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军队一向较为低调,因此每当举行盛大阅兵时,都会吸引全球目光。9 月 3 日,中国通过一场阅兵传递了明确的政治信号 —— 这是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也是全球范围内最盛大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展示活动之一,多款从未公开过的武器装备首次亮相。
中国军队一向较为低调,因此每当举行盛大阅兵时,都会吸引全球目光。9 月 3 日,中国通过一场阅兵传递了明确的政治信号 —— 这是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也是全球范围内最盛大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展示活动之一,多款从未公开过的武器装备首次亮相。
此次阅兵展示了包括无人战斗机、无人潜艇、无人战斗车辆、高超音速导弹、新型防空系统、新型坦克在内的诸多装备。本视频将逐一介绍所有亮相的武器,并提供详细信息,包括装备型号、列装时间、可能的作战用途;若某款武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还将分析其重要性。在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还会以可视化形式呈现装备的预估库存数量。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启这段解析之旅。
首先需要说明,本文不会涵盖各类通信、支援及后勤车辆与系统;除非某款侦察车辆具有特殊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提及;同时,我们会略过历史部队、步兵部队及其配备的枪械 —— 由于装备数量过多,必须有所取舍。
阅兵解说员提到,所有展示的装备均已列装,但实际上,对于无人战斗机这类装备而言,“列装” 的定义需要灵活理解。下面正式开始解析。
阅兵以直升机梯队拉开序幕:
直 - 20(Z-20):中国军队新一代标准中型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 10 吨,相当于中国版 “黑鹰” 直升机。该机型衍生出多种型号,包括通用型、搜救型、反潜型等。直 - 10(Z-10):中型武装直升机。对比来看,美国 “阿帕奇” 武装直升机的重量约为直 - 10 的 1.5 倍。尽管体型更小,但直 - 10 仍配备先进的制导导弹与传感器,可能在航程和装甲防护方面做出了一定妥协。直 - 19(Z-19):侦察 / 轻型武装直升机,通常与直 - 10 编入同一作战单位,同样可搭载先进的反坦克导弹(ATG 导弹)。直 - 20T(Z-20T):此次阅兵是该机型的首次公开亮相。它兼具空中突击与武装打击功能,在保留人员运输能力的同时,新增了导弹发射系统与制导传感器。直 - 8L(Z-8L):3 架机身加宽的大型运输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能在 14-15 吨之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直升机,功能类似 “奥古斯塔・韦斯特兰 AW101” 直升机。直升机梯队过后,地面装备方阵登场。我们重点解析装甲车辆与火炮系统:
99 式主战坦克(Type 99):此次展示的是全新的 B 改进型。作为中国最重的坦克,其战斗全重约 55 吨,性能与俄罗斯最先进的 T-90 改进型大致相当。100 式主战坦克(Type 100):阅兵首次亮相的新型坦克,我们已制作过详细分析视频。简而言之,该坦克战斗全重约 45 吨,搭载大量传感器,采用无人炮塔(配备 105 毫米主炮),车体前部为高度防护的乘员舱。新型步兵战车:与 100 式坦克采用相同底盘,可能是目前全球最重的步兵战车之一。全车配备全方位传感器,有趣的是,它似乎未搭载制导反坦克导弹。ZTL-11 轮式突击炮:装备于中国轮式机械化旅,搭载 105 毫米主炮,为部队提供直射火力支援。该车型基于 ZBL-08 轮式底盘研发,具备两栖能力(ZBL-08 两栖步兵战车也同步展示,且似乎配备了新型浮渡装置)。ZBL-08 常出现在滩头登陆演练中,是中国列装数量最多的战斗车辆之一。PLL-09 轮式自行榴弹炮:在 ZBL-08 底盘上搭载一门紧凑型 122 毫米榴弹炮,为轮式机械化旅提供间瞄火力支援,同样具备两栖能力。