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面孔下的新升华——海贝R6Pro2 2025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8:34 2

摘要:赶在海贝的新RS8的上市之前,我还是得把R6Pro2 2025这台机好好向大家安利下,在发布会当天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写了一个简评来呈现它这次的提升之大,虽然名称上依然沿用了R6Pro二代的序列,但就音质层面而言,是挤爆牙膏的一次大幅度升级,全新的DAC架构与脱胎

赶在海贝的新RS8的上市之前,我还是得把R6Pro2 2025这台机好好向大家安利下,在发布会当天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写了一个简评来呈现它这次的提升之大,虽然名称上依然沿用了R6Pro二代的序列,但就音质层面而言,是挤爆牙膏的一次大幅度升级,全新的DAC架构与脱胎换骨的模拟电路加持下,声音水准已经是直逼R6PRO MAX的程度,本文会把R6Pro2 2025与原版和海贝自家的几款产品做一些对比,并给出你一定的购买决策建议。


首先在外观上,大家知道R6Pro2这台机器在设计语言层面是海贝的一次全面革新,也是目前国产播放器领域的原创设计里我认为最具辨识度、同时也足够好看的款,尤其是骚紫配色相当吸睛,这个风格后面也延续到了R6PMX和十周年限量版上,是一个已经被用户与市场所验证过的好设计。R6Pro2 2025的这个蓝色新配色是我觉得目前海贝推出过的最好看的一个配色,蓝的素雅、蓝的高级,是那种很鲜亮但低饱和的风格,而且结合海贝为这个配色所定制的蓝色UI,在点亮屏幕后的这个视觉观感还是非常舒服的,如果说前代的紫色/黑色为可能还要纠结一下,那2025版的蓝色与灰色之间我会毫不犹豫选择蓝色。此外,蓝色的皮套是包装内直接附赠的,无需另购,配色漂亮、做工优良,而且取下的时候非常方便,只需要在顶部拉开吸附在机身上的那一侧可以活动的部分,即可轻松取下。


外在配置方面,R6Pro2上标配的晓龙665依然是目前行业里同价位能用上的最好的Soc,并且运存和机身存储升级为了6+128G,去除系统占用以后的存储空间也相当充裕,如果是以流媒体为主的用户甚至都不需要额外再添置TF卡了。2160*1080的这个5.9英寸IPS屏,不论是屏占比、现实色彩与细腻都是顶级,康宁大猩猩玻璃也保证了屏幕的强度与通透的观感。讲真,在手机、电脑、乃至新出的电视都在全方面普及OLED的时代里,能在国砖设备上用到这个大尺寸的LCD屏反而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甚至观感比很多手机厂商的一线热销型号在色彩和通透感上都要显得更为自然。此外,海贝至今也依然在坚持保留完全独立的PO/LO输出接口并提供SPDIF的数字输出。


鉴于R6Pro2 2025版和原版除了模拟硬件以外的部分基本是一致的,这里就不再花过多篇幅去很细节地介绍机器的一些功能细节,毕竟抛开声音喜好不谈,海贝在机器体验的“软实力”层面,从来就是最让人省心的一个品牌。


在DAC架构部分,R6Pro2 2025从AKM的双4499EX+4191变为了CS家最新的CS4308P,并且应该是全球首发的终端机型,那既然是首发,一般都会有CS家官方工程师的协助合作研发,但在官方宣传的资料中并未见提及相关信息。其实从产品定位和官方datasheet来看,很多唯芯党们会把R6Pro2 2025版当作是一次用料规格的降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这种轻薄机身里用需要部署外部IV转换的电流输出型高功耗DAC,与尽可能压榨出一个电压输出型DAC的全部性能,这笔账我相信大家都会算。最直观的一点在于,AKM用了一个极其严苛的条件给出了4499EX最大135dB的动态范围,别说便携了,台机设备至今也没有任何设备能做到,但4308P最大123dB的动态范围,海贝却做到了整机实测122dB,无疑是已经把这颗DAC给接近“榨干”了。我是鼓励厂家在同价位用上与整机性能所“匹配”的DAC的,而不是非要在数模转换这个“单一性能”层面去卷配置,如果客户非要追求最贵和“极限性能”最高的DAC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暂时舍弃这帮低级用户的需求,他们迟早也会成长。


R6Pro2的老版至今依然在我家中服役,各位过去看我耳塞评测的时候应该也经常能看到它入镜,当年的海贝舍弃了追求大功率输出的做法,但是在供电部分做足了工夫,保证了充沛的大电流输出、足够黑的背景,并且默认的MONO模式输出也保证了单端口模式下也能够保证两颗DAC同时输出。其实不难猜测,海贝当年这种做法受到了4499EX这种高功耗电流型DAC的桎梏、毕竟咱不能为了推力不管续航嘛不是,但有了4308P的加持,海贝在R6Pro2 2025上再次把输出功率放飞自我,平衡口达到了32欧负载下632mW的输出功率,并且信噪比、动态范围、信道分离度、续航表现均比前作有所提升。而如此大功率输出的来源为两颗OPA1652运放与16颗定制晶体管,并且A类与AB类耳放均为独立线路,并有多组高磁通密度、超低内阻、全屏蔽大功率电感来给DAC、I/V、LPF、输出四路独立供电。


