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如何充分拥抱新时代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9 03:04 3

摘要:尝试将泥塑技艺与动漫、卡通形象相融合,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目光,积极拥抱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场景无缝对接,使其焕发新生。这是兴安盟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突泉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书琴的心得体会。

转自:内蒙古日报

□范永

非遗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如何充分拥抱生机勃勃的新时代?

这是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

尝试将泥塑技艺与动漫、卡通形象相融合,以此来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目光,积极拥抱社交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探索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场景无缝对接,使其焕发新生。这是兴安盟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突泉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刘书琴的心得体会。

“创作更多展现深厚农耕文化底蕴的作品,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深度融合,让更多人领略泥塑的独特魅力,使这项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历久弥新。”刘书琴在非遗传承中凸显的新文化视野,在她的创作计划中似乎体现得更为明显。她所展现的“现代意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需要借鉴的宝贵经验。

泥塑技艺在我国的历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其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距今10000-4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等陶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泥猪、泥羊头,均证实了早期人类手工捏制泥塑的存在。而唐代更是将泥塑技艺推向了发展的顶峰,该时代的作品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著称,杨惠之被誉为“雕塑圣手”,其技艺与吴道子并称“道子画、惠之塑”。这项技艺延续发展至今,可见其生命力的强大。

非遗创新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通过科技赋能、拓宽传播边界、加强现代设计、跨界融合等多维度探索,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有效释放。

不仅是非遗,我们对其他门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同样也需要运用现代意识充分拥抱新时代。2024年,一款名为“黑神话悟空”的国产游戏在全球上线后,迅速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其独特的游戏体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致描绘,不仅吸引了无数游戏爱好者的目光,也为我国的文化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游戏取景地之一的山西大同,因“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高峰。

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叛,而是对传统最深沉的呵护与再焕发。故宫博物院通过灵动实用的文创产品,再现馆藏珍品原貌;苏绣大师们亦在传统针法的基础上,融合当代审美,绣出更具时代气息的作品。

这些探索昭示:非遗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活态传承中文化基因的再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不是固守在博物馆里或压在箱底、藏在深街陋巷的文物,更应该是行走在大众间的流动风景、是人与人之间热烈交流的“社交货币”。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