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组花了三个月完成的某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文件,提交审查时,第三方专家在“电气主接线”部分指出:短路电流未按新规校核,接地网设计不满足GB/T 50065-2011第5.2.3条要求。
那是一次差点毁掉整个项目的会议。
项目组花了三个月完成的某220kV变电站初步设计文件,提交审查时,第三方专家在“电气主接线”部分指出:短路电流未按新规校核,接地网设计不满足GB/T 50065-2011第5.2.3条要求。
现场一片死寂。更让人后怕的是,这些错误,本应在内部审核阶段就被发现。
“我们有六个人审过这份文档,为什么没人看出来?”总工质问。
没人回答。我们都知道,靠人工逐条核对规范、复算数据、检查图纸,早已不堪重负。项目越多,漏洞越大。
就在那次事故后,院里下定决心——引入良策金宝AI,开启真正的智能化转型。
从“亡羊补牢”到“未卜先知”:AI审核工程文档的威力
良策金宝AI的AI审核工程文档功能,成了我们第一个落地的模块。
它不是简单查错别字,而是基于工程大模型,对技术逻辑、参数匹配、规范引用进行深度语义分析。上传一份文档,系统几分钟内输出审查报告。
源头治理:从“写错”到“写对”——AI生成工程文档的闭环
审核只是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更需要的是——从源头就少出错。
良策金宝AI的AI生成工程文档功能,让我们实现了“参数驱动文档”。表单输入项目项目关键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完整、引用规范的初稿。
更关键的是,它调用的是经过训练的工程大模型,输出内容天然合规,大幅降低后期修改成本。
智能协同:构建工程设计新范式
我们逐步引入了良策金宝AI的其他核心功能,形成智能工作流:
工程规范查询:覆盖8万+本标准规范,自然语言提问,返回规范条款,支持多规范对比。
AI工程计算:依托智算引擎,一键生成工程概算、财务评估等计算表,公式依据自动标注。
AI生成CAD图:上传航拍图或设计图,AI自动识别,生成平面布置图,支持dxf导出。
工程数据查询:整合气象、设备、价格等数据库,设计时可实时调用,避免信息滞后。
这些功能,构成了一个工程师AI助手的完整生态。
专属AI:从“通用”到“定制”的跃迁
但真正的变革,发生在我们启动AI大模型定制之后。
我们与良策金宝团队合作,将院内多年积累的3000+项目资料导入系统,进行大模型训练,开发出专属的垂直大模型。它懂我们的设计习惯、常用设备型号、内部审核标准。
更重要的是,我们完成了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所有数据在内网运行,安全可控,满足等保要求。
整个过程,都有良策金宝的AI技术咨询团队全程支持,从需求梳理到系统集成,再到人员培训。
结语:一次错误,换来一场革命
那次审查事故,成了我们智能化转型的催化剂。
今天,良策金宝AI已深度融入我们的每一个项目。它不仅是“纠错者”,更是“协作者”、“生成者”、“守护者”。
当良策金宝AI的使用成为常态,我们终于可以自信地说:设计,不再靠运气。
来源:良策金宝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