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师傅,您填写的简历很有意思。"人事经理看着手中的材料,语气突然变得恭敬起来。
"王师傅,您填写的简历很有意思。"人事经理看着手中的材料,语气突然变得恭敬起来。
"有什么问题吗?"我有些紧张,以为自己哪里填错了。
"您写的1998年抗洪救援,能详细说说吗?"
我愣了一下,不明白应聘司机为什么要问这个:"就是那年长江发大水,我救了几个人。"
人事经理的眼睛亮了:"您稍等,我需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十分钟后,她回来了,脸上带着我从未见过的笑容:"王师傅,我们林总要亲自面试您。"
我更困惑了。华林物流是本市最大的物流公司,老板怎么会亲自面试一个普通司机?
01
1998年7月,长江流域的雨下了整整一个月。
我叫王大海,那年25岁,在长江边以撑船为生。从小在江边长大,水性极好,村里人都说我是"水里的鱼"。
平常的日子里,我的木船主要载着乡亲们渡江。长江在这里不算宽,但水流急,没有渡船的话,绕路要走几十里地。
雨从六月底开始下,一直下到七月中旬都没停过。
江水一天比一天高,我的木船也停了好些天。乡亲们都不敢出门,更别说过江了。
7月20号那天,雨下得特别大。
我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不远处的江水已经漫过了堤坝,心里开始发慌。这水位,是我从来没见过的。
"大海,快来看!"邻居老刘指着远处喊,"那边有人被困了!"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江对岸一排房子已经被水淹了大半,只露出屋顶。其中一间房子的瓦片上,坐着两个黑影。
"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老刘的眼神很好,"他们在求救!"
我仔细看了看,确实有两个人在房顶上挥手。水还在涨,那房子随时可能被冲垮。
"谁去救他们?"有人问。
大家面面相觑,都不说话。这种天气,这种水位,下水就是送死。
我看着那两个人影,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去试试。"我说。
"大海,你疯了?"老刘拉住我,"这水这么急,你的小木船能行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我甩开他的手,"人命关天的事情。"
我把木船推下水,船身在急流中剧烈摇摆。我用了很大力气才稳住船身,然后开始向对岸划去。
江水比平时宽了一倍,水流速度也快得吓人。木船像一片叶子,随时可能被水冲走。
我用力握着船桨,一下一下地划着。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模糊了我的视线。
划到江心的时候,一个巨浪打过来,差点把我掀翻。我紧紧抓住船沿,等浪头过去,继续向前。
那两个人还在房顶上,女人的哭声隐约传过来。
快到对岸的时候,我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严重。整排房子都在摇晃,那间房子的墙体已经开始倾斜。
"喂!你们听得见吗?"我冲着房顶喊。
"听得见!听得见!"女人的声音很尖,"救救我们!"
我把船划到房子旁边,水已经淹到了房檐。房顶离水面还有两米多高,我必须想办法让他们下来。
"你们从房顶滑下来,我在下面接着!"
"不行!"女人哭着说,"我不会游泳,孩子也小!"
我抬头看了看,那是个年轻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看起来只有四五岁。
房子摇晃得更厉害了,我知道时间不多了。
我把船桨绑在船上,然后抓住房檐,用力往上爬。瓦片很滑,我差点掉下来。
好不容易爬到房顶,女人和孩子挤在屋脊最高的地方。女人大概三十岁左右,长得清秀,但脸色煞白。小男孩被吓得直哭。
"不要怕,我来救你们。"我尽量让声音听起来镇定。
"房子要倒了。"女人的声音在颤抖。
确实,房子倾斜得很厉害,随时可能垮塌。
"我先抱孩子下去,然后再来接你。"
女人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抱起小男孩,他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我小心翼翼地从房顶滑下来,跳进木船。
小男孩一到船上就不哭了,睁着大眼睛看着我。
"叔叔,我妈妈呢?"
