有效减少高温下的车辙和推移现象;低温抗裂性佳,黏结性和韧性较强,抗疲劳性和抗老化性显著提升,能减少路面龟裂、剥落,延长使用寿命。
如今,崭新的路面平整如镜,车轮驶过毫无颠簸,往日的坑洼与裂缝彻底消失,轻踩油门便能平稳向前,市民的通勤路从此少了颠簸烦恼,多了一路顺畅。“开车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刺耳的‘沙沙’声像是被过滤掉一般,耳边少了持续的嘈杂声,‘丝滑’的路面让人又安静又舒心。”市民周海涛说。
节能不减亮 夜色更经济
在此次管网提质更新的同时,路灯也迎来升级。曾经夜晚光线暗淡或无灯的城市道路,如今亮了起来,实现“光明”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民乐街(高速西街连接线—陵园路)、群英路(东环路—华山东街)、箭岭路(建设大街—前进大街)、先锋路(光华大街—百家大街)、广泰街(北仓路一诚信路)等工程项目,均对路灯进行全面升级。
记者了解到,升级举措各有侧重:有的路段灯头更新为LED节能灯,有的使用年限较长的路灯全部更新,有的路灯则增加路段节能照明设施……使得道路光线范围扩大、亮度增加,行人脚下的路清清楚楚,车辆远观也视野开阔,既节能又拉满安全感,还填补了以往光照薄弱的区域。在广泰街附近居住的市民蒋冉说,家门口的路灯始终明亮,夜间出行都觉得安全安心。
市政工程管护中心党委委员郭涛说,从更大视角看,“节能不减亮”也是城市绿色发展的缩影。减少照明能耗,意味着降低火力发电带来的碳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这种照明模式,不仅让夜色更经济,更让城市生态更持续。
此次全市管网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每一处细节改造都彰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的理念。而这份用心,正让居住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切实感受到“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圆圆/文 刘学维/影
来源:邯郸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