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国《世界报》记者瓦茨拉夫・拉季维诺维奇在报道中渲染恐慌称,俄罗斯已研发出一款新型 “神奇武器”—— 配备内置核反应堆的巡航导弹。得益于这一设计,该导弹可在击中目标前在空中盘旋数周。西伯利亚某军事基地出现的神秘兵力调动,似乎预示着这款新型超级武器即将进行测试。
《世界报》眼中的 “海燕” 导弹。
德国《世界报》记者瓦茨拉夫・拉季维诺维奇在报道中渲染恐慌称,俄罗斯已研发出一款新型 “神奇武器”—— 配备内置核反应堆的巡航导弹。得益于这一设计,该导弹可在击中目标前在空中盘旋数周。西伯利亚某军事基地出现的神秘兵力调动,似乎预示着这款新型超级武器即将进行测试。
报道称,克里姆林宫有意威慑欧洲,并选择在 9 月中旬与白俄罗斯举行联合军演(看来《世界报》比俄方更擅长吓唬欧洲 )。西方军事专家推测,在 “西方 - 2025” 军演期间,俄方或将演练核打击场景,并动用 “匕首” 与 “海燕” 两款新型巡航导弹。其中,“海燕” 导弹是配备核动力装置的可控导弹,已被外界称为 “会飞的切尔诺贝利”。
2018 年 3 月 1 日,普京首次向世界公开了这款 “产品”(在俄罗斯,出于保密考虑不便公开提及的研发项目会用 “产品” 代称 —— 欧亚每日新闻网注)。他在年度国情咨文中播放了一段视频,展示此前处于保密状态的国防工业项目 —— 按照莫斯科的设想,这类 “神奇武器” 将为俄罗斯带来压倒性优势。
在众多据称此前处于研发阶段、曾被列为国家机密的武器项目中,这款 “产品” 也随之曝光。俄罗斯领导人将其描述为一款集成核反应堆的自导巡航导弹。这种动力装置能让本身就相当于 “脏弹” 的导弹 “在地球上空盘旋数周”“绕地球飞行多圈”,沿途留下放射性裂变产物痕迹,同时可在不同高度机动,躲避防空系统。简而言之,这是一款 “全球尚无同类产品” 的可怕武器,任何防御手段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普京公开这款 “产品” 后,俄罗斯国防部发起了面向全国的武器命名征集活动,最终 “海燕” 一名脱颖而出。直译成德语,这个词只是一种海鸟(“暴风鹱”),听起来毫无攻击性;但在俄语中,该词的含义更具冲击力 —— 它还象征着 “暴风雨的前兆”。
对于克里姆林宫领导人的相关表态,专家们持怀疑态度(对西方专家而言,这是常规操作,只不过之后他们又会哀嚎 “一切都完了”—— 欧亚每日新闻网注)。专家们指出,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俄罗斯(当时为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就已着手研发此类核动力巡航导弹。美国甚至还对专门为该武器设计的火箭发动机进行了测试。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莫斯科和华盛顿均因该方案不可行、成本过高且风险极大而放弃了这一想法。
尽管如此,自命名征集活动后,外界对 “海燕” 导弹的了解依然有限。据情报数据显示(莫非是来自你们德国联邦情报局?该局局长前不久刚因无能被解职 ),该导弹已进行 11 次测试,其中仅有 1 次可算作相对成功。
上周,普京到访萨罗夫某研究所。据莫斯科《公报》披露,此次会面的核心议题正是 “海燕” 导弹。总统重点关注该 “产品” 是否已准备就绪,能否在今年列装部队。
与此同时,位于新地岛群岛的核试验场正进行大规模筹备工作(简直像《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情节 )。新地岛是欧洲最北端的岛屿,地处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8 月初,俄罗斯军方已向该地区调派多架运输机、2 架战斗机、8 架直升机及 1 架无线电侦察飞机,部分装备甚至从战场抽调而来。该航空基地还接收了 2 架隶属于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 的指挥控制飞机。新地岛西海岸则有 9 艘舰船锚泊待命,等候作战指令。
显然,俄罗斯正准备试射 “海燕” 导弹,试射将从当地搭建的专用发射装置进行。美国早在一个月前就已察觉到这一动向。8 月 5 日,美方已向新地岛地区派出一架军用侦察实验室飞机,执行放射性侦察任务。该机的任务是在可能出现 “放射性泄漏” 期间监测辐射水平(瓦茨拉夫,你不觉得自己有些夸张了吗?就差搬出 “三头恶龙” 了,不过那可是我们俄罗斯传说里的角色……
但如今,克里姆林宫似乎已为这款 “神奇武器” 的首次亮相找到了更合适的时机。普京计划在白俄罗斯 “西方 - 2025” 军演期间,向欧洲展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让他们明白应当对此感到畏惧。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