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教师怒批“唐人”烂梗:不笑天灾人祸疾病,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教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8 22:53 1

摘要:“你这个唐人”,听起来莫名其妙?甚至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夸人甜美(糖人?)。

近日,重庆一位初中教师突然在社交媒体刷屏。

起因是她在课堂上严厉批评了正在学生中流传的网络烂梗——“唐人”。

“你这个唐人”,听起来莫名其妙?甚至第一反应还以为是夸人甜美(糖人?)。

但真相令人愤怒:这个词竟是用来嘲讽他人“像唐氏综合症患者”。

面对这种扭曲的校园语言暴力,这位老师掷地有声地告诫全班:

“请记住,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更何况是用一种很严重的疾病类型作为网络烂梗来攻击别人!”

视频经传播后,迅速引发无数网友共鸣,相关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一、“幽默”外衣下的残忍:当疾病成为攻击他人的烂梗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网络和校园里,悄然流行起一种“疾病嘲讽”的风气。

“唐人”不过是最新的变种。在此之前,还有“你真是个智障”、“你个脑瘫”等等,都曾被当作“玩笑”肆意传播。

说者或许“无心”,甚至觉得自己很“幽默”,但听者若有亲人朋友真正遭遇这些疾病,该是何等刺痛?

更可怕的是,当这些词被泛化、娱乐化,真正遭受这些疾病困扰的人群,却在被进一步边缘化和污名化。

唐氏综合征患者,他们一生都在努力融入社会,渴望被平等对待。而当他们的痛苦被简化成一个嘲讽别人的“梗”,所有的努力都在被践踏。

这不是幽默,是残忍。

二、为什么我们坚决拒绝“疾病嘲讽”?

这位重庆老师的话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她守住了生而为人最基本的底线:尊重与共情。.

1.疾病不是原罪,更不是笑话

任何疾病患者都不是自愿选择遭遇不幸。用他人的痛苦作为笑料,显露的是自身的浅薄和冷漠。

2.语言暴力也是暴力

当一个孩子被叫做“唐人”,他所承受的心理伤害是真实且持久的。这种以“开玩笑”为名的攻击,是校园软暴力的一种。

3.娱乐至死,不应吞噬人性底线

网络梗文化追求短平快的刺激,但我们不能为了好玩而丢掉最基本的悲悯心。越是在泛娱乐化的时代,越要警惕人性的麻木。

三、比批判更重要的,是重建: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

这位老师的可贵,不仅在于她的严厉批评,更在于她及时的正面引导。

她没有停留在“不许说”,而是告诉了学生“为什么不该说”,以及“应该做什么”。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破而后立

明确底线,树立准则

就像老师提出的“三不笑”原则,家长和老师需要给孩子清晰的行为边界:什么是绝对不可逾越的红线。

培养共情,换位思考

引导孩子想象:“如果你的家人遭遇这些疾病,你愿意听到别人这样开玩笑吗?”

提供更健康幽默的替代方案

幽默本身无错,错的是方向。鼓励孩子发掘更有创意、不伤害他人的幽默方式。

四、为这位老师点赞:守住底线,就是守护我们的未来

无数网友为这位老师叫好,正是因为大众苦“网络烂梗”久矣。

我们庆幸,还有这样清醒、正直的教育工作者,敢于在浪潮中坚守底线,告诉孩子们:这不好笑,这很伤人。

她的怒吼,不仅是对一个烂梗的批判,更是对一种冷漠文化的抵抗。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

这位老师用行动诠释了:教育的温度,就在于敢于为那些无法发声的人发声,敢于在扭曲的风气中竖起一面旗帜。

希望这则新闻不仅能刷屏,更能刻进我们心里。

拒绝烂梗,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管住自己的嘴,教育身边的人。

因为我们今日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决定了明日社会将如何对待可能的、未来的、我们每一个人。

来源:教师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