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函大地土生金——三门峡烟草以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9 08:33 2

摘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门峡地处黄河岸边、秦岭余脉、崤函腹地,光照足、温差大。钟灵毓秀,风物独特,作为“全国优势烤烟最适宜区”,“烟叶”与“果、菌、药、酒、菜”一起,并称为三门峡优势特色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门峡地处黄河岸边、秦岭余脉、崤函腹地,光照足、温差大。钟灵毓秀,风物独特,作为“全国优势烤烟最适宜区”,“烟叶”与“果、菌、药、酒、菜”一起,并称为三门峡优势特色产业。

作为我省烟叶“扛把子”,三门峡烟叶“醇、香、绵、融、甘”,以“醇雅浓香”著称。近年,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坚持巩固特色、稳定增长、强化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擦亮了群众增收致富“金色名片”。

□许金安 李建平 王小锋

立秋过后,豫西三门峡最抢眼的是黄色,这是丰收的颜色,来自蕴含财富的“黄金叶”。

种下黄金叶,蹚开致富路。三门峡是全国烤烟区划最适宜区之一,我省第一大烟叶产区,基本烟田规划面积55万亩,常年种植烟叶22.8万亩,惠及烟农8760余户,2.2万人。去年,三门峡烟农总收入9.5亿元,实现税收1.9亿元,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亩均收入5000元。

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始终坚持以“工业需求”与“烟农增收”为核心的两轮驱动战略,牢牢把握“稳规模、提质量、增动能、强基础”的工作主线与“全省首位、全国领先”的发展定位,在巩固特色优势、稳住增长态势、强化创新动能的实践中主动担当、勇挑重担,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了强劲烟草力量。

沃野生金(许金安 摄)

生态为基黄河岸边有好烟

9月5日,连续几天的降雨,把灵宝市朱阳镇梁家庄村浇灌得凉意十足。

村中的北塬烟叶合作社烤烟大院一派忙碌,负责人、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邹安治正在组织烟农装炕,四组协同,同时进烟。

这是第三坑烟叶,1500多口人的梁家庄,有耕地4700多亩,其中烟叶常年保持在1500亩左右,是烟叶种植专业村。

这个烟叶季,三门峡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但邹安治和村民们心里有底,信心来自村里自流的山涧水。

三门峡,地处秦岭山脉东延与伏牛山、熊耳山、崤山交会地带,生态良好,有“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美誉。

利用好生态,养出好烟叶。

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带,海拔300米至1500米,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土壤多为山地褐土和红黏土,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土壤pH值及微量元素适宜,生产优质烟叶,得天独厚。

以“高甜感、高油分”双高“醇雅浓香”著称的三门峡烟叶,产烟主要集中在卢氏县、灵宝市、渑池县和陕州区,分别有烟田9.4万亩、6.4万亩、3.3万亩、0.9万亩。

灵宝市朱阳镇是我省面积最大的镇,也是我省烟叶第一大镇,有烟叶4.06万亩,去年烟叶创税2300万元,占财政收入的35%。

近年,三门峡市烟草公司坚持市场取向和品牌导向,科学规划“4+3”七个核心示范区,全力推进卢氏杜荆“百里生态烟叶长廊”和灵宝朱阳透山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

示范推广(李伟 摄)

三门峡坚持工业需求导向,持续推动烟叶计划向工业需求旺、品牌支撑强、生态条件优、烟叶品质好的核心烟区聚集。“十四五”期间,累计向卢氏县、灵宝市两大核心产区倾斜计划近6万担。全市有万担乡14个、千亩村80个,年均开发新烟田超过3万亩。

充分尊重工业企业选择,按照市场需求“要什么种什么”、“要什么种好什么”,确定了以云烟87、秦烟96为主的当家品种,淘汰了不适宜、品质差、效益低的劣杂品种,形成了“一区一品一特色”的原料保障供应链,实现了品种与生态的有机结合。

一方水土产一方好物。三门峡所产烟叶进入知名品牌主配方,得到了工业企业的认可。

规模生产标准体系保质量

9月4日上午,朱阳镇辛店村,鑫源烟叶专业合作社,烟农王新方刚打开烤房,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这是今年的第二炕,预计9月25日前后将结束烤烟,现在种烟都是标准化,啥时候干啥都有规程!”

