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阅兵LY-1被视为最神秘的装备之一,作为新型舰载激光防空系统,新华社在介绍中称其“具备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可与其他防空武器系统协同作战,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LY-1
本次阅兵LY-1被视为最神秘的装备之一,作为新型舰载激光防空系统,新华社在介绍中称其“具备精准毁伤、持续打击的突出优势,可与其他防空武器系统协同作战,提升综合防御能力。”
看似笼统、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暗藏玄机。
比如为什么说是“精准毁伤”而不是“精准杀伤”?因为激光武器的命中效果不会出现科幻电影里击中后随即爆炸的场景,而是通过迅速加热目标的内部机体,造成其结构失效,毁坏目标的前进动能,所以“毁伤”这个词用的非常准确。
“持续打击”自不必多说,顾名思义。值得一提的是“其他防空武器系统协同作战”,因为LY-1并非单独作战的武器系统,它能与远、中、近的其它防空武器共享数据信息,是我海军体系化防空网络的一部分。
据《澎湃新闻》的说法,LY-1专业的称谓应该是“高功率定向能武器(DEW)”,而习惯性我们会称为“高能激光武器”。激光武器分为不同级别(从低能激光到超高能激光),本文讨论的则是以LV-1为代表,功率范围在20~300千瓦的“高能激光”。
官媒表示,LY-1主要用于我海军舰艇的海上防空,但从阅兵展示来看,LY-1采用了炮塔式设计,这意味着它也有望适配陆基使用——尽管阅兵中我们还展示了与弹炮结合的其它型号陆军激光防空系统。
另一款激光武器
舰艇上部署LY-1有充足的空间安装动力装置,这意味着它可能具备更高功率——能够拦截的不仅是无人系统,还包括反舰导弹。
作为激光武器,LY-1还能有效避免传统舰载火控雷达锁定与防空武器实际开火之间的时间延迟问题,同时规避了舰载近防炮火力分散率高的弊端。其性能可实现“瞄准即锁定,开火即命中”,拦截精度极高。
此外,激光防空的单次使用成本远低于地空导弹,能有效降低拦截敌方目标的综合成本,这对于未来海上战场有重大意义。
今年以来,俄乌双方多次发起大规模无人机空袭战,每次出动的无人机动辄数百架起(例如9月7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空袭就出动了多达800架无人机)。如果这些成群的无人机出现在海上呢?尤其是近海,该如何应对?
当你遇到数百架无人机的同时袭击,无法全指望各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能全部成功拦截。
防空导弹一方面成本昂贵,其与廉价的无人机交换比并不划算;其次,每艘军舰携带的防空导弹毕竟有数量限制。末端防空速射炮也有一个致命隐忧:其覆盖的有效射程较为有限,且存在一定的防御死角。
LY-1加入海军后,上述的担忧将全部迎刃而解!
它的单次发射成本几乎为“零”,又不用担心弹药数量问题,只要提供能量,其能“无限开火”。尤其在应付无人机这种速度相对较慢,常常以出动“量”来获取战果的武器时,更能凸显LY-1的优势。
在应对爆炸式目标时(导弹、火箭弹、飞机),激光武器不用担心爆炸冲击波或高速碎片对己方舰艇和人员产生威胁。
举例来说,如果对方的反舰导弹来袭,在近距目标我们通过防空炮或导弹将其击中后,混合的弹片、碎片随着冲击波的动能很可能对我方舰艇、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可激光武器则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当然,不是说激光武器毫无缺点,其最大的问题也是射程始终无法达到中远程防空导弹的覆盖范围,因此只能充当末端防空的工作——而超高能激光武器虽然射程甚至远达太空,但其所需的能量供给绝不是军舰能提供的。
因此,激光武器重要的军事意义显然十分明显。不止我们,全球其它军事大国都在不断研发激光武器。
美国海军目前正在研发“高能激光一体化光学干扰系统(HELIOS)”,这是一种60千瓦级激光武器,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研制。该型激光器和我们的LY-1类似,将安装在“阿利·伯克”型驱逐舰上。
HELIOS高能激光武器
今年二月,美国“普雷布尔”号驱逐舰首次成功用该系统击落无人机——我们早在2021年左右就在071型船坞登陆舰上测试了我们的舰载防空激光系统,只是现在尚不清楚它是不是LY-1。
据外媒的消息,洛马尚未完成HELIOS激光武器与其它舰载武器的串联和信息共享,其整体研发进度仍然落后LY-1,并且其功率似乎也不如LY-1。
英国研发了“龙火”激光定向能武器,其功率为50千瓦,不如中美同级别产品。该系统精确度极高,可在1公里外击中一枚英镑硬币。每次射击成本低于10英镑——约100块人民币,要知道最便宜的23毫米防空炮炮弹,一枚也要超过数百英镑。
激光武器宣传图,但实战中人们不会看见“红色激光”
法国推出了HELMA-P系统,这是一款2至10千瓦的低能激光武器,主要针对无人机,在高能激光武器方面,法国国防采购局已经尝试订购了“SYDERAL”系统。
俄罗斯方面于2022年公开了“扎迪拉”高能激光武器,该型激光器从未在俄乌冲突中使用过,也从未有证据显示其已列装俄军,因此外界怀疑俄罗斯是否拥有开发成熟激光武器的能力。
亚洲方面,韩国正在推进“星球大战”激光器;印度在2025年4月成功测试了首款高能激光武器Mk-II(A),功率30千瓦。
总的来说,除了美国以外,其它国家的激光武器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唯一例外的可能是以色列。
铁束(Iron Beam)高能激光武器
以色列研制的“铁束”高能激光武器功率达100至150千瓦(其官网标注的功率是100千瓦),能在10公里距离上将击中硬币大小的目标,并已融入到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当中。
据悉今年5月,“铁束”系统参与了实战并取得战果,这也是激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实际运用。此外“铁束”也有类似LY-1的舰载版本,其已部署在以色列海军萨尔-5型护卫舰上。
舰载版“铁束”
因此,就目前来看全球仅有中国和以色列的高能激光武器相对成熟,具备多平台(陆基、海基)、高功率且成熟的特点。
来源:盖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