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导语 许多新手养鹅户在防治感冒、大肠杆菌时不慎使用“伤肾”药物,导致小鹅在6–16日龄集中出现痛风,表现为死亡上升、剖检可见心包、肝脏、肾脏表面白色尿酸盐沉积。药物型痛风的关键在于“快停错药、稳住肾脏、控蛋白与环境、合理替代用药、程序化预防”。下文结合一线实践
导语 许多新手养鹅户在防治感冒、大肠杆菌时不慎使用“伤肾”药物,导致小鹅在6–16日龄集中出现痛风,表现为死亡上升、剖检可见心包、肝脏、肾脏表面白色尿酸盐沉积。药物型痛风的关键在于“快停错药、稳住肾脏、控蛋白与环境、合理替代用药、程序化预防”。下文结合一线实践和经典教材,为您梳理一套通俗易懂、可落地的策略。
本质:药物(多为肾毒性抗菌药或金属离子添加)损伤肾小管与集合管,尿酸排泄受阻,血尿酸骤升,结晶沉积于肾脏和浆膜(内脏型)或关节(关节型),形成痛风并快速伤亡。
高发窗口:6–16日龄,肾脏尚未发育完善,代谢负荷上升,是药物性损伤与痛风爆发的危险期。
常见诱因链条:饲养条件差/受凉感冒 → 继发大肠杆菌/呼吸道病 → 焦急上“猛药”(氨基糖苷类、金属盐等) → 肾损伤 → 痛风集中爆发。
临床与剖检要点:
突然性伤亡增多、缩头、采食下降、排白色糊状粪/白尿酸盐。
剖检心包、肝脏表面、气囊、肠系膜可见白霜样尿酸盐;肾脏肿大、苍白,输尿管内见白色“粉笔样”栓。
鉴别提示:
病毒性痛风(星状病毒、呼肠孤、小鹅瘟、腺病毒)常伴明显群发性消化道/呼吸道症状与免疫史不全。
营养/霉菌毒素因素多见饲料更换、发霉、湿度高后渐进发生。
药物型常有近期用药史(尤其6–16日龄用过“伤肾”药物或金属离子)。
严禁:利高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苏打以及各类金属离子添加剂(如铜、锌超量)等。
原则:6–16日龄为禁用期;全群立即停止上述药物与添加剂。
首选替代:头孢噻呋钠等对肾损伤较小的头孢类,配合H蛋白抑制剂使用,兼顾控制继发细菌感染与肾保护(剂量与疗程遵循兽医与说明书)。
痛风核心支持:补充精氨酸酶类制剂(如威动力),减少尿酸生成、降低死淘。按日龄分阶段使用:
1–5日龄:5%拌料或2.5%饮水
6–16日龄:10%拌料或5%饮水(痛风高发期加力)
17–20日龄:5%拌料或2.5%饮水
抗应激与代谢支持:保障24小时清洁饮水,饲料换成纯玉米面(2~3天),减少应激;避免在11–16日龄期间叠加过多药物(包括中药),让肾脏有“喘息”窗口。
控制蛋白:尽量将粗蛋白控制在≤14%(不超过17%),减少氮代谢产物负担。
能量与氨基酸:能量适中,合理平衡精氨酸、蛋氨酸;确保饲料新鲜、无霉变与霉菌毒素。
切记:禁用小苏打,以免加重问题。
控湿:环境相对湿度≤60%,垫料干爽、勤换;防霉菌滋生,降低呼肠孤等病毒诱发风险。
稳温:按日龄保温,注射或集中操作当天上调棚温2℃,维持2天后再回调。
通风与密度:通风良好、密度适中,减少氨气、硫化物刺激,降低应激与继发感染。
饮水点:足量水线/水嘴,防止因抢水导致脱水与血尿酸进一步上升。
生理型:鹅缺少精氨酸酶 → 补充精氨酸酶(如威动力)。
营养型:蛋白过高 → 控蛋白≤14–17%。
病毒型:星状病毒、呼肠孤、小鹅瘟、腺病毒、鸭肝等 → 强化母源抗体与免疫计划。
药物型:氨基糖苷类/金属离子/不当用药 → 高发期禁用伤肾药,选肾友好替代。