新一代空降突击车辆(三款):空降装甲运兵车:轻武装配置,配备 2 枚导弹、1 具榴弹发射器及 1 挺机枪,同时装有主动防护系统。新一代空降步兵战车:采用无人炮塔,配备主动防护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导导弹及一门 30 毫米机关炮。空降迫榴炮:用于提供间瞄火力支援,是中国空降兵此前未列装过的装备类型,也是三款空降车辆中技术复杂度最低的一款。显然,中国正加大对空降突击装备的投入,用这三款新型车辆取代了此前单一的 ZBD-03 空降战车(该车型与苏联 BMD-3 类似)。PHL-191 远程多管火箭炮:中国最重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可搭载多种弹药,此次展示了两种最重配置:8 枚 370 毫米精确制导火箭弹,射程约 300 公里,从中国大陆发射可覆盖台湾 90% 的区域。2 枚 750 毫米弹道导弹,射程可能超过 500 公里,分为反舰型与成本更低的对地攻击型,功能类似放大版的美国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Prism)”。PHL-191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使中国火箭军得以逐步淘汰老式弹道导弹,将短程弹道导弹齐射任务移交陆军。
接下来展示的是海军相关装备(以车载模型形式呈现):
HHQ-9C 舰空导弹:与陆基 HQ-9C 相比,该舰用型号增加了助推器,可能拓展了作战用途。其纤细的弹体设计表明,它可采用多联装方式装填在舰艇的垂直发射系统(VLS)中。HQ-16C 舰空导弹:主要装备于中国 054A 型护卫舰及部分老式驱逐舰,性能与俄罗斯最新型 “施基利” 导弹大致相当。HQ-10 近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舰载专用发射装置模型,通常可容纳 24 枚 HQ-10 导弹,用于舰艇近程防御,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车载激光防御系统:搭载于大型卡车,主要用于海军基地防御,同款系统也已在舰艇上进行测试。其巨大的透镜表明具备远距离聚焦能力,卡车搭载的大功率动力装置可支持 60-100 千瓦的激光输出。反舰导弹(多款首次亮相):YJ-15 反舰导弹:采用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导弹,体积紧凑,可由歼 - 15(“侧卫” 系列)等战术飞机发射,加装火箭助推器后也可由舰艇发射。YJ-19 反舰导弹:带助推器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体积较小,可由潜艇鱼雷发射管或轰炸机携带,是中国首次公开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具有重要意义。YJ-17 反舰导弹:在大型助推器上搭载高超音速滑翔弹头,体积紧凑,可适配中国多数驱逐舰的通用垂直发射系统。目前中国已拥有多款高超音速滑翔弹,包括专用反舰型号。YJ-20 反舰导弹:唯一此前公开过的型号,为带大型助推器的弹道导弹,同样适配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可执行反舰与对地攻击双重任务。反潜武器:U-12 轻型反潜鱼雷:车载模型展示,主要由水面舰艇、直升机及固定翼飞机搭载,用于反潜作战。火箭助飞反潜鱼雷:舰艇用于远程空投反潜鱼雷的装备,射程通常可达 30 公里。中国使用类似系统已逾十年,目前尚不清楚此次展示的是否为新型号。U-10 重型反潜鱼雷:性能类似美国 “MK-48 ADCAP” 鱼雷,由潜艇搭载,可攻击敌方舰艇与潜艇。智能自主水雷:外形类似鱼雷,可由潜艇鱼雷发射管布放。随后展示的是空军防空装备(略过部分新型雷达):
HQ-11 近程防空系统:主要用于基地及高价值目标的即时防御,拦截巡航导弹、滑翔炸弹等来袭弹药,配套的火炮系统未单独展示。HQ-20 中程防空系统:阅兵首次亮相,具体性能参数未知,推测可能是类似美国 “爱国者 - 3” 的专用反导系统,或类似俄罗斯 S-350 的通用型防空导弹系统。HQ-22A 中程防空导弹:HQ-22 系列是低成本量产型中程防空导弹,用于填补高价 HQ-9 防空系统的火力空白。HQ-9C 远程防空导弹发射系统:“C” 代表新型纤细弹体,可与更大尺寸的 HQ-9 导弹混装,类似美国 “爱国者” 部队同时配备 “爱国者 - 2” 与 “爱国者 - 3” 导弹的模式。