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美媒《The Aviation Geek Club》报道:2025年9月2日,日本青森县三泽空军基地的跑道上,数架隶属于第13战斗机中队的F-16“战隼”战斗机正被缓缓拖离机库。这些战机即将调到韩国乌山基地,标志着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新一轮现代化升级正式启动。
据美媒《The Aviation Geek Club》报道:2025年9月2日,日本青森县三泽空军基地的跑道上,数架隶属于第13战斗机中队的F-16“战隼”战斗机正被缓缓拖离机库。这些战机即将调到韩国乌山基地,标志着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新一轮现代化升级正式启动。
这场行动被称为“F-16剥离计划”(F-16 Divestment),根据美国空军公布的方案,三泽基地将用48架F-35A“闪电II”隐身战斗机,替换现有的36架F-16战机。不仅数量增加,战机代际更是从第四代跨越到第五代,整体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这项计划被明确纳入“美日同盟强化框架”,美军公开表示:“现代化升级对维持可信威慑力量非常重要”。F-35的部署将实现双重作战目标:一方面为联合地面部队提供“免遭攻击的自由”(freedom from attack),另一方面确保“机动自由”(freedom to maneuver),同时具备对敌方重兵防守目标实施打击的能力。
早在2025年6月26-27日,首批经过升级的F-16战机就已转场至韩国乌山基地。这批战机接受了全面的航电系统升级,具有接近第五代战机的作战能力。美国官方报道特别强调,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精度”。
这种跨基地的装备调整,实际体现了美军在亚太的整体布局思路。通过将升级后的F-16部署到乌山基地,不仅强化了第51战斗机联队的作战能力,更增强了美军在日韩两大基地的协同作战能力。美军称此举能够“最大化互操作性,提升联合行动和三边训练效果”。
作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唯一的双边、联合服务、民用共享的空军基地,三泽基地的战略地位十分特殊。该基地不仅是美军在日本最北端的军事存在,坐落于青森县小川原湖畔,更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战术枢纽。
第35战斗机联队作为三泽基地的驻守单位,下辖第13和第14两个战斗机中队。这支部队被称为“顶级野鼬鼠部队”,专门压制和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包括地对空导弹系统。他们的日常训练包括水上空战战术和德拉贡靶场的对地武器投放,并通过“红旗-阿拉斯加”、“遥远边疆”等演习保持战备状态。
与F-16相比,F-35的隐身能力、传感器融合和网络中心战能力将带来根本性变革。美军评价其具备“无与伦比的生存能力和致命性水平”,能够应对“新出现的演变威胁”。这种技术优势转化为战略优势体现在:F-35不仅可以为地面部队提供保护,还能穿透先进防空系统,对高价值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美军特别强调F-35对“保卫日本和确保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的作用。这种表述清晰地揭示了此次换装的地缘战略意义——通过提升前沿部署的装备水平,强化对地区潜在冲突的威慑能力。
将三泽基地的F-16转移至乌山基地的做法,体现了美军优化区域兵力配置的思路。乌山基地接收这些经过升级的F-16后,将获得“多任务能力和更大的作战半径”,直接支持“干涉半岛”的任务。
而从更大范围看,这种调整增强了美军在整个印太地区的空中力量整合。通过在日本和韩国基地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装备协同和作战体系,美军在构建一个更加灵活、更具弹性的区域防御网络。
第35战斗机联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持续参与西南亚的军事行动,第13和14战斗机中队经常被部署到战斗区域。如今,这支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部队正在经历装备转型的关键时期。
然而,F-35的维护要求更高,需要新建配套设施;飞行员需要重新培训;作战战术需要完全重新设计。但美军显然认为,这些投入是值得的,毕竟第五代战机的优势是代际性的。#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