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果然不简单!见完特朗普后,李在明重提中美韩关系,措辞出现了明显不同,中方火速发声提醒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8 13:37 2

摘要:这几天我一直盯着美韩互动的节奏。心里总在犯嘀咕。特朗普风格大家清楚。跟盟友打交道的路数,就是算计利得最大化。不榨出点好处,他是不会收手的。李在明此行访美,我原以为会拉锯,嘴上过招,台下角力。结果三小时会谈后,风向却急转直下了。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这几天我一直盯着美韩互动的节奏。心里总在犯嘀咕。特朗普风格大家清楚。跟盟友打交道的路数,就是算计利得最大化。不榨出点好处,他是不会收手的。李在明此行访美,我原以为会拉锯,嘴上过招,台下角力。结果三小时会谈后,风向却急转直下了。

会前特朗普还影射尹锡悦。话里带着试探和不确定,可会后他高调表态,直接喊出百分之百支持李在明。我当时一愣,这脸变得太快了。细琢磨就明白了。关键在那份大礼包,价值三千五百亿美元的合作盘子。里头牵涉韩美造船项目,对美海军实力举足轻重。再加上李在明承诺增军费。在半岛安全上更积极。这些话正戳到特朗普心坎里,所以态度才骤然转暖。

真正耐人寻味,还在后续的演讲里。李在明在智库表态,出现明显变化。过去韩国讲安美经中。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这套平衡术,左右逢源也能用。可这次他换了说法。他说供应链在重组。他说美国遏制中国已成方针。韩国不能再走老路。必须在美国框架内行动。这话等于选边,而且是向美。

我看到这段时心里一紧。韩国在安全上依赖美国,战时指挥权也不在手里。美国说一,韩国难说二。如果经济上再远离中国。那就几乎是全盘倒向。可事情没那么简单。中韩经贸盘根错节。谁都绕不过去现实。汽车造船半导体等行业。早年在中国市场赚得满满。近年虽竞争加剧。中国依旧是关键市场。李在明在美国说场面话。我理解是有压力。但真要和中国脱钩。企业首先不同意。总统位子也坐不稳。这是明摆着。

回头看最近的铺垫,也不是偶然。他之前派朴炳锡访华。释放想稳住关系信号。王毅外长的回应也点题了。恪守建交初心。妥处敏感问题。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这些话像打预防针。其实是看见压力在逼近,担心首尔在对华政策上动摇。现在对照李在明访美表态,确实印证了那份担忧。

好在中方的反应很及时。外交部第一时间发声。强调中韩关系基于共同利益。不应受第三方影响。希望韩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既给台阶,也立红线。分寸拿捏到位。我觉得这是有底气。也是把话说透。

站在我的角度看,这步棋挺险。一边是美国强压和承诺。不配合就可能失去庇护。另一边是中国的巨大市场。一旦疏远就会伤筋动骨。李在明口头放弃安美经中。实际操作未必就敢一刀两断。历史教训摆在眼前。当年日本半导体协议,失去优势代价惨痛,韩国不可能看不见。如果完全倒向美国。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产业被掏空,市场被丢掉。甚至主权空间受侵蚀。这可不是闹着玩。

我把这事拆成几个层面。第一是安全层面。美国安全承诺是条件性。要价一直是水涨船高。增军费是第一步。后面还有部署和演训。半岛局势敏感。冒进会引火烧身。所以谨慎是必要。第二是经济层面。中韩贸易体量巨大。供应链联系紧密。从零部件到整机,环环相扣。一旦人为切割。成本会飙升,效率会滑坡。企业竞争力会被稀释。第三是外交层面。安美经中表述调整。意味着叙事转向。但叙事不是现实。政策要看落地。窗口期也要珍惜。

我也注意到措辞里的机锋。他说在美政策框架内行动。这句话留了缝。框架有弹性,执行有余地。既往韩国也常用模糊策略。关键还是留住回旋。因为市场就是票仓。企业和就业是根本盘。这点谁都绕不过去。

对中国而言,态度是明确。我们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市场化原则。反对保护主义。希望韩方回到初心。把敏感问题管控好。把经贸合作稳住。该说话已经说了。该做的也在做。沟通要继续,渠道要畅通。这才是相向而行的要义。

我也想象接下来的几步棋。韩国可能会在部分高科技上。配合美方的限制措施。在个别领域做选择性。但在大众消费和服务,仍会保持与中国往来。这种两头的平衡打法。过去已被证明可行。只是空间在收缩,需要更细操作。比如项目层面豁免,比如审查流程优化。这些都需要专业斡旋。

从传播效果看,这次访美是成功。至少短期看得分。特朗普给足面子。我也想到了几句老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线作战最耗元气。走一步看三步。所以关键是算大账。韩国要算是产业链。算是就业和物价。算是区域安全。算清了就不会轻举妄动。否则就会顾此失彼。

最后我还是那句话。中韩是搬不走的邻居。地理是命运共同体。把关系搞好,是彼此受益。被第三方牵着走。最后多半要吃亏。中方立场清晰,有耐心也有定力。欢迎合作,也不惧挑战。只要首尔看清利害。回到互利共赢轨道,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来源:精评要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