但与 “爱国者 - 3” 不同,HQ-9C 因弹体长度与单级设计,似乎未针对反导任务优化。HQ-19 反导系统:已知的专用反导系统,已公开数年。其导弹尺寸略大于美国 “萨德(THAAD)” 反导系统,可能更接近 “萨德” 的早期设计方案,主要用于拦截中程至中远程弹道导弹。HQ-29 反导系统:首次清晰展示导弹发射筒,是中国反导防御体系的顶层装备。发射筒尺寸介于美国 “地基拦截弹(GBI)” 与俄罗斯 S-500 反导系统之间,可能用于拦截中远程及洲际弹道导弹。全地形车载 10 千瓦激光防御系统:搭载于 “猛士” 全地形车,主要用于短程拦截小型无人机(如 FPV 无人机)。625 型近防系统:装备于中型机械化旅的防空营,配备 25 毫米机关炮与便携式防空导弹,用于拦截来袭弹药、无人机及直升机。FK-3000 防空系统:此前已知型号,是更大型的反无人机 / 反弹药防御系统,用于保护非机动目标。除 30 毫米机关炮外,还可能搭载多达 96 枚小型防空导弹。车载 50 千瓦激光防御系统:基于大型卡车平台,据制造商此前资料,该系统用于保护非机动目标,拦截中小型攻击无人机。微波反无人机武器系统:搭载于卡车,为短程反无人机装备,可在特定象限内同时干扰并摧毁多个目标。从载车判断,其主要用于保护非机动目标,而非伴随机动部队。无人地面装备:小型履带式无人战斗车辆:配备机枪与导弹。两款轮式无人战斗车辆:均搭载机枪与导弹。无人扫雷车。无人运输 / 物资保障车:车顶搭载大型四旋翼无人机,同时配备两台机器狗。无人海军装备:20 米级无人潜艇:体型较宽,可能用于近岸海域作战,是中国首次展示该尺寸与复杂度的无人潜艇。无人 / 可选载人 boats:首次亮相,尾部设计用于搭载拖曳式传感器(可能是被动反潜声呐或主动猎雷声呐)。20 米级无人潜航器:外形类似俄罗斯 “波塞冬” 核动力无人潜航器,但实际为常规动力无人布雷潜航器。无人航空器:GJ-21 无人机:亚音速隐身对地攻击无人机。GJ-11 无人机:2019 年阅兵曾亮相,此次展示的可能是海军衍生型号。GJ-3 无人机:中型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功能类似美国 “死神” 无人机,可携带武器执行任务。无人战斗机(5 款,均首次亮相):4 款为全新设计的无人战斗机(或模型),1 款为无人攻击机,总计 5 款。所有机型均具备隐身特征,其中两款采用无尾翼设计(可能具备更高隐身性能),多数型号疑似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机长介于 10-16 米之间,不同布局表明其针对多样化任务设计。值得注意的是,阅兵筹备阶段曾出现更多款无人战斗机,但最终未纳入正式展示。与 2019 年的 GJ-11 类似,这些无人战斗机中,部分(甚至多数)可能仍处于研发阶段。无人直升机:尺寸与贝尔 - 407 直升机相当,为专用无人设计,此次展示的是海军型号,搭载多种传感器,执行侦察任务。略过后勤车辆,阅兵最后一个地面装备方阵为战略导弹(以车载模型形式呈现):
CJ-28 巡航导弹:由轰 - 6 轰炸机搭载,尺寸略大于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为空射型号。YJ-18C 巡航导弹:首次亮相,采用隐身外形设计,长度接近 CJ-20 巡航导弹,属于重型巡航导弹,类似已退役的美国 AGM-129 隐身巡航导弹。其型号命名较为特殊 ——YJ-18 系列其他型号均为海军舰载导弹,且外形与 YJ-18C 差异显著。CJ-1000 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全球首次亮相,性能可能与海军 YJ-19 类似,但尺寸更大,可能已取代 2019 年阅兵展示的 CJ 系列超音速巡航导弹,成为量产型号。YJ-21 弹道导弹:模型展示,此前已在轰 - 6 轰炸机上观察到该导弹,功能类似俄罗斯 “匕首” 空射弹道导弹。DF-17 高超音速滑翔导弹:6 年前首次亮相,射程接近 3200 公里(2000 英里),仍是全球最难拦截的非洲际弹道导弹之一。DF-26D 中远程精确弹道导弹:“D” 为新型号,具体改进未知。近年来 DF-26 的生产速度大幅提升,是中国最重要的导弹型号之一。JL-1 空射核弹道导弹:车载模型展示,由轰 - 6N 轰炸机搭载(机腹挂载 1 枚)。理论上,结合空中加油能力,该导弹可在距中国数千英里外发射,射程可达 1600-3200 公里(1000-2000 英里)。JL-3 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中国最新一代潜射核导弹,装备于 094 型战略核潜艇。