"叔叔这就去接她。"
我重新爬上房顶。女人还坐在那里,身体抖得很厉害。
"来,抓住我的手。"
"我害怕。"
"不要害怕,相信我。"
她伸出手,我紧紧握住。她的手很小,也很冷。
我带着她慢慢往下移,瓦片开始松动,有几片掉进了水里。
快到船边的时候,房子突然一阵剧烈摇晃。
"快跳!"我大喊。
我们一起跳进船里,几乎同时,那间房子轰然倒塌,激起巨大的浪花。
木船被浪头冲出去很远,我拼命用桨稳住船身。
女人紧紧抱着孩子,眼泪直流。
"谢谢你,谢谢你。"她不停地说。
"没事了,安全了。"
我开始划船返回。有了两个人的重量,船身更沉了,但回程比来时容易一些,因为顺着水流。
快到岸边的时候,很多村民都在等着。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我们拉上岸。
女人拉着我的手,眼圈红红的:"恩人,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叫王大海,就住在前面那个村子。"我指了指不远处的几间房子。
"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我摆摆手:"举手之劳,不用客气。"
这时候,有人跑过来说下游还有人被困,需要人手帮忙。
我看了看那对母子,他们已经被其他村民照顾起来,应该没问题了。
"我去看看下游的情况。"我对女人说。
"你小心点。"她握了握我的手,"我们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人都救上来就行。"
我推着木船又下了水,向下游划去。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那对母子。
后来听说,她们第二天就被家人接走了。我本想去看看她们,但救援工作太忙,一直没抽出时间。
洪水持续了半个多月才退去,我参与救了十几个人。
洪水退去后,生活恢复了平静。我重新开始撑船渡人的日子,偶尔会想起那个雨夜,想起那对母子。
我总觉得还会再见到她们,但八年过去了,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02
2000年以后,长江开始实施禁渔政策,我的渡船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还允许载客,但管理越来越严格,需要各种证件和手续。更重要的是,政府在上游修了一座大桥,过江的人越来越少。
2003年,我彻底收起了木船,准备进城打工。
25岁到30岁,正是男人最能吃苦的年纪。我不想就这样在村里混日子,想出去闯闯。
第一份工作是在建筑工地搬砖。
工地上的活很累,每天要搬几千块砖,从早上六点干到晚上八点。工资不高,但管吃住。
我的体力好,干活又踏实,包工头很喜欢我。但建筑工地的活不稳定,一个工程结束就要找下一个工地。
干了两年建筑工,我又换到一家工厂当保安。
工厂的活轻松一些,就是站岗、巡逻、登记出入的车辆。工资比建筑工地高一点,但也没高多少。
保安工作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发展前途。我看着那些年纪大的保安师傅,头发花白,还在门口站岗,心里就发慌。
我不想一辈子都这样混下去。
2005年,我又换了工作,去一家物流公司当搬运工。
物流行业正在兴起,各种货物需要装卸搬运。我的力气大,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老板给我涨了工资。
在物流公司工作的那一年,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怎么分拣货物,怎么装车卸车,怎么填写运单。我还考了驾照,学会了开货车。
"大海,你不如去考个货运驾照,当司机比搬运工强多了。"老同事建议我。
我觉得有道理。司机工资高,而且不用那么辛苦。
2006年春天,我拿到了货运驾照。开始留意各种招聘信息,想找一份司机的工作。
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华林物流公司的招聘广告。
华林物流是本市最大的物流公司,听说老板很年轻,公司发展得很快。他们招聘货车司机,要求有驾照、有经验,待遇优厚。
我虽然刚拿到驾照,但在物流公司工作过一年,应该算有经验。
我决定去试试。
华林物流的办公楼很气派,十几层高,玻璃幕墙闪闪发光。我从来没进过这么高档的楼,心里有些紧张。
门口的保安看起来比我当保安时候的制服高级多了,连态度都很客气。
"您好,请问您是来面试的吗?"
"是的,应聘司机。"
"请到十楼人事部。"
电梯也是我第一次坐,钢化玻璃的,能看到外面的街景。十楼很快就到了。
人事部的办公室很大,已经有很多人在等面试。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看起来都挺有经验。
我找了个角落坐下,拿出准备好的简历看了又看。
简历是我自己手写的,字不太好看,内容也很简单。姓名、年龄、工作经历,就这些。
在"特长及其他"那一栏,我犹豫了很久,最后写了"水性好,曾参与1998年抗洪救援"。
我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特长,但想起那个雨夜,想起那对母子,总觉得应该写上去。
轮到我面试的时候,人事经理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起来很干练。
"王大海是吧?"她看着我的简历,"你的驾龄不长啊。"
"刚拿到货运驾照,但我在物流公司工作过一年,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
"嗯。"她点点头,继续看简历,"1998年抗洪救援,能详细说说吗?"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问这个。
"就是那年长江发大水,我救了几个人。"
她的眼睛突然亮了:"您稍等,我需要向上级汇报一下。"
我不明白汇报什么,但还是等着。
十分钟后,她回来了,脸上的笑容比之前热情了很多。
"王师傅,我们林总要亲自面试您。"
"林总?"
