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高尔夫服饰,广东老板年入40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18:26 1

摘要:2003年,当谢秉政决定收购濒危的比音勒芬品牌并全面进军高尔夫服饰时,身边几乎没有看好的人。

比音勒芬董事长 谢秉政

作者 | 邱鑫浩

来源 | 邱处机

2003年,当谢秉政决定收购濒危的比音勒芬品牌并全面进军高尔夫服饰时,身边几乎没有看好的人。

当时,中国高尔夫尚属精英极小众运动,市场上充斥着国际品牌,本土品牌难有一席之地。

但谢秉政却看到了中国新中产与高净值人群崛起,带来的消费升级机遇。

从温州走出,历经广西创业,最终在广州扎根。经过二十余年的奋斗,谢秉政把比音勒芬从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发展成为年营收超40亿元的上市公司,其高尔夫服装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另辟蹊径

谢秉政很早便与“服装”结缘。

上世纪80年代,港风流行,还是“追星族”的他便埋下了做品牌的种子。

后来谢秉政通过徽章、喷绘赚得第一桶金,并于1997年转型服饰零售,代理运营华伦天奴、圣罗兰等国际高端男装。

谢秉政曾有一个著名的“摩托车理论”:在早高峰去挤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不如另辟蹊径开摩托车。这一理念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决策。

21世纪初,面对杉杉、七匹狼等头部品牌已占据正装市场主要份额的格局,谢秉政没有选择挤“公交车”,而是毅然选择了当时还属小众的高尔夫服饰赛道。

谢秉政通过代理运营华伦天奴、圣罗兰等国际高端男装,摸清了高端品牌的运作体系。

他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高端服饰品牌,而高尔夫这项自带高阶属性的运动,不仅是运动,更是社交资本、商务语言和圈层的身份象征。

于是2003年,谢秉政便收购濒危的比音勒芬,挺进高尔夫服饰赛道。

精准定位

比音勒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目标客群的精准定位。

该品牌牢牢俘获了超过70万中国中年男人的心,这些VIP用户贡献了接近80%的销售额。某证券调研数据显示,比音勒芬的核心用户是40岁以上、月可支配收入3万元左右的中小企业主、公务员以及国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者。

比音勒芬精准切中了中年男性的穿衣痛点:当休闲服饰难以掩饰发福身材时,一件剪裁得体、不显肚腩、同时传递低调高级感的服装,便成了“刚需”。

一项千人调查显示,65%的消费者购买该品牌,只因“版型宽松,穿着舒服自在”。

比音勒芬的渠道策略也颇具特色,尤其是在机场和高铁站的布局。

谢秉政将机场开店视为一种战略行为:“在机场开的店即使打平不赚钱,我也赚了这个广告费”。据他测算,机场一个屏幕广告平均下来一年要300万,而开店既能做品牌推广又能带来实际销售。

因此比音勒芬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设机场店,旨在形成“包围圈”,让消费者去哪里都能看得到。

这些场所精准覆盖了那些“月入三万、四十不惑”的目标客群。在谢秉政看来,出行人士经常忘了带衣服,刚好可以去消费,而这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客人穿出去,又会作为意见领袖影响到另一拨人。

疫情期间,许多品牌关闭了机场店,但比音勒芬坚持了下来。谢秉政认为:“战略制定还是要靠长期主义,才有后面的收获,2023年机场一下子就火爆了,你再想进去的话,可能位置就没有了”。

与国家队共同成长

2013年,比音勒芬成为中国国家高尔夫球队合作伙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绑定。

真正的爆发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

那时冯珊珊身着比音勒芬设计的首代五星战袍,一举夺铜,实现了中国高尔夫奥运奖牌零的突破。此后,从东京到巴黎,比音勒芬连续三代奥运战袍升级,成为中国高尔夫一路向上的“仪式感装备”。

成为国家队的选择,无异于为品牌的专业性打上了最权威的烙印。但专业人设不能只靠讲故事,最终还需要研发硬投入作为支撑。

比音勒芬很早就提出“三高一新”(高品质、高品位、高科技和创新)的研发理念。

公司已在广州与巴黎设立双研发中心,形成全球化的研发布局,有效整合了国际前沿设计理念与本土市场需求。

其设计团队具备深厚的国际奢侈品牌从业背景,确保了产品在设计、工艺及面料应用上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2020年以来,比音勒芬累计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常年维持在3%以上。作为一家服饰企业,比音勒芬的研发费用率甚至超过了不少科技型企业。

拥抱年轻化

虽然比音勒芬的传统核心客群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但为了拓宽市场上限,比音勒芬从去年开始推进品牌的年轻化。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青少年高尔夫注册人数同比增长16%,自2014年至今注册总量增长超350倍。高尔夫正如同滑雪、登山一样,从小众走向大众,从运动项目延伸为生活方式。

所以比音勒芬选择拥抱年轻人,也是顺势而为。

于是2024年底,比音勒芬签约丁禹兮为品牌代言人,又相继签约胡一天、李兰迪为品牌大使,树立了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

转变同时显现于渠道上。

一直以来,比音勒芬线下渠道优势明显,主要采取直营和特许加盟相结合的销售模式。

而近年来,比音勒芬同步加快布局线上渠道,渠道覆盖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抖音、小红书、快手、微信商城、微信小程序、得物等,并通过KOL种草等方式,进一步触达“新贵”圈层。

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上半年,品牌新增会员中80后、90后占比合计超70%;小红书账号近一半粉丝年龄在24岁以下,年轻人正在用关注和消费为其投票。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音勒芬营收21.03亿元,同比继续提升。其中线上销售2.14亿元,同比增长71.82%;线上销售毛利率达到77.87%,比上年同期增长0.28%。

十年十倍增长

尽管业绩亮眼,但比音勒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4.14亿元。虽然在A股上市服装企业中仍处于前列,但同比下降了13.56%,呈现“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净利润下滑背后,是销售费用的高企。财报显示,比音勒芬上半年销售费用达8.71亿元,同比增长15.51%,其中职工薪酬、门店运营费及电商运营费(增幅44.53%)成为主要支出项。

与此同时,比音勒芬还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FILA品牌高尔夫系列的2025年增速达47%,迪桑特高端线客单价超3000元,在新进者的挤压下,比音勒芬专业高尔夫服饰市占率从82%降到了69%。

但谢秉政似乎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3年,比音勒芬20周年时,谢秉政提出了“十年十倍增长计划”:即到2033年,集团总营收目标突破300亿元。为此,比音勒芬同年收购了两大国际品牌CERRUTI 1881和KENT&CURWEN,布局国际化和年轻化。

今年,比音勒芬又把主品牌进行升级,决定从“高尔夫专业服饰”,迈向“高尔夫专业领先的高端运动户外服饰”,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天花板。

谢秉政曾经感叹:“做服装实际上很累的,春夏秋冬,一年过去很快的”。但他也明白,在时尚行业,如果没有全心全意去做,很容易会落后。

如今,这位出生于温州的广东企业家和他的品牌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来源:邱处机199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