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凌晨,一轮皎洁明月悄然染上古铜红成为“血月”,上海天文博物馆依托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利用天文望远镜实时捕捉月食过程,全程直播了这场今年中国境内唯一一次全程可见的月全食天文奇观,并邀请专家解读其中奥秘。
9月8日凌晨,一轮皎洁明月悄然染上古铜红成为“血月”,上海天文博物馆依托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利用天文望远镜实时捕捉月食过程,全程直播了这场今年中国境内唯一一次全程可见的月全食天文奇观,并邀请专家解读其中奥秘。
0点整,佘山之巅的上海天文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百年天文台旧址忙碌着,一台130毫米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正对准夜空。“我们直播从0点开始,持续到凌晨4点左右,”上海天文博物馆负责人汤海明告诉记者,“虽然下午下了雨,但后半夜好转,我们不放过任何机会让大家看到月食。”直播中,从初亏时月亮被“咬”出一角,到食甚时刻红月高悬,古铜色光芒映照山巅,再到生光后月轮复原,月食过程清晰可见。现场,博物馆专家还进行了解说,涵盖月食原理、红月成因等。
事实上,虽然直播仅4小时,但为了整合专业资源以确保准确性,筹备工作早在一个月前已启动。“这是今年上海唯一可见的月全食,对社会公众很有意义。”汤海明解释,为此,博物馆使用成熟的130毫米口径天文望远镜和空间相机系统,这套设备曾用于2018年和2022年等多次月食直播。
虽然准备充分,但直播过程中的挑战也不小。月亮高度在直播中下降,易受建筑物遮挡。“月球已过子午线,高度越来越低,可能被挡掉。所以我们选佘山最高点,减少影响。”汤海明说。直播结束时,红月消散,天光渐亮,现场人员疲惫却兴奋。“这次直播不是强调设备参数,而是让公众欣赏天体之美,激发兴趣。”汤海明说。
本次月食直播是上海天文博物馆科普版图的缩影。据悉,馆方长期推动天文教育,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夜间观测活动暑期就办了四五场。每次活动,市民通过望远镜看清月球细节,兴趣高涨。”汤海明介绍,这些活动不依赖特殊天象,而是常态化开展,“不是非要重大天象才做观测,哪怕普通星空也能吸引公众,我们结合天气和现象,争取每月做一两次夜间观测”。此外,由天文台科研人员主讲的每月科普讲座也已成为亮点,主题涵盖探月、黑洞、恒星研究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节将近,即日起至14日,持教师证可免费参观博物馆。
记者:李谆谆
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周加姚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来源:上海松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