"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林华先生。"
我更糊涂了。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要亲自面试一个司机?
03
林华的办公室在十五楼,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办公室。
落地窗能看到整个城市的景色,办公桌比我家的床还大。墙上挂着各种奖牌和合影,看起来这个林总确实很厉害。
林华看起来三十六七岁,穿着笔挺的西装,戴着金边眼镜。但他的表情很和善,一点架子都没有。
"王师傅,请坐。"他亲自给我倒了茶,"听说您参加过1998年的抗洪救援?"
"是的。"我有些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和这样的老板对话。
"能详细说说吗?我对这件事很感兴趣。"
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大老板会对八年前的洪水感兴趣,但还是老实回答了。
"那年7月份,长江发大水,我们那里水位涨得很高。我看到江对岸有人被困在房顶上,就划船去救了。"
"救了几个人?"
"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小男孩。"
林华的眼神突然变得很专注:"能描述一下那个女人和孩子的情况吗?"
"女人大概三十岁左右,长得挺清秀的。小男孩四五岁的样子,很乖。"
"您还记得是在哪个位置救的吗?"
我觉得这些问题很奇怪,但还是如实回答:"就在我们村对面,一排房子里的第三间。那房子后来倒了。"
林华听了,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
"您确定是第三间房子?确定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
"确定。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我救的第一个人。"
林华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走了几步,然后又坐下。
"王师傅,那个女人有没有说过她的名字?或者孩子的名字?"
"没有。当时情况很紧急,救上来后我就去救其他人了。后来听说她们被家人接走了,我们就没再见过面。"
"是这样。"林华点点头,但我能看出他很激动,只是在努力控制。
"您救她们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细节?比如她们说过什么话?"
我仔细想了想:"那个女人一直在说谢谢,还问我的名字。我告诉她我叫王大海,住在前面的村子。她说一定要好好报答我。"
"还有吗?"
"孩子很乖,上船后就不哭了,还问我他妈妈什么时候下来。"
"王师傅,这些年您一直住在那个村子吗?"
"不是,2003年我就进城打工了。先是当建筑工,后来当保安,去年在物流公司工作。"
林华沉默了很久,然后突然问:"王师傅,您对这个工作有什么要求?"
我愣了一下,话题转得太快了。
"我希望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工资能养活自己就行。"
"如果我说,我可以让您当我们公司的司机队长,负责管理所有的货车司机,工资是普通司机的两倍,您愿意吗?"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林总,我刚拿驾照,没什么经验,恐怕担不起这个责任。"
"经验可以学,但有些品质是学不来的。"林华看着我,"一个能在洪水中救人的人,我相信他的品格。"
我还是觉得不现实。
"林总,您是不是搞错了什么?我只是个普通的打工人,没什么特别的。"
"王师傅,您先回去等通知吧。明天下午两点,您再来一趟,我们详细谈谈。"
"好的。"我站起来,"那我先走了。"
"王师傅。"林华叫住我,"能留个联系方式吗?"
我把手机号码告诉了他。
走出华林物流大楼的时候,我还是一头雾水。
这个面试太奇怪了。林华对我的工作经历不怎么关心,却对八年前的救人事件非常感兴趣。而且他问的那些问题,好像是在确认什么。
难道他认识那对母子?
我想起那个女人清秀的脸庞,想起她紧握我双手说谢谢的样子,想起那个大眼睛的小男孩。
八年了,那个孩子现在应该十二三岁了吧?
