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再成为关注中心!医生发现:高血脂患者喝白酒,多留意几点!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3:25 1

摘要:这几年,随着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高血脂这事儿也不再是“中老年专属”。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常年应酬、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的上班族,查出来的血脂水平也不怎么乐观。

在不少人眼里,酒桌上没白酒,像菜里没盐,少了点味儿。

尤其是白酒,作为中国人餐桌文化里的“硬通货”,总是被赋予了太多意义:人情往来、节庆团圆,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喝点白酒对身体还有点好处。

可医生最近可不是这么说的。

尤其是对于高血脂的人,白酒这事儿,真的不能随心所欲。不是说不能碰,而是得讲究个“分寸”。

这几年,随着健康体检越来越普及,高血脂这事儿也不再是“中老年专属”。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常年应酬、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的上班族,查出来的血脂水平也不怎么乐观。

于是问题就来了:高血脂的人还能不能喝点白酒?喝了会不会加重病情?或者,真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少量白酒还能“活血通络”?医生的答案,其实比你想象得更复杂。

在中国,白酒不仅仅是饮品,它更多时候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从婚丧嫁娶到公司聚餐,白酒无处不在。很多人喝白酒不是因为喜欢那个辛辣劲,而是因为“不得不喝”。有人说,喝白酒就是喝场面、喝关系、喝个面子。可对身体来说,它就只是酒精和各种发酵物质的组合。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度数普遍在40度以上,某些白酒甚至能达到60度。和红酒、啤酒比起来,白酒的酒精浓度是“重型武器”。这一点对身体的冲击自然也更大,尤其是对那些本身就有心血管风险的人群。

医生在门诊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患者一边拿着体检报告苦笑,一边说,“医生,我平时生活挺规律的,就是应酬多,偶尔喝点白的。”但这个“偶尔”,有时候就是一两顿大酒,血脂就可能被彻底“点燃”。

高血脂,医学上叫高脂血症,简单说就是血液里脂肪含量超标了。主要指标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偏低。刚开始可能没啥感觉,但它背后的风险一点都不小。

血脂高了,血管就容易变窄变硬,时间久了就是动脉粥样硬化,再往后发展就是心梗、脑梗这些大病。而且高血脂常常“悄无声息”,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出了事之后才知道的。

酒精代谢过程本身就会影响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在饮酒后很容易被拉高。如果本身血脂就不稳定,再加上白酒这种高度酒的刺激,身体可真的吃不消。

不少人听说过“红酒养生”,于是便理所当然地认为,适量饮酒对身体无害,甚至有益。但真要说到白酒——这个中国酒桌上的“硬核选手”,它跟红酒、啤酒可不一样。

白酒里面的乙醇,会在肝脏内被分解为乙醛,然后再代谢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代谢产物,这些物质如果堆积在体内,就会影响脂质代谢,导致甘油三酯升高。酒精还会刺激肝脏合成脂肪,进一步加重高脂血症。

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用白酒的人群,其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饮酒者。下面这张表格,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这个关系:

数据说明:数据来源于一项以3000名中年男性为对象的流行病学调查,样本来自东部某省会城市,具有一定代表性。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白酒摄入频率越高,甘油三酯水平就越容易升高,血脂异常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有人可能会说:“医生不是说可以适量饮酒吗?那我每天喝一两小杯,不算多吧?”

问题就在于,“适量”这个词太模糊。对于不同体质、不同疾病的人来说,所谓的“适量”根本没统一标准。尤其是高血脂患者,医生口中的“适量”可能就是——尽量别喝。因为即使是小量饮酒,对血脂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白酒的酒精度数高,哪怕只是一小杯,也可能超过了身体的代谢能力。更何况,很多人一喝酒就容易“上头”,从小酌变成大饮,一发不可收拾。这时候所谓的“适量”,就彻底变成了自欺欺人

酒精对肝脏的损伤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肝脏是脂质代谢的核心器官,一旦肝功能受损,血脂控制就更加困难。很多高血脂患者,同时还合并脂肪肝,白酒无疑是“火上浇油”。

医生最担心的,不是你今天喝了一杯,而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很多人抱着“反正都得吃药,不如喝点开心”这样的心态,殊不知,这种不在意,才是最危险的。

高血脂本身就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控制。而白酒的影响是累积性的,不是一两次喝酒就能看出问题,但时间一长,血脂控制不住,药物也可能起不到太大效果了。

更关键的是,饮酒会影响药物代谢。一些降脂药物,比如他汀类,如果和酒精一起作用于肝脏,可能会增加肝损伤的风险。很多患者吃药的同时还喝酒,结果就是肝功能异常,反而得停药。

医生在临床上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患者血脂控制得挺好,结果单位聚餐连喝两天白酒,之后复查血脂飙升,肝酶也升了。最后不仅得调整药物,还要考虑是否停药观察,得不偿失。

这个问题其实所有医生都不太愿意回答。因为只要一说“可以喝一点”,很多人就会把这“一点”无限放大。

真正理性地说,如果血脂控制稳定,肝肾功能正常,偶尔小酌一两口低度白酒,或许影响不大。但前提是:别空腹,别连续喝,别拿白酒当“保健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是:饮酒之后是否有不适反应,比如脸红、心跳加快、头晕、胃胀等,这些都说明身体的代谢能力可能跟不上。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不是身体“酒量差”,而是酒精对你来说,已经成了负担。

医生更希望患者能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控制血脂,而不是靠“喝点白酒活血”这种说法自我安慰。真正的健康,是靠日积月累的好习惯,而不是一两次的“节制”

很多人明明知道不该喝,但架不住应酬场合的现实。尤其是职场中年人,有时候不喝,怕被说“不合群”;喝了,又担心身体吃不消。其实这时候,不妨试着换个方式表达,比如提前说清楚体检指标不太好,医生不让喝。很多人其实并不是非让你喝不可,更多是一个形式。

现在社会的健康意识在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单位在聚餐时会准备无酒桌、代酒饮料。如果你自己都不把健康当回事,别人也不会替你考虑那么多。选择权其实一直在自己手上,只看你愿不愿意去主动争取。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周玉华,李红.中国成人高脂血症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4):355-360.

张志刚,刘洋.白酒摄入与血脂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9):1281-1285.

刘春燕,王伟.酒精性肝病与高脂血症的相互影响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3,39(3):534-538.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