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且,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时,最好的办法恐怕也只有离开了。
《杨绛传》
作者:罗银胜 【中】
杨绛先生说:
“离开那个总是让你不高兴的人,是爱自己的开始。”
这句话似乎和我们常说的“夫妻吵架,劝和不劝离”相违背。
但是,如果身边真的出现了这么一个人:
他的行为总是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他们言语刻薄,行为自私,从不顾及我们的感受,更谈不上悔改。
而且,无论我们怎么做都无法改变时,最好的办法恐怕也只有离开了。
死皮赖脸的缠着对方,恐怕受伤的却是自己。
所以,学会转身离开,及时止损,努力提升自己,和那些迎合自己的人相处,才能过好自己的日子。
01
远离消耗你情感的人
有一位经常来访的女士,自称是杨绛的忠实读者和崇拜者。
她每次来访都会带来一些文学话题与杨绛讨论,起初杨绛还耐心接待。
但渐渐地,杨绛发现这位女士并非真心交流学术,而是借机炫耀自己的学识。
总是故意反驳杨绛的观点,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聪明。
而且这位女士每次都会在不合适的时间来访,一坐就是大半天,严重打扰了杨绛的写作和研究计划。
当杨绛委婉地提示自己需要工作时。
这位女士不但不收敛,反而笑着说:“您这样的大作家,还在乎这点时间吗?”
杨绛开始反思这段关系:“我为什么要容忍一个不断消耗我却不带给我任何快乐的人?”
于是,她选择了疏远这位女士。
当对方再次来访时,杨绛让保姆告知自己不在家。
几次之后,这位女士就不再来了。
杨绛在回忆这件事时说:“人生短暂,我不愿把时间浪费在虚伪的人身上。”
她的果断不是无情,而是清醒。
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时间和情感都很宝贵,不应该被不值得的人随意消耗。
张爱玲曾说:
“时间好比一把利剑,只有那些善于使用它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与其在消耗自己的烂人烂事上纠结,不如果断的离开,哪怕是独处,也比情绪混乱要好。
02
远离自私的亲戚
钱钟书和杨绛在文学界成名后,一些平时不怎么往来的亲戚开始频繁登门。
他们不是来联络感情,而是来寻求各种帮助。
有的要求介绍工作,有的请求经济援助,有的直接要求代写文章或论文。
然而这些亲戚将他们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从无感激之心。
有一次,一个远房亲戚带着孩子来访,要求杨绛指导孩子写作文。
杨绛花了整个下午耐心指导,临走时亲戚却说:“你是大作家,指导孩子写作还不是小菜一碟?以后我们常来啊!”
过分的是,杨绛后来因工作繁忙婉拒了一次请求。
这位亲戚就在背后抱怨她“成名了就摆架子”、“不念亲情”。
杨绛从此明白了:有些人永远不会满足,你的善良对他们来说只是可利用的工具。
她开始学会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不再为了顾全情面而委屈自己。
她在传记中写道:“做人要有菩萨心肠,也要有金刚手段。”
对那些得寸进尺的人,善良必须带有边界和锋芒。
巴菲特有句名言:
“你最好跟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混在一起,因为你会朝着你常接触的人的方向发展。”
所以,当你富在深山有远亲时。
远离那些只会消耗你的亲戚,这不是自私,更不是无情,而是自爱。
因为,对于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你的善良如草芥。
03
远离负面情绪传播者
杨绛一生经历了太多苦难:战争、动荡、亲人的离去……
但她从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和坚韧。
在干校劳动期间,杨绛遇到一位总是抱怨不停的女士。
无论天气好坏、工作轻重,这位女士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饭菜太难吃、工作太辛苦、领导太苛刻。
她还经常拉着杨绛诉苦,希望得到共鸣。
起初,杨绛还试图开导她,告诉她抱怨解决不了问题,不如调整心态。
但这位女士不但不听,反而说杨绛站着说话不腰疼。
杨绛开始有意识地避开这位女士。
当对方又要开始抱怨时,杨绛就借口有事离开。
分配工作时,尽量不和她一组。
她不是缺乏同情心,而是明白:负面情绪会传染,长期与抱怨者为伍,自己的心态也会受到影响。
杨绛在传记中写道:
她选择远离负面情绪传播者,不是为了排斥他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玛丽莲·梦露曾说:
“我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我会犯错、会失控、有时很难处理。但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人生短暂,不要为了迎合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内心平静。
因为你是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他人而活。
离开那些总是让你不开心的人,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对自己最基本的爱护。
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保持内心清明的必要选择。
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你如何付出、如何忍让,他们都不会改变。
面对这样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继续纠缠,而是优雅地转身离开。
正如杨绛所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记住:
你的善良很珍贵,不是每个人都配拥有它;
你的时间很有限,应该留给那些真正值得的人。
因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不是让所有人都喜欢你,而是首先让自己喜欢自己。
—end—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