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气体探测器是否具备真实防爆性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4:36 1

摘要:在石油开采、化工合成、煤矿挖掘等高危行业的生产流程里,物料的传输、存储以及加工环节常常会出现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这类物质一旦接触到电气火花或高温,就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所以,这些场景中使用的各类仪器必须具备可靠的防爆能力,这既是保障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守护

在石油开采、化工合成、煤矿挖掘等高危行业的生产流程里,物料的传输、存储以及加工环节常常会出现爆炸性气体或粉尘。这类物质一旦接触到电气火花或高温,就可能引发严重安全事故。所以,这些场景中使用的各类仪器必须具备可靠的防爆能力,这既是保障生产稳定运行的基础,也是守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

防爆仪器的核心作用,是在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中维持正常工作状态,同时杜绝自身产生的电气火花、高温表面等风险因素引发爆炸,从而为工业现场的安全防护筑起一道重要防线。

为了统一防爆仪器的安全标准,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规范体系。在我国,现行的防爆国家标准是GB/T 3836-2021,经实验室检测符合这一标准的仪表会获得《防爆合格证》,并标有清晰的防爆标志和防爆证号。这些标准不仅规范了防爆仪器的设计和制造,还对其安装、使用和维护提出了明确要求。

不过,当前市场上的防爆仪器种类繁多,如何准确辨别其是否真的具备防爆能力呢?下面以工业场景中常用的固定式气体探测器为例,从五个核心维度介绍实用的鉴别方法。

一、核查产品标识与认证证书

仪器的标识和证书是判断其防爆资质的基础依据,需重点关注以下三类关键信息:

1. 防爆标志

正规防爆仪器的外壳显著位置,会清晰标注防爆标志,例如依据 GB/T 3836.1-2021 标准标注的 “Ex d IIB T4 Gb” 或 “Ex db IIB T4 Gb”。其中,“Ex” 是国际通用的防爆符号,代表该产品具备防爆特性;“d” 或 “db” 指隔爆型(隔爆型是防爆类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IIB” 代表气体组别(用于区分不同易燃易爆气体的爆炸特性);“T4” 为温度组别(限定仪器表面最高温度,避免引燃周围危险物质);“Gb” 则是设备保护级别(表明仪器在不同危险区域的适用程度)。

鉴别时,需对照 GB/T 3836 系列标准,检查防爆标志的格式是否规范、信息是否完整,同时结合仪器的实际结构(如外壳材质、密封方式),初步判断其防爆标识与实际性能是否匹配。

2. 防爆合格证

所有合规的防爆仪器都必须持有《防爆合格证》。鉴别时,可登录发证机构(如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的官方网站,在证书查询入口输入仪器上标注的证书编号,逐一核对网站显示的证书信息(如产品型号、生产厂家、防爆类型、适用环境等)与仪器实际信息是否一致。此外,还需确认仪器的出厂日期是否在证书的有效期内,若证书已过期,即便标识完整,也不能认定其具备有效防爆能力。

3. 其他关联认证标志

除防爆合格证外,部分防爆仪器还需符合其他强制性认证要求。例如,纳入我国 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防爆产品,必须额外持有 CCC 认证证书,并在外壳标注 CCC 标志。若仪器属于此类范畴却无 CCC 标志,其防爆合规性需重点质疑。

二、检查产品外观与结构细节

仪器的外观和结构设计直接影响防爆性能,通过直观检查可发现诸多潜在问题,具体需关注三个核心部位:

1. 外壳材质与工艺

隔爆型仪器的外壳是防爆的重要屏障,通常采用高强度、阻燃且抗冲击的材料,如压铸铝合金、304 不锈钢、工程塑料(需具备阻燃等级认证)等。检查时,首先观察外壳是否存在裂缝、砂眼、气孔等制造缺陷 —— 这些缺陷会直接破坏隔爆结构的完整性;其次查看外壳表面是否光滑,边角是否有毛刺,连接部位(如外壳与上盖、接线盒与主体)是否贴合紧密。一般来说,工艺精细、无明显瑕疵的仪器,其生产管控更严格,防爆性能也更可靠,但最终仍需结合防爆合格证综合判断。

2. 密封结构设计

良好的密封能防止易燃易爆物质进入仪器内部,避免与电气元件接触引发风险。需重点检查仪器的进线口、接线盒盖板、观察窗等关键部位:进线口是否配备防爆格兰(用于固定电缆并密封),或是否安装耐油、耐高温的密封圈;接线盒盖板与主体之间是否有弹性密封垫,且密封垫是否无老化、变形、破损;观察窗玻璃与外壳的贴合处是否有密封胶或密封圈,玻璃是否无裂纹。若密封部位存在松动、密封件失效等情况,仪器的防爆性能会大幅下降。

