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历史典故讲述中华五千年故事8:“炎帝”女儿与“精卫填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07:04 1

摘要:炎帝作为上古部落联盟的首领,除其自身有着丰富的神话和典故在典籍中记载,在民间中流传外,“炎帝”身边也有许多绕不过去的神话与典故,比如我们国人熟知的“精卫填海”和“巫山云雨”典故都出自炎帝的女儿,而令大家感叹上古英雄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则

AI生图

1.炎帝作为上古部落联盟的首领,除其自身有着丰富的神话和典故在典籍中记载,在民间中流传外,“炎帝”身边也有许多绕不过去的神话与典故,比如我们国人熟知的“精卫填海”和“巫山云雨”典故都出自炎帝的女儿,而令大家感叹上古英雄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刑天舞干戚”的故事,则出自炎帝的部属。本期讲述女娃与“精卫填海”

2.在一些传说中,听訞是赤水氏(桑水氏)之女。炎帝与听訞的结合象征着不同氏族文化的融合。两人成婚前,听訞曾送给炎帝一根赭鞭,这根鞭子能识别各种草药,炎帝因此爱上了听訞,后来两人结为夫妇。婚后,听訞协同炎帝一起治理部落,掌管诸族,是炎帝的 “贤内助”。

图1(下有图说)

《山海经》中记载,听訞与炎帝生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了术器、后土,后土生了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此外,听訞与炎帝还育有两个女儿,分别是瑶姬和女娃,女娃便是后来化为精卫鸟的炎帝小女儿。

3.《山海经・北山经》中对 “精卫填海” 的记载原文为:“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从发鸠山的地理方位开始)再向北走二百里,有一座山名叫发鸠山,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可用来养蚕,木材坚硬可制器物)。

这座山上有一种鸟,它的外形长得像乌鸦,头部有彩色的花纹,长着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它的名字叫 “精卫”。这种鸟的叫声很特别,像是在反复呼喊自己的名字 “精卫”(“其鸣自詨” 指鸟鸣声就是它自己的名字,类似 “自呼其名”)。

图2

4.这只精卫鸟,其实是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曾经去东海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她的魂魄没有消散,后来就化作了这只名叫精卫的鸟。

从那以后,精卫鸟就常常从西边的山上衔来树枝和石子,一次次飞到东海,把这些木石投进海里,想要用这种方式把东海填平。

5.“精卫填海” 的传说虽篇幅简短,却精准凝练了上古先民在严酷生存环境中淬炼出的核心精神品质,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矢志不渝、久久为功“的执着精神,“化个体悲剧为群体守护”的利他精神,“弱小个体亦有崇高价值” 的自强精神。这些品质所承载的“抗争、执着、利他、自强”,本质是上古先民在“与自然共生、与命运博弈”中沉淀的生存智慧,这些精神品质跨越千年,成为后世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重要源头,至今仍是中华民族面对挑战时的重要精神支撑。

图3

6.“精卫填海”的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主要交代了精卫的由来,即炎帝之女女娃溺亡于东海后化为精卫鸟,以及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的行为,突出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魏晋时期,精卫填海的神话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丰富。陶渊明在《读山海经十三首》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他将精卫填海的故事与刑天神话并提,大赞精卫填海的精神,使精卫的形象更具感染力和文学价值。

此外,南朝任昉的《述异记》卷上再次提到此神话,增加了精卫与海燕“通婚”、溺水处及精卫别称的内容,使神话更加丰满。明清时期清代吴任臣注《山海经》,别引《律学新说》对精卫填海的故事进行了生发。

7.讲到炎帝与听訞的女儿女娃与“精卫填海”的传说,就不能不简单介绍一下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典籍——《山海经・北山经》。《山海经・北山经》是《山海经》“山经” 部分的重要组成,与《南山经》《西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同构成 “五藏山经”,是全书最具地理纪实性与神话交融特征的篇章之一。