“老把式”王新方是“烟二代”,有着30年的种植经验。他见证了烟叶从一家一户“面条地”的“小懒散”种植到“千亩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全过程。

在三门峡,“五月不栽烟,十月不收烟”。说的是五月之前烟苗必须移栽大田,十月前必须结束烤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三门峡,烟业生产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

通过系统构建、精准实施烟叶全链条标准体系,有效提升了烟叶品质稳定性、生产管理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透山村和辛店村坐落在海拔900米的台塬上,有连片烟叶田3000余亩。是河南中烟黄金叶核心原料基地,种植历史超过20年,烟叶品质一流。

“秘密在于生态种植、科学管理!”三门峡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张常兴说,“标准体系健全,夯实了烟叶高质量发展根基。”

三门峡以工业化理念重塑烟草农业,在全国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三门峡烤烟综合标准化体系》,形成旱作栽培等特色技术规范,为标准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三门峡因此获评首个“国家级烤烟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通过与科研单位加强合作,探索构建了“烟叶+蔬菜”“烟叶+油料作物”等产业组合模式,初步形成了种植特色品种、保护特定生态、集成特有技术、彰显特色风格、满足特定需求的“五特”生产技术体系,持续叫响烟叶“质量特色、生态绿色、科技底色”品牌。

烟蔬轮作(许金安 摄)

张常兴介绍说,三门峡参与制定、修订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150余项,实现“无标变有标、旧标换新标、粗标转精标”,形成《河南浓香三门峡烟叶品牌标准体系》。其中,品牌标准3个、综合标准166个、基地单元标准10套。

在三门峡,不光人喝豆浆,烟叶也喝豆浆。

1998年夏的一天,做豆腐的灵宝烟农李新华,前一天打了一桶豆浆,保管不善发酵变质,因倒掉可惜,他就试着稀释后浇到烟苗上,没想到不但烟叶长得好,炕出的烟也超级漂亮,这种方法后来在全省推广。

三门峡坚持“生态、特色、优质、安全”原则,培育了“醇雅浓香”三门峡特色“中棵烟”体系,住氧吧、饮山泉、睡地毯、吃土粪、喝豆浆、披花环的特色“养烟理念”深入人心。

在烟叶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形成了“135”移栽工作法、“1248”专业化采烤组织模式、“2456”采烤技术纲要、“4334”分级工作法等“技术+管理+操作”规范,为烟农农事操作提供更好遵循、保障更好服务,守住了质量特色的技术底线。

科技赋能专业服务促增收

“你这炕烟真不赖,生物质烤房看来中!”9月5日,卢氏县官坡镇烟农们正在讨论今年新建投用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

这个以智能化电烤房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让烤烟进入“智慧烘烤”新时代。

近年来,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锚定“稳烟区、稳烟田、稳烟农”目标,紧紧抓住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良机,建设电烤房、生物质颗粒燃料烤房1935座,改造电烤房4181座,让烟农从繁重的烘烤劳作中解放出来,更以科技之力,为“金叶”注入醇厚品质。

在三门峡,烟农是可以当“甩手掌柜”的。

烟叶生产的播种、育苗、整地起垄、移栽、大田管理、分级扎把,甚至到烟站卖烟,都可以交给就近的烟叶专业合作社。

透山村党支部领办的鑫源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5月,注册时资产300万元,如今发展成为固定资产2000万元,有各类农机40台(套)、120人的专业队伍。

高素质烟叶生产队伍,为三门峡烟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让烟农轻松种烟、稳定增收,是现代烟叶生产的方向。三门峡从解决农机“进田难”“作业难”入手,经过与农机生产商研讨、联合攻关和鼓励烟农创新等,补齐装备短板,提高烟田、农机与农艺适配水平。

技能培训(张艺童 摄)

目前,三门峡建成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7个、烟农综合服务型合作社11个、专业服务队135个,基地单元专业化服务全覆盖,烟区整地、覆膜、中耕培土、育苗、植保机械化率达100%,移栽机械化率超90%,亩均减工6个以上。

近年来,三门峡主动将数字化融入烟叶发展大局,以数字赋能助推烟叶高质量发展。瞄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靶向运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把“信息化为业务服务”的定位落到实处。

创新开发了烟叶育苗温湿度自动监测、烟田全生命周期实时监测、田间气象数据监测分析、烟田害虫发生自动收集等数字化多场景应用;还引入了专业化分级电子看板管理系统、创新拓展烟叶成包赋码应用场景。

精耕培育(李伟 摄)

开发的“金叶惠农”信息化平台,在线为烟农提供各类专业化服务,平台还在行业内率先搭载在线支付功能,实现了烟农“线上下单、结算支付、补贴兑现”的一站式服务。2024年,仅采烤和分级两项服务下单量就超过1.7万笔,资金流水1125万元。

眼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收购季,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具多主体运用、优化精准预约交售机制等,已把烟农交售等待时间精准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着力让烟农少等待。

8月13日至14日,全省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三门峡举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烟叶生产经营定制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绿色化、数字化,持续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崤函大地已落地生根。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