3. 接地装置配置

采用金属外壳的防爆仪器,必须配备完善的接地装置,以防止静电积聚或漏电引发火花。检查时,先查看外壳是否有清晰的接地标志(通常为接地符号 “⊕”)和专用接地螺栓(螺栓材质多为铜或镀锌钢,且无锈蚀);再确认接地螺栓是否紧固,无松动或滑丝;最后检查接地线的规格是否符合标准(如铜芯线截面积需满足对应电流要求),且接地线与接地螺栓的连接是否牢固,无虚接情况。若仪器无接地装置或接地不良,即便其他防爆结构合格,也存在安全隐患。

三、通过技术原理验证防爆能力

防爆仪器的核心技术集中在外壳的隔爆设计上,以应用最广泛的隔爆型仪器为例,其设计需满足 GB/T 3836.2-2021 标准中的 “隔爆原理”,可通过以下三点验证:

1. 隔爆原理核心要求

隔爆型仪器的设计逻辑是 “允许危险气体进入外壳,但能阻止内部爆炸向外传播”,具体需满足两个关键条件:

外壳强度:外壳需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爆炸时产生的压力,不发生破裂或永久性变形;

隔爆接合面设计:外壳的接合面(如外壳与上盖的螺纹接合、平面接合)需具备足够的 “啮合长度” 和 “间隙”—— 通过间隙的节流作用和啮合长度的散热作用,使内部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在逸出时降温至安全温度,避免引燃外部危险环境。

2. 关键结构尺寸核查

根据标准要求,隔爆接合面的尺寸是判断防爆能力的重要依据。以螺纹接合的外壳为例,若上盖与主体采用螺纹连接,需满足两个核心指标:

螺纹牙数:至少为 5 牙(确保足够的啮合长度);

啮合长度:不同规格的仪器对应不同要求,例如直径≤20mm 的螺纹,啮合长度需≥8mm;直径>20mm 的螺纹,啮合长度需≥10mm。

检查时,可使用卡尺测量螺纹牙数和啮合长度,若两项指标均达标,说明仪器基本符合隔爆型的核心要求;若尺寸不满足,则可直接判定其防爆性能不达标。

四、追溯产品来源与厂家资质

仪器的生产源头和厂家信誉,是保障防爆性能的间接但重要的依据,可通过两个维度核查:

1. 确认购买渠道合规性

优先选择正规、有资质的购买渠道,如仪器生产厂家的官方网站、授权经销商(需提供厂家出具的授权证书)或具备防爆产品销售资质的平台。这些渠道的产品经过厂家审核,能有效降低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避免从无资质的中间商、二手市场或不明来源的线上店铺购买 —— 此类渠道的产品可能是 “仿冒防爆标识” 的非防爆产品,无法通过标准检测。

2. 核查厂家资质与信誉

购买前,需全面了解生产厂家的资质情况:

查看厂家是否具备 “防爆仪器生产许可证” 或 “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若仪器涉及特种设备范畴);

通过行业协会、市场监管部门官网或第三方评价平台,查询厂家是否有不良记录(如因产品质量问题被处罚、用户投诉较多等);

了解厂家在行业内的口碑,例如是否参与过防爆标准的制定、是否为知名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等。

通常情况下,具备长期生产经验、资质齐全且口碑良好的厂家,其产品的防爆性能更有保障。

五、条件允许时进行实际测试

若有专业条件,可通过实际测试进一步验证仪器的防爆性能,但需注意测试过程需符合安全规范,避免引发危险:

1. 气体环境测试(专业场景)

该测试属于破坏性试验,需在专业实验室的 “爆炸试验箱” 中进行:将仪器置于含有特定浓度爆炸性气体(如丙烷、甲烷)的环境中,模拟正常工作状态,观察仪器是否会引发爆炸,或内部发生爆炸时是否会传播至外部。测试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操作,个人或企业切勿自行尝试,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 电气性能测试(常规检测)

使用专业仪器(如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仪器的电气参数,判断是否符合防爆标准要求:

绝缘电阻:仪器的带电部件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需≥100MΩ(防止漏电);

接地电阻: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需≤4Ω(确保接地有效)。

若电气参数不达标,说明仪器的电气系统存在问题,可能影响防爆性能,需及时联系厂家检修或更换。

来源:驰诚电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