高湿型:高湿→霉菌→呼肠孤→诱发痛风 → 控湿≤60%。
威动力(精氨酸酶类)阶梯使用:见上文分龄比例。
免疫/用药建议(由孵化场或兽医实施,严格按说明书):
1日龄:小鹅瘟+呼肠孤+星状病毒抗体,配合头孢噻呋钠(0.05克/公斤体重),2毫升/只。
1–5日龄:马盖宁+杆畅+氟苯尼考溶液,各5天,净化大肠杆菌、浆膜炎、沙门氏菌、支原体。
3日龄:新流黄腺+H5H7油乳苗+头孢喹肟油乳剂,颈部皮下1/2以下0.4毫升/只;棚温上调2℃,维持2天。
5日龄:小鹅瘟+新型呼肠孤+星状病毒三合一冻干粉,溶入鸭肝液体抗体(禁止使用“利高”),1–1.5毫升/只。
6–10日龄:迈迪巴巴+呼孤饮水,各3天,预防感冒、小鹅瘟、新型呼肠孤。
11–16日龄:痛风高发期,尽量避免注射疫苗和用药(含中药),给肾脏恢复窗口。
17日龄:新流黄腺+H5H7油乳苗+头孢喹肟油乳剂,0.8毫升/只,颈部皮下1/2以下;当天上调棚温2℃,维持2天。
17–20日龄:马盖宁+杆畅+氟苯尼考溶液,各5天,预防大肠杆菌、浆膜炎、支原体及病毒性并发症。
“用药红线”清单(尤其6–16日龄禁用):利高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苏打、超量金属盐等。
替代优选:头孢噻呋钠+H蛋白抑制剂,配合抗应激、环境与营养管理。
误区1:给小苏打“化尿酸”。提示:此阶段禁用小苏打,实际可加重紊乱。
误区2:认为“痛风=高蛋白”,忽视药物与湿度诱发。要同时控蛋白、控湿、停错药。
误区3:高发期频繁打针、叠加多种药物。建议11–16日龄少干预,让肾脏恢复。
误区4:忽略饮水与通风。缺水与氨气超标均会加重肾脏负担与感染风险。
日记录:采食、饮水、体重、死亡数,异常及时上报与处置。
剖检随访:每日抽检死淘鹅,观察肾脏和尿酸盐变化,判断干预是否见效。
实验室支持:必要时检测饲料霉菌毒素、病原学与药敏,纠偏用药。
批次复盘:从温湿度、密度、免疫、饲料、用药五方面总结,形成本场标准操作。
特别提醒
坚决禁用小苏打。
首次注射抗体建议2毫升/只(由孵化场/专业人员规范操作)。
文中商业名词仅作一线经验举例,务必遵照产品说明书与执业兽医指导。
引经据典(便于深入了解)
Swayne DE (ed.). Diseases of Poultry. 14th–15th eds. Wiley-Blackwell. 概述了家禽尿酸代谢、肾性痛风的发生机制与病理特征。
张秋娟等. 家禽痛风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总结家禽痛风病因(营养、病毒、药物、环境)与综合防控思路。
兽医药理与毒理学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氨基糖苷类、某些金属离子添加剂的肾毒性证据与替代方案。
NRC.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Poultry. 提供蛋白与氨基酸供给原则(结合痛风高发期适度下调蛋白的现场策略)。
药物型痛风可防可控:把“停错药、保肾脏、控蛋白与湿度、用药替代、程序免疫”五件事做扎实,能显著降低6–16日龄的伤亡峰值,帮助小鹅稳过痛风关。
来源:郭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