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夜幕下的太平古城灯火璀璨,壮乡天琴的乐声在石板路上流淌。身穿“红马甲”的人大代表张莹穿梭在游客间,手中的喇叭传出温馨提示:“打铁花表演即将开始,请大家站在安全线外等候!”
夜幕下的太平古城灯火璀璨,壮乡天琴的乐声在石板路上流淌。身穿“红马甲”的人大代表张莹穿梭在游客间,手中的喇叭传出温馨提示:“打铁花表演即将开始,请大家站在安全线外等候!”
人群中,一位外地游客踮脚张望:“听说还有水上飞人和千架无人机秀?”张莹笑着点头,擦去额角的汗珠——这是崇左市江州区太平古城最寻常的夜晚,也是人大代表“双岗建功”最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崇左市江州区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双岗建功”模范履职为载体,打造江州区“人大代表+”工作品牌,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人大代表双重身份作用,推动崇左文旅发展、市场改造、基层治理不断发展,以人大力量绘就崇左城市建设新面貌。
古城里的“红马甲”,让文化名片亮起来
几年前,当太平古城项目在图纸上苏醒时,拆除的阵痛与重建的艰难交织。800亩土地征收、80余栋房屋拆迁,如同一道道鸿沟横亘眼前。
人大代表们挽起袖子扎进征拆一线,白天讲解政策,夜晚调解矛盾。
2019年,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空有楼阁,缺了魂魄。
如何让古城“活”起来?
代表们各显神通:崇左市人大代表尹泉引进上海商业管理公司,点亮夜间经济;负责非遗工作的代表马明秀推动壮锦馆、天琴表演落户古城。
如今游客在青瓦楼台间穿梭,指尖划过壮锦的繁复纹样,耳畔回荡天琴的悠长弦音。文化血脉的注入,让古城从钢筋骨架蜕变成崇左的文旅地标。
江州区人大代表杨启光在志愿服务中发现游客如厕难,当即协调新增移动厕所;听闻商户抱怨客流少,立刻联系直播团队推广。她的记事本上画满星号:“铜鼓灯光秀时段调整”……每颗星都是一次民意的落地。
市场里的“铁脚板”,让民生温度升起来
清晨六点的江南综合市场,退休教师罗艺拎着菜篮走向公交站:“以前提建议时哪敢想?现在出市场门三步就到车站!”她身后,瓷砖地面光洁如镜,排水沟不见污渍,智能显示屏滚动着菜价。
这份“清爽”来之不易。
改造启动前,人大代表用脚底板丈量民情:“您希望新市场有啥功能?”一个月里,代表们叩开110户居民家门,召开5场座谈会,记录本被填得满满当当。
菜贩担忧摊位费上涨,年轻母亲期盼增设母婴室,老人呼吁防滑地砖——这些声音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成为市场改造的“施工蓝图”。
改造施工当中,人大代表何新进在工地巡查时皱眉蹲下,手指敲击新埋的排水管:“埋深不足30公分,异味会上涌!”施工方起初不以为意,直到代表组搬出《广西物业管理条例》据理力争,管道才重新铺设。
类似的“较真”贯穿全程:当钢筋型号缩水、消防通道被占,代表们的“监督黄牌”次次亮出锋芒。
如今市场日均人流量破万,智慧支付覆盖九成摊位。海鲜区王老板边扫码边感慨:“以前污水漫鞋面,现在顾客都夸干净——这‘代表牌’菜场,建到我们心坎上了!”
小区里的“考核表”,让治理效能强起来
“电梯故障三天才修,绿化带杂草半人高——这次考核你们排末位!”在石景林街道物业考评会上,人大代表梁世阐的通报让物业经理涨红了脸。
一张涵盖41项指标的考核表,正颠覆江州区的基层治理逻辑。
这把“标尺”源于居民的切肤之痛。
“以前物业是‘大爷’,现在是‘考生’。” 小区居民李云绿的调侃道出机制创新。由人大代表、街道干部、业主组成的考核组,采取“周查月评”方式突击检查。
垃圾清运不及时?扣分!消防通道被占?扣分!考核结果直接挂钩物业补贴:评上星级有奖励,末位者约谈整改。
从古城的璀璨灯火到菜场的洁净地砖,再从小区考核表的精细指标——江州区56个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如毛细血管,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血液在基层脉动。2024年,代表建议落实率同比提升23%,民生“微实事”办结率达96%。
当最后一块城市拼图被温情嵌合,崇左的风景里,正流淌着人大力量浇灌出的暖意。(陆华勇 凌松涛)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