尽管尺寸与 JL-2 相当,但射程更远,目前尚未确认(或大概率不具备)分导式多弹头能力。DF-61 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疑似 DF-41 改进型,为全新未知型号。DF-41 是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主力,具备超远射程与分导式多弹头能力。DF-31BJ 井式洲际弹道导弹:首次正式亮相,尽管名称包含 “DF-31”,但其尺寸远大于其他 DF-31 型号,接近 DF-41。据悉,该导弹已在中国洲际导弹发射井中部署 1-2 年。DF-5C 洲际弹道导弹:以分系统(液体火箭发动机、弹头母舱)形式车载展示,是上世纪 70 年代设计的 DF-5 导弹的最新改进型(首次公开)。DF-5 仍是中国最大、威力最强的洲际导弹,可能携带多枚核弹头,且具备最大射程。地面装备展示结束后,空中梯队登场。尽管多数机型此前已公开,但阵容仍具看点且覆盖全面:
KJ-500A 预警机:中国现役最先进的预警机之一,性能位居全球前列,也是中国唯一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预警机,可大幅延长监视任务时长。预警机在中 - 国空战 doctrine 中占据核心地位 —— 此次阅兵中,KJ-500A 与多架歼 - 16 多用途战斗机协同飞行,也印证了这一点。歼 - 16(J-16)多用途战斗机:性能类似先进版苏 - 30,是 “侧卫” 系列中最现代化的型号,配备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传感器与武器,可兼顾空战与对地打击任务。KJ-600 舰载预警机:中国版 “E-2D 鹰眼” 舰载预警机,可大幅提升中国航母的作战能力,使其能探测数百英里外的威胁。伴随 KJ-600 飞行的是歼 - 15T 舰载战斗机 —— 该型号配备与歼 - 16 类似的传感器,为适配航母弹射器设计,未来可在福建舰上部署。轰 - 6 系列轰炸机:中国唯一的轰炸机型号,此次展示了 K、J、N 三个型号:轰 - 6K(H-6K):首次重大改进型号,换装新型发动机。尽管基于上世纪 50 年代苏联图 - 16 轰炸机设计,但经过 70 年现代化改进,已成为类似 “缩小版 B-52” 的平台,主要作为巡航导弹与小型弹道导弹载机,保留中央弹舱,也可携带反舰导弹。轰 - 6J(H-6J):轰 - 6K 的进一步改进型,最初以反舰型号为定位,整体性能与轰 - 6K 差异不大。轰 - 6N(H-6N):最具特色的型号,取消中央弹舱,可搭载大型弹道导弹或大型侦察无人机,且是中国唯一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的轰炸机。运 - 20 加油机(Y-20U):基于运 - 20 运输机研发的专用加油机,目前搭载俄罗斯发动机,主要为战斗机提供空中加油支援。战斗机编队:多架配备先进光电探测吊舱与电子干扰吊舱的战斗机(未明确型号),凸显电子战能力。歼 - 35A(J-35A):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斗机,为中型机,此次展示的是空军型号。其导弹配置可能与歼 - 20 类似,但未设置专用近距导弹舱,燃油携带量也更少,目前大概率处于小批量列装阶段。歼 - 20S(J-20S):歼 - 20 的双座改进型。鉴于中国此前未为歼 - 20 研发专用教练机以培训飞行员,这款双座型号更可能承担 “指挥节点” 或 “传感器平台” 职能,用于协同其他作战平台(如无人战斗机)。伴随歼 - 20S 飞行的还有数架歼 - 20,其中包括两架歼 - 20A(J-20A)—— 这是歼 - 20 的最新改进型,内部可能换装新型传感器与电子设备,虽列装数量有限,但仍是目前中国战力最强的战斗机。舰载战斗机编队:歼 - 15DH(J-15DH):歼 - 15 的电子战改进型,类似舰载版歼 - 16D,可在辽宁舰、山东舰等滑跃起飞型航母上部署。歼 - 15DT(J-15DT):与歼 - 15DH 性能相近,但适配航母弹射器,未来可在福建舰上使用。歼 - 35(J-35):无 “A” 后缀的型号为舰载版,针对弹射起飞需求进行了改进(如增大可折叠机翼),目前同样可能处于小批量列装阶段。归根结底,此类阅兵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 —— 它向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中国在军备竞赛中正持续加速,不仅在武器数量上稳步提升,更在质量与新型技术应用上实现突破。
来源:小K科普