在驱动力上限层面,比较直观能感知到的是R6Pro2 2025版在动态范围与声场方面的提升,应对带平板、静电的混合多单元耳塞时会呈现出一种更有活力、更从容的声底,声场表现已经是达到了R6PMX的水准,尤其是横向表现极为亮眼、能够很自然地呈现出舞台感与空间混响,在听Live曲目的时候比前代更能够呈现出一种放射状的外扩感。而在密度、解析力、结像表现上,2025版与前作的差距并不大,更多的是一些音色细节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这一点海贝官方也在详情页中直接写明了一些内容,包括“对中低频部分特定优化”、“自然醇厚”、“无论人声还是器乐均温润、顺滑”等关键词。


中端机型中其实很少有能够胜任大编制交响类曲目的设备,其中的难点包括声场纵深带来的舞台感、大动态、低频的落地感与极低频的纹理感、以及整体气势呈现与安定感的平衡,我知道海贝R6Pro2 2025的大部分受众应该不是比较严肃的古典党,但是作为所有曲目类型中最考验播放器硬素质与综合调音水准的类型,它其实能够代表整机的声音“上限”,这方面它确实是狠狠给友商们上了上强度。前文提到了它的声场非常宽大,但不仅仅是宽,它比R6Pro2原版在声场y轴的高度与纵深方面也有显著加强,同时极低频的纹理感也更为清晰可闻,而原版的古典表现优势在于优秀的动态与高频的光泽感、一定的华丽度,2025版则在大动态提升了的基础上,高频鲜活了、流畅了,但收敛了一些高频基音的亮度与棱角、而是侧重于延伸感和空气感,所以听起来更为的从容、也在推一些低阻类耳塞时能够呈现更优秀的控制力。而既然大编制都做的如此优秀了,那一些影视OST、New Age则自然更不在话下,别说同价位的安卓机了,即便是纯音机型,在R6Pro2 2025面前也已经占不到任何素质上的便宜。


音色的一些呈现方式上,我认为新老版本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但2025版虽然输出功率更大、但其实反而是更加“收敛锋芒”的,密度稍稍化开了一点、松弛了一点,人声的部分在喉音与气口的部分都多了一些颗粒感的修饰,底子是偏清新干净那茬儿的,比较适合嗓音本身有一定磁性的女声,反正听徐佳莹和柴田淳的时候耳朵都给我毒到酥麻的不行,在搭配海贝自家Ace这种本身声音就十分清透、低频也很带劲儿的动圈耳塞时,高频的空气感与低频的打击感都愈发的加强、声音的能量感非常的发散,而老版则会更加强一些高频的棱角与声音的密实感。而如果是搭配Golden 10TH中的这款耳塞,则更显现出2025版的优势,它在驱动这种高密度的混合单元耳塞时,会愈发呈现出一种顺滑、开扬的风格,尤其是在A类模式下,这种传统的大电流耳放输出方式会让声音愈发的饱满、高频飘逸而不松散,声像更加的实体化、具象化,除了低频的那种绝对权威感与密度不如R6PMX外,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对它的追赶,但又和R82那种大开大合的华丽向、线条分明的纯古典机相比在人声部分更多了“人味儿”、高频在听流行的时候也没有那么明显的攻击性。


在曲风的适应性上,我认为抛开素质高低本身部分,R6Pro2 2025版的杂食度是与R6PMX齐平的,几乎可以胜任绝大部分的曲风,但它没有那么参考和中正的声底,而是多了一些小清新的感觉,并且这种声音的清新活泼感与它这次澎湃的大动态丝毫不冲突,尤其是在听年轻烧友喜欢的日系ACG、电音类曲目时,会明显比老版对味很多,更甜、更鲜活、更有一些适度的、处于音乐性合理范围内的“躁感”。短板其实和前代是近似的,我认为R6Pro2 2025版在听一些醇厚型的男声时韵味稍显不足,不论是老港台、还是部分的爵士、布鲁斯,虽然海贝这次已经有所改进、但它在人声部分的清秀感依然是更占主旋律的,所以在搭配层面我会倾向于给它选择中低频部分更密实、更有肉感的耳机。


不止我一位媒体人在内、包括也有许多发烧友都普遍认为,虽然外观上就是改了个色、配置上就是增加了运存与机身存储,但在模拟部分、声音水准部分,“R6Pro 2025”都完全担得起“R6Pro3”的名号,音质的提升一定远比你想象的大的多, 并且我也在参与调音的桃子那儿求证了一个点,那就是他们这回拿4308P在做硬件时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明显素质高”。6系的设备一直是海贝家族里非常核心的、具备重要意义的序列,从他们真正推爆市场的R6、再到乘胜追击的R6Pro,如今我已经记不清把玩过、撰写过多少台6系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如果单纯去比“单一型号在同价位的统治力”,可能8系的旗舰都不如6系来的那么强势,就像这次我想表达的结论一样,R6Pro2 2025版,它有同价位最首屈一指的颜值、Soc、交互体验,但即便把音质这项单独拎出来,它现在也敢称得上是4K+价位上可以扛把子的那个。

来源:李凌佳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