如果林华真的认识她们,那这个世界也太小了。
04
第二天下午,我准时来到华林物流公司。
这次,人事经理直接把我带到了十五楼。但不是去林华的办公室,而是去了一个更大的接待室。
接待室里有沙发、茶几,还有一台大电视。看起来比办公室更像会客的地方。
林华已经在等我了,还亲自泡了茶。
"王师傅,请坐。我们今天好好聊聊。"
我坐下后,林华给我倒茶,态度比昨天更热情。
"昨天您说的那件事,我想了一整晚。"林华说,"能再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我不明白为什么他对这件事这么感兴趣,但还是重新讲了一遍。
这次我说得更详细,包括当时的天气、水位、房子的情况,救人的具体过程,以及后来的情况。
林华听得很认真,有时候会打断我,问一些很具体的细节。
"您说那个女人大概三十岁?"
"是的,看起来很年轻,长得挺好看的。"
"孩子是男孩?"
"对,四五岁的样子,很可爱。"
"您确定是1998年7月20号左右?"
"应该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水位最高的几天。"
林华的问题越来越具体,好像在核对什么资料。
"那个女人当时穿什么衣服?"
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
"好像是一件白色的衬衫,下面是深色的裤子。但当时雨很大,衣服都湿透了。"
"孩子呢?"
"小男孩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背心,短裤是蓝色的。"
林华点点头,在一个本子上记着什么。
"王师傅,您救了她们之后,她们有没有说过要找您?"
"说过。那个女人说一定要好好报答我,还问了我的名字和住址。"
"那您有没有想过,这些年她们可能一直在找您?"
这个问题让我愣住了。
"找我?为什么?"
"报恩啊。"林华的语气有些激动,"救命之恩,怎么能不报?"
我摇摇头:"我没想过这个。当时情况紧急,救人是应该的。"
"应该的?"林华站起来,"王师傅,您知道您救的是什么吗?您救的是两条命啊!"
我被他的激动吓了一跳。
"林总,您怎么了?"
林华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对不起,我有点激动。"他重新坐下,"王师傅,如果我告诉您,这些年一直有人在找您,您会怎么想?"
"找我?谁找我?"
"那对母子的家人。"
我的心跳开始加速。
"您是说,那个女人和孩子的家人?"
"是的。"林华的眼神很复杂,"他们找了您整整八年。"
"怎么可能?他们为什么要找我?"
"因为您救了他们最重要的人。"
我感觉脑子有些乱。
"林总,您怎么知道这些?"
林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王师傅,您先在这里坐一下,我去叫两个人过来。"
"叫谁?"
"您见了就知道了。"
林华离开了接待室,留我一个人坐在那里。
我的心里很不安,总觉得要发生什么大事。
林华认识那对母子?还是他认识她们的家人?
如果真的有人找了我八年,那这个人一定很重要。救命之恩确实很重,但八年这么长时间,还在找我,这得是什么样的感情?
我想起那个雨夜,想起那个女人紧握我手的力度,想起她眼中的感激和绝望。
也许,对她来说,那真的是生死时刻。而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但八年了,我早就把这件事当成了过去。偶尔想起,也只是当成一个普通的回忆。
我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因此记我八年。
门开了,林华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少年。女人大概三十七八岁,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长得很清秀。少年十二三岁的样子,眉眼间和女人很像。我愣愣地看着他们,总觉得很熟悉,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女人看到我,眼睛瞬间红了,声音颤抖着说:"就是他!就是这个人救了我们!"那一瞬间,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八年前那个雨夜的画面突然清晰起来:房顶上的女人和孩子,急流中的木船,倒塌的房屋。我震惊地看着面前的三个人,终于明白了林华为什么对那件事这么关心。
05
我呆呆地看着面前的女人和少年,八年前的记忆像潮水一样涌了回来。
那张清秀的脸庞,只是比八年前成熟了一些。那双眼睛,还是那么明亮,但现在含着泪水。
那个小男孩,现在已经是个少年了,但眉眼间的样子没有变。
"真的是你。"女人走向我,声音哽咽,"我们找了你八年。"
我站起来,不知道该说什么。
"您......您是......"
"我叫李雅文,这是我儿子林小华。"女人指着身边的少年,"1998年7月20号,您救了我们。"
我的腿有些发软。
"您真的是......八年前那个......"
"是的,就是我们。"李雅文点点头,眼泪流了下来,"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找您,一直在找那个救命恩人。"
林华走到我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
"王师傅,我是林华,雅文的丈夫,小华的父亲。"他的声音也有些颤抖,"1998年的时候,我在深圳工作,接到家里出事的电话,立刻赶回来。到家的时候,您已经救了她们。"
我看着面前的三个人,还是觉得不真实。
"这......这怎么可能?这么巧?"
