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种小麦的老乡都习惯用二铵当底肥,觉得省事儿又靠谱。但你知道吗?
很多种小麦的老乡都习惯用二铵当底肥,觉得省事儿又靠谱。但你知道吗?
光靠二铵可能让麦子‘吃不饱’,产量上不去还费钱!
今天教您四步施肥法,肥效翻倍,一亩地多收10%,成本还能降下来,简单实用,赶紧试试!
先说说为啥不能只认二铵?
一是二铵是个“偏科生”,营养太单一
二铵主要就含两种东西:氮和 磷。这俩重要吗?非常重要!氮管长叶子,秸秆绿油油;磷管长根,根系发达。
但是!小麦想吃饱长壮,光有这俩远远不够。它还需要:
钾:这是“壮秆抗倒伏”的大功臣!缺了钾,秸秆软趴趴,风一吹就倒,一场雨就烂地里,全白瞎。
钾还管输送营养,能把别的养分送到全身。
微量元素:比如锌、硼、铁等。这些,缺一点没事,但完全不给,时间长了庄稼就“亚健康”,容易生病、结籽少、籽粒瘪。
二是容易白花钱还办坏事
你光上二铵,地里缺的钾和微量元素它一点不管。小麦缺钾缺素,长得不好,你后期是不是还得想办法补救?
比如,你看到苗黄了,又得去买氮肥追;看到要倒伏了,又得喷钾肥。
这等于钱没少花,功夫没少费,效果还差!这叫“拆东墙补西墙”,算总账,成本一点不低,还把人累得够呛。
三是容易造成“磷害”,把地都喂坏了
二铵里磷含量特别高。你年年猛上二铵,土壤里的磷就会大量富集,过犹不及啊!
另外太多的磷会“锁住”土壤里的锌、铁等微量元素,让它们变成庄稼吸收不了的死东西。
结果就是,你上了更多的二铵,反而导致庄稼更缺微量元素,地越种越“馋”,越种越“板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那四步能肥效翻,亩产提,成本低?
一降氮
传统施肥最大的毛病就是氮肥用太多!一下雨就淋没了,或者变成气儿飞了,
你看着施得多,庄稼吃到的少,都浪费了,还容易让麦苗前期旺长,后期倒伏减产。这就是肥效没翻倍反而打了折。
怎么做?
把总氮量减少10%-15%。但要用点“高科技”——用缓释氮肥或者稳定性肥料。
这种肥料外面有个包膜或者加了抑制剂,氮肥是慢慢释放的,小麦需要多久,它就供应多久。这样利用率立马提高,浪费的少,吃的多,自然就“肥效翻倍”了。
二稳磷
磷肥能促根系发达,苗齐苗壮。但它有个臭毛病:懒!施到地里不爱动,容易被土壤固定住,庄稼吃不到。所以位置很重要。
用量按老习惯就行。但一定要做“条施”!播种的时候,用施肥机把磷肥条施在种子侧下方5公分左右的位置。
离根近,又不会被土壤全部抱住,利用率咔一下就上来了。这比满地撒播能省30%的磷肥,效果还好!
三补钾
钾是“品质元素”和“抗逆元素”。能让小麦茎秆粗壮不倒伏,籽粒饱满千粒重高,还能抗寒、抗病、抗旱。
亩产想提10%,钾肥功不可没!很多老地块多年不施钾,地里早就缺了。
怎么做?
一定要施钾肥!每亩用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公斤。投入一点点,回报率非常高。
四增施有机肥
这是大招中的大招!你家有腐熟的农家肥,鸡粪、羊粪、牛粪或者买的商品有机肥吗?这是最好的“肥料增效剂”。
能改良土壤,让板结的地变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
激活养分,有机肥里的微生物能把土壤里被固定住的磷和钾活化出来,相当于把你以前存在土里的钱又取出来了!这才是真正的“肥效翻倍”和“成本低”!
缓慢供肥,和缓释肥一个道理,肥效期长。
怎么做?
每亩施1-2方腐熟好的农家肥或100-200公斤商品有机肥。
虽然一次性投入高点,但它养地啊,效果能管好几年,摊薄到每年,成本其实很低。
来源:种菜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