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食物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垃圾食品,有的甚至被标榜为“健康”或者“高营养”,但实际上,吃得太多、吃得不对,就会给身体带来慢性炎症,尤其是关节、软组织最容易受影响。
关节反复肿痛、僵硬、走几步就疼、天气一变就发作,这类问题在中老年人群里非常常见,但近些年其实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被这些毛病困扰。
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体质差了、运动少了,甚至有人觉得自己是不是风湿病上身,整天吃止痛药、贴膏药、看中医调理。
可真正影响关节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却常常被忽略,那就是饮食中摄入了太多慢性“致炎”食物。
这些食物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垃圾食品,有的甚至被标榜为“健康”或者“高营养”,但实际上,吃得太多、吃得不对,就会给身体带来慢性炎症,尤其是关节、软组织最容易受影响。
首先需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关节炎不完全等于风湿,更多的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的表现,也就是说不一定非得红肿热痛才算发作,有时候只是关节不舒服、发紧、早上起床感觉僵僵的,这种情况其实已经说明局部炎症在悄悄发展了。
而导致炎症发生的原因,除了自身免疫、受寒、劳损之外,饮食中的高炎症指数食物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特别是长期吃某些食物会促使体内产生更多促炎因子,比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物质一旦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就会刺激滑膜、软骨和关节腔,诱发疼痛和炎症反应。
总的来说,最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影响非常大的,就是超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
这种东西广泛存在于一些包装零食、蛋糕、甜点、人造奶油、酥皮面包、咖啡伴侣甚至一些速冻食品里。
问题是,很多人根本没注意看配料表,只是觉得口感香、吃了上瘾。殊不知反式脂肪会严重干扰细胞膜的脂质构成,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同时还会增加炎症因子的合成。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摄入反式脂肪较多的人群,其体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摄入较少者,而CRP就是衡量身体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特别是女性,尤其更年期前后的群体,吃反式脂肪对关节健康的影响更明显。
再来看第二类,就是高果糖玉米糖浆这一类甜味剂。
这种成分主要出现在碳酸饮料、果味饮料、部分乳饮品、调味酸奶、蛋糕等产品中,甚至连一些挂着“无糖”标签的产品也会添加这种甜味剂来维持口感。
这个问题的麻烦在于,它不像白糖那样吃起来特别明显,很多人以为喝了“低糖”饮料就很健康,其实不然。
高果糖摄入会通过影响肝脏代谢,增加体内尿酸水平,而高尿酸本身就是促炎状态的表现,同时也会加重关节负担。
尤其是本身有痛风家族史、血脂异常或者已经有轻度关节问题的人群,这类甜味剂吃得越多,炎症反应就越容易爆发出来。
很多人平时没在意这些饮料和甜食,可能每天一瓶酸奶加一小块蛋糕,觉得没多少热量,控制得挺好,但这种情况下的“甜”是隐形的,根本不能用嘴巴尝出来。
而且这类食品往往热量密度高但营养价值低,长期摄入只会造成身体的胰岛素抵抗加剧、慢性炎症加重。
再加上这类食品吃了会上瘾,难以控制量,结果就是越吃越多,炎症越积越重,最后连睡觉时关节都开始隐隐作痛。
还有一种很有争议但确实值得重视的食物,就是红肉和加工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火腿、香肠、午餐肉这类。
红肉本身并不是不能吃,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对身体有好处,但关键在于摄入的频率、数量以及加工方式。
一些高温油煎、炭烤、炸制的肉类,在高温条件下会产生大量AGEs,也就是糖化终产物,这类物质被认为是诱发慢性炎症的重要因子。
特别是在加热时加了很多调味料、反复油炸的肉类制品,更容易诱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导致免疫系统产生更多促炎因子。
更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肉制品中普遍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防腐剂、钠盐,这些成分也会间接影响身体代谢。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加工肉列为2A类致癌物,但很多人对它的炎症风险并不清楚。尤其是一些年纪大、咀嚼功能不好的人,反而更爱吃这些软烂又咸香的肉类罐头。
问题是长期吃这些东西,对关节的破坏是慢慢积累的。有研究指出,长期高频摄入加工肉制品的人群,其血清炎症水平显著高于摄入频率低的人,这说明这些食品确实会激活身体的慢性炎症反应机制。
当然,还有些人会说,自己吃得也没那么差,怎么还是关节疼、肿、动不了?
其实这里头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整体饮食结构的不平衡。也就是说,虽然有些人没吃特别多垃圾食品,但问题在于健康的食物吃得太少。
像新鲜蔬菜、水果、富含omega-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富含抗氧化物质的坚果和种子,这些东西本来可以起到抗炎、缓冲炎症反应的作用,可如果平时不吃这些,身体的抗炎系统就很薄弱。这种情况下,一点点促炎的东西进来,身体就扛不住。
在这方面,其实有不少研究已经明确指出,富含omega-3、维生素C、维生素E、多酚类物质的饮食,比如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模式,对缓解关节炎症状是有积极作用的。
而传统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模式,特别是长期主食比例过高、蛋白质不足、蔬菜摄入偏低的饮食,反而是慢性炎症的温床。
所以总的来说,如果真不想让关节越来越差,尤其是那些已经有退行性关节问题、类风湿早期或者痛风倾向的人,首先要做的不是拼命吃补品,也不是乱吃止痛药,而是先从日常饮食里把那些“隐形致炎”的食物先找出来、减少摄入。
像反式脂肪、隐藏糖分、加工肉制品这些,真的得管住嘴。而另一方面,也得给身体补充足够的“抗炎弹药”,比如新鲜的绿色叶菜、胡萝卜、莓果、鲑鱼、亚麻籽这些,才是真的在为关节建立一层保护网。
尤其是在换季、气温波动大或者身体压力大、睡眠差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抗炎功能。
如果三餐能搭配得当、甜食饮料能少一点、肉类选择健康一点,很多轻微的关节不适其实就不会发展成严重的问题。别总觉得这只是小毛病,等哪天关节真的肿到不能走路、夜里痛醒,那时候才后悔就晚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孙英梅,闫慧明.饮食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影响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3,12(03):67-70+80.
来源:老王健康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