"不是巧合。"林华说,"看到您简历上写的'1998年抗洪救援',我就怀疑您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人。昨天详细问了情况,基本确定了。今天叫她们来,就是为了确认。"
少年林小华走到我面前,深深鞠了一躬。
"谢谢叔叔救了我和妈妈。"
我赶紧扶起他。
"不用这样,不用这样。"
李雅文擦了擦眼泪,笑着说:"您还是那么朴实。八年前您救了我们,也是这样说不用客气。"
"那时候情况紧急,救人是应该的。"
"应该的?"林华的眼睛红了,"王师傅,您知道您救的是我的全部吗?如果没有您,我就失去了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人。"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这样的感谢。
"您们......您们这些年真的在找我?"
"找了整整八年。"李雅文说,"刚开始我们去您住的村子打听,但您已经进城打工了,没有人知道您的具体去向。"
"我们在当地报纸上登过寻人启事,在电台广播过,甚至找过电视台。"林华补充道,"但一直没有消息。"
"我们每年都会去您救我们的那个地方,希望能遇到知道您消息的人。"李雅文的声音很轻,"八年了,从来没有放弃过。"
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您们太客气了,真的太客气了。"
"不是客气,是感恩。"林华认真地说,"救命之恩,我们一家人永远不会忘记。"
少年林小华看着我,眼神很认真。
"叔叔,我还记得您救我的时候。虽然我当时只有五岁,但我记得您抱着我从房顶跳下来,记得您说不要怕。"
我看着这个少年,想起八年前那个大眼睛的小男孩。
"你现在多大了?"
"十三岁,上初一了。"
"长这么大了。"我感慨道。
"这些年,小华经常问起您。"李雅文说,"他说要找到救命叔叔,当面说谢谢。"
"我一直想见见您,想知道您过得好不好。"林小华说。
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我过得挺好的,你们不用担心。"
"王师傅,您这些年辛苦了。"林华说,"听说您一直在外面打工?"
"是的,干过各种活。不过我身体好,不怕累。"
"从今以后,您不用再辛苦了。"林华站起来,"我正式邀请您加入华林物流,担任我们公司的司机队长。"
我摆摆手:"林总,您太客气了。我刚拿驾照,没什么经验,不适合当队长。"
"经验可以学,但品格是天生的。"林华的语气很坚定,"一个能在洪水中救人的人,我相信他能做好任何工作。"
"而且,我们想让您留在身边,这样我们就能经常看到您,心里踏实一些。"李雅文说。
我看着这一家三口,心里五味杂陈。
八年前的一个善举,换来了八年后的重逢。这种感觉,我从来没有体验过。
"王师傅,您答应吧。"林小华说,"我想经常见到您。"
我看着这个少年,想起当年那个紧紧搂着我脖子的小男孩,心里软了。
"好吧,我答应。"
林华激动地握住我的手:"太好了!从今天开始,您就是我们公司的司机队长!"
"不过我有个条件。"我说。
"什么条件?您尽管说。"
"我希望能凭自己的能力工作,不要因为八年前的事给我特殊照顾。"
林华笑了:"王师傅,您还是那么朴实。放心吧,我们公司的规章制度对所有人都一样。"
李雅文也笑了:"您放心工作就好,我们只是希望能经常见到您,其他的不会干涉。"
"那就这样说定了。"
从那天开始,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司机队长的工资是我以前的三倍,公司还给我安排了单身宿舍。虽然不大,但比我以前住过的任何地方都要好。
更重要的是,我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四处奔波找活干。
林华一家对我很好,但从来不把我当外人。逢年过节,他们会邀请我到家里吃饭。林小华还经常来找我聊天,叫我"救命叔叔"。
八年后的重逢,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善有善报不是迷信,而是这个世界的温暖法则。
当年的一个善念,救了两条生命,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冒险去救那对母子,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可能还在某个工地搬砖,或者在某个工厂当保安。
但我从来不后悔当年的选择。
即使没有后来的重逢和报答,我也不会后悔。
因为在那个雨夜,我救的不仅仅是两个陌生人,更是我自己内心的良善。
这种良善,比任何物质回报都要珍贵。
来源:百合谷追寻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