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牙刷的“保质期”其实远比你想的短。每次刷牙后,刷毛会残留食物残渣和口腔细菌,就算用清水冲干净,潮湿的刷毛也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南方梅雨季,牙刷柄上甚至会肉眼可见长霉点。更要命的是,用久的刷毛会变秃、分叉,不仅刷不干净牙齿,还会划伤牙龈,让细菌更容易侵入
你有没有过这种操作?牙刷用到刷毛炸毛还舍不得扔;漱口水咕噜两下就当替了刷牙;跟对象共用一只牙线……这些你以为“健康又省事”的习惯,其实一点儿也不卫生!
一、牙刷:用越久越 “脏”,别等刷毛炸毛才换
牙刷的“保质期”其实远比你想的短。每次刷牙后,刷毛会残留食物残渣和口腔细菌,就算用清水冲干净,潮湿的刷毛也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南方梅雨季,牙刷柄上甚至会肉眼可见长霉点。更要命的是,用久的刷毛会变秃、分叉,不仅刷不干净牙齿,还会划伤牙龈,让细菌更容易侵入牙龈沟引发炎症。
正确做法:每1-3个月换一次牙刷;如果感冒、口腔溃疡,病好后建议立刻换,避免细菌二次感染;刷完牙后把牙刷头朝上放,别闷在刷牙杯里,保持通风干燥。
二、漱口水:别把它当“刷牙替代品”,越用越糟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饭后用漱口水,觉得 “不用刷牙也能清新口气”,甚至有人一天用三四次,觉得这样更卫生。
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医生提醒,漱口水的作用是辅助清洁,比如刷完牙后用它冲掉牙缝里残留的食物碎屑,或者吃完重口味食物后清新口气。但它根本代替不了刷牙——牙刷能通过物理摩擦去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而漱口水只能杀死一部分细菌。而且,长期用高浓度漱口水,反而很容易破坏口腔里的正常菌群。
正确做法:漱口水可在刷完牙、用牙线之后使用,每天不超过1次;选不含酒精的温和款,不随便用功能性漱口水,有口腔问题直接找牙医;如果用了漱口水后觉得口腔不舒服,立刻停用。
三、牙线:别反复用,也别和别人共用
很多人使用牙线时,觉得一根线能用好久,甚至用完后洗一洗下次再用。牙线是一次性用品,用过之后上面会沾着食物残渣和细菌,就算用清水冲,也冲不掉藏在纤维里的脏东西。反复用的话,相当于把细菌又带回到牙缝里,反而会让牙缝里的细菌越积越多。而且每个人口腔里的菌群不一样,共用牙线很容易交叉感染,比如甲有幽门螺杆菌,乙用了甲用过的牙线,就可能通过口腔进入肠胃。
正确做法:牙线“一人一用一丢弃”;如果用牙线时出血,别害怕,坚持用几天就会好转,要是出血超过一周,赶紧去看牙医,可能是牙龈炎。
四、刷牙杯:别放在卫生间“闷着”,细菌比你想的多
大多数人把刷牙杯放在卫生间洗手台边,觉得方便拿取,但卫生间里的细菌很容易落在你的刷牙杯上。而且很多人很少洗刷牙杯,杯底会积一层厚厚的水垢,里面藏满了细菌。尤其是带盖子的刷牙杯,每次刷完牙把盖子盖上,潮湿的环境会让细菌繁殖得更快,下次用的时候,相当于把细菌直接送到嘴边。
正确做法:把刷牙杯放在远离马桶的地方;每天用清水冲洗刷牙杯,每周用洗洁精彻底洗一次,杯底的水垢刷掉;别用带盖子的刷牙杯,选敞口的,让杯子里的水尽快晾干。
五、“分享”口腔用品:再亲近也别碰,一不留神就传染
闺蜜之间共用一支口红、情侣之间共用一个牙刷、家人之间共用一个漱口杯…… 这些看似 “亲密”的行为,其实藏着健康风险。
口腔里的细菌很容易通过用品传播,比如牙刷上会残留唾液,牙膏管口会沾到口腔黏膜,口红涂的时候会接触嘴唇。就算是家人,每个人口腔里的细菌也不一样,比如爸爸有牙周炎,孩子用了爸爸的牙刷,就可能被传染牙周致病菌,导致孩子小小年纪就牙龈出血。
正确做法:牙刷、牙膏、漱口杯、牙线、口红这些口腔相关用品,一律专人专用;给客人准备一次性牙刷和漱口杯;如果不小心用了别人的口腔用品,赶紧用清水漱口,要是出现牙龈不适,及时去看牙医。
其实口腔卫生没那么复杂,关键是避开这些“伪卫生”习惯,把 “刷好牙、用对牙线、勤换用品” 做到位。要是你发现自己有牙龈出血、口臭、牙齿敏感这些问题,别拖着,赶紧去看牙医,早发现早解决,才能让口腔一直健健康康的!
来源:汕头口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