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7日是2025年的白露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这便是白露名称的由来。
9月7日是2025年的白露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这便是白露名称的由来。
白露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阴气开始盛行,对中风患者来说,这轮节气变化可不是“添件衣服”这么简单。昼夜温差拉大易波动血压,凉燥之气易扰气血运行,稍有疏忽可能诱发头晕、肢体不适,甚至增加病情反复风险。深知中风患者对“秋日护养”的迫切需求,渭南市华州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为大家提供一些针对性建议,帮家人或自己安稳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防凉燥外邪,稳控脑部气血
•精准保暖护脑:重点防护头部、颈部(风池、风府穴所在)、肩部,避免冷风直吹(如空调风口避开头部、外出戴薄绒帽),因“头为诸阳之会”,凉燥侵袭易致脑部气血凝滞,诱发血压波动或头晕、头痛。
•定期监测血压:每日定时监测血压(早晚各1次,固定时段)、观察意识状态(如是否嗜睡、言语清晰度),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麻木加重,需及时就医,警惕病情反复。
调畅情志,疏肝护脑
中医情志疗法:采用“五行音乐疗法”,选择舒缓的角调音乐(如《春到湘江》),每日播放1-2次,每次20分钟,帮助疏肝解郁,避免“怒伤肝”导致肝火上炎,扰动脑窍。
饮食调护:滋阴润燥,兼顾脑脉
•辨证施膳护脑:基础以“滋阴润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银耳百合小米粥(补肺胃之阴,防燥邪伤津);若患者伴气虚(乏力、气短),可加少量黄芪(5-10g)煮水入粥,助正气运血养脑;若伴血瘀(肢体刺痛),可加少量山楂(3-5颗)煮水,活血通络。
•规避风险:避免过咸(如腌菜)、过甜(如糕点)食物,防“咸伤肾”“甜助湿”,加重水湿瘀滞,影响脑脉通畅;吞咽困难者将食物制成糊状(如山药泥、梨泥),喂食时抬高床头45°,防呛咳引发肺部感染,间接影响脑部供氧。
中医特色护理
•每日进行穴位按摩,重点按揉头部百会穴(头顶正中)、风池穴(颈后凹陷处),每穴按揉1-2分钟,力度轻柔,助脑部气血运行;肢体功能障碍者,按揉合谷穴(手背)、足三里穴(膝盖下),每穴2分钟,促进肢体经络通利,间接养脑。
起居规律:早睡早起(晚21:30-22:00入睡,早6:30-7:00起床),保证“子午觉”(午11:00-13:00小憩20分钟),助脑窍得以濡养。
科室介绍
老年医学科共有医护人员1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9人,专科护士6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5人,健康管理师1人。科室采用西药联合中药汤剂,针刺、雷火灸等中医传统技术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老年呼吸系统疾病、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老年内分泌疾病等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性便秘、老年营养不良、老年衰弱、老年痴呆、老年疼痛、眩晕、老年谵妄、老年睡眠障碍等多种老年综合症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和干预指导,以及癌症晚期患者和疾病终末期的照护。
诊疗特色:康复治疗、营养支持、安宁疗护、疼痛治疗等对症处理。
收治人群:1.各类肿瘤终末期;2.因各种原因不能照顾需医疗服务的人群;3.一体多病或长期卧床瘫痪病人。
服务特色:我科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既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也能避免过度治疗,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体体现。患者出现的症状给予对症治疗,让患者有尊严,让生者无遗憾。
来源:渭南青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