图4

《山海经・北山经》以 “山” 为核心脉络,记录上古北方地域的山川、物产、神祇、异兽及神话传说,既保留了先民对北方地理的早期认知,也沉淀了丰富的上古文化信息。既是一部 “不精确却珍贵”的上古北方地理志,也是一部“朴素却生动”的北方神话集。其中的“精卫填海”等神话,更是跨越千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头,而《北山经》本身,也成为研究上古北方地域文化、神话体系、科技萌芽的核心文献。

AI图片说明:

1.听訞是赤水氏(桑水氏)之女,炎帝与听訞的结合象征着不同氏族文化的融合。两人成婚前,听訞曾送给炎帝一根赭鞭,这根鞭子能识别各种草药,炎帝因此爱上了听訞,后来两人结为夫妇。婚后,听訞协同炎帝一起治理部落,掌管诸族,是炎帝的 “贤内助”。

图5

2.在那远古时代,炎帝与听訞育有两位可爱的女儿,大女儿瑶姬,宛如春日盛开的繁花,娇艳动人,举止间尽显优雅之态。平日里,瑶姬喜爱在部落中穿梭,为族人们排忧解难,对花草尤为钟情,常悉心照料那些娇艳的植物,看着它们茁壮成长,她的脸上便会绽放出甜美的笑容。​

3.小女儿女娃,则像自由不羁的风儿,天真活泼,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与活力。她生得一张圆润可爱的脸蛋,脸颊总是红扑扑的,双眸炯炯有神,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身形虽小巧,却矫健敏捷,一头短发透着利落劲儿。女娃不似寻常女子那般喜好女红,反倒热衷于和男孩子一同嬉戏,爬树掏鸟窝、下河抓鱼,对她来说都是乐事。她的笑声清脆响亮,如银铃般在部落中回荡,给周围带来无尽的欢乐。​

图6

4.姐妹俩一同长大,时光里满是温馨。春日,她们漫步于繁花盛开的山谷,瑶姬轻声给女娃讲述各种花草的名字与用途,女娃睁着好奇的眼睛,不时伸手触摸那些娇嫩的花瓣,还会调皮地摘下一朵插在瑶姬的发间,笑嚷着姐姐更美了。夏日,烈日炎炎,女娃拉着瑶姬来到清凉的溪边,女娃欢快地跳进水中,溅起朵朵水花,瑶姬则在岸边微笑着看着,偶尔也会伸手轻触溪水,感受那份清凉。女娃还会捉来小鱼,兴奋地拿给瑶姬看,瑶姬虽有些害怕,却也会为妹妹的快乐而开心。​

在成长的岁月里,姐妹俩感情深厚,相互陪伴,虽性格迥异,却彼此包容,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

5.女娃生活在靠近山林或河岸的部落聚居地,东海对她而言,是一片辽阔而充满未知的自然天地。在护卫陪伴下,女娃常到周边的山川、江河、海滨漫游。或许是在东海沿岸的沙滩上捡拾贝壳、观察潮汐,或许是在浅水区戏水、聆听海浪与鸟鸣。

图7

6.有一次,女娃又到东海“游玩”,突发的海浪、风暴,女娃不慎被卷入深海区域,她努力挣扎,护卫们紧急抢救没有成功,最终被海水吞没。

7.女娃的魂魄没有消散,后来就化作外形像乌鸦,头部有彩色的花纹,长着白色的嘴、红色的脚的鸟,它的名字叫“精卫”。

图8

8.从那以后,精卫鸟就常常从西边的山上衔来树枝,一次次飞到东海,把这些木石投进海里,想要用这种方式把东海填平。

图9

9.从那以后,精卫鸟就常常从西边的山上衔来石子,一次次飞到东海,把这些木石投进海里,想要用这种方式把东海填平。

图10

10.从那以后,一群精卫鸟就常常从西边的山上衔来树枝和石子,一次次飞到东海,把这些木石投进海里,想要用这种方式把东海填平。

图11

11.炎帝与听訞,还有大女儿瑶姬,经常来到东海看望女娃变成的“精卫”鸟。“精卫”鸟也站在妈妈的手上,和他们亲切交流。

图9-11,本人根据故事添加内容。